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大陆评述
关键字  范围   
 
《2021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中国低收入人群占总人口的63%
2022/9/19 15:16:08 | 浏览:2283 | 评论:0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2021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显示,我国月收入为1000元以下的有5.6亿人,为极低收入群体;月收入为1000-2000元的有3.2亿人。

《2021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中国低收入人群占总人口的63%

这两个人群加起来,多达8.8亿,占总人口的63%

把城市和农村分开来看,2021年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412元,平均到每个月是39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8931元,平均到每个月是1544元。

对比10年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27元,农村仅8389元。这10年,已经翻了一倍,达到历史新高。

客观上来说,月薪5000块,已经比城镇平均收入高25%以上,并不是拿不出手的“低薪”。甚至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高薪”了。

不过,一直有不少人认为,作为世界第二大国,五六亿人月收入1000元以下,是被平均的。因为其中包含了数量庞大的没有收入的老人、小孩、学生。

这句话,也确实有一定道理。

《2021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中国低收入人群占总人口的63%

那么,真正的“劳动人口”,就业和收入状况如何呢?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的统计显示,从20个大类行业的就业人口占比看,农、林、牧、渔业是唯一一个就业人口占总人口超过两成的大行业,占比20.6%。

制造业以18.1%的占比位居第二;排名第三的,是批发和零售行业就业人员,占比达到14.1%;第四名建筑业,为11.3%。

光是排在前四位的,就占到了近63%。

农林牧渔主要是第一产业;制造业、建筑业是第二产业;批发和零售属于第三产业,却也是相对“古老”的第三产业。


可见,直到今天,国内承接多数人就业的行业,并非高新技术领域。而是事关柴米油盐肉蛋奶、穿衣、居住的民生领域。

这些民生领域的薪资,不会太低,也不会太高。

202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农、林、牧、渔业平均工资,相对前一年增长了10.9%的情况下,每月收入才达到4485元。

《2021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中国低收入人群占总人口的63%

注意,这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在老家,这些都是很体面的工作了。

至于制造业,非私营单位,以及私营单位高技术含量的工种,也能达到统计数据中八九千的“高薪”。

至于普通的私营工厂,虽然没有统计数据,不过,真实的收入状况,大家点外卖时可以问一下那些从工厂出来跑外卖的小哥

从一些流水线工人的视频博客晒图和评论区互动来看,月薪三四千的,也不在少数。

《2021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中国低收入人群占总人口的63%

至于城镇非私营单位建筑行业从业者,据统计,平均月薪大概是6313元。

不过,在一般的工地,没有双休、五险一金,每天搬六七八袋水泥,每月只能拿到4000块的普通工人,也大有人在。

《2021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中国低收入人群占总人口的63%

至于第三产业的批发和零售从业,主要集中于“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南部沿海。

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少、靠近港口,商业氛围浓厚,经商群体庞大。且形成了当地的圈子文化和一定的准入门槛。这是就业规模排名前4的人群中,收入最高的一群人。

城镇非私营单位批发和零售从业,平均月收入达到8977元。

我个人甚至觉得,这个群体的收入有点被低估了。毕竟,南方的生意人,长期以来都是各地公认的“有钱人”,月收入竟然也不过万……

总而言之,别说月入过万,月入5000块对于大多数劳动者来说,都不算低收入。尤其是除了东南沿海以外的广大中西部地区。

那么既然低收入人群这么多,为什么今年这一波大家都很关注呢?

首先,这几年,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量不断刷新,短期内,就业压力增加。

2020年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达到874万;2021年909万;2022年是1076万。

预计2023年将达到1174万。

《2021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中国低收入人群占总人口的63%

按照一般毕业年龄22岁计算,最近几年毕业的学生主要是出生在千禧年前后,也就是“Z世代”。

这代人,幼年时期,经历了2001年的入世,经济快速发展;童年时期,经历了2008年之后以地产为代表的财富增长;2010年之后,见证我们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耳闻目睹一代代人在时代浪潮中,靠知识、靠技能改变了自身命运。

其次,这代人多是独生子女。不论父母再开明,独生子女天生就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承担更多压力。

郑也夫在《吾国教育病理》中提到,在过去,一般家庭只会把有限的教育投入尽量倾斜给有学习天赋的人,把有限的经商资源投入给适合经商的人,脑力实在不行的,继续种地。

不论是家里孩子考中,还是把生意做大,都会给整个家庭带来改变命运的可能。而干农活的孩子,负责给全家托底。

在过去,家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只承担了1/N的家庭责任,每个人也都有天然的“躺平空间”,自己干不好,可以推说“还有老大呢”、“就看老二了”……

现在,家庭责任还在,孩子只有一个。不论父母多开明,但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会所赋予子女的家庭责任没有变化

《2021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中国低收入人群占总人口的63%

更麻烦的一点是,高等教育的稀缺度,一年不如一年了。

稀缺度,具体还是要通过人口比例来体现。

2000年毕业人数是107万,2001年是115万,2002年是145万。到了2003年,才突破了200万。

而当时的毕业生,主要是1980年前后出生的人。

1980年,出生人口是1787万,次年就超过了2000万,到了1987年达到2529万。根据毕业数据来算,那代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不足1/10。

2000年,出生人口1771万,此后一路下行。这代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1/2。

高等教育稀缺性,可想而知。

并且,这其中存在一个天然的“认知差”。

当下的Z世代的毕业生,其父母是1980年前后出生的人。

不论Z世代的父母是不是高等教育的受益者,他们那一代人都见证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有优越性的。这些人一毕业,就是“十里挑一”的社会人才,就更容易获得稀缺、高薪的岗位。

至于Z世代高等教育毕业生,已经达到“二里挑一”、甚至“三里挑二”。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一抓一大把。

《2021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中国低收入人群占总人口的63%

Z世代高等教育毕业生视野范围内的同龄人,基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是没有父母一代的“优越感”,本来也比较容易接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

但是,两代人的“认知差”存在,Z世代背负的社会期许还在。任何一点负面新闻,都可能放大Z世代毕业生的焦虑。

这几年,我们看到,有不少人甚至比较有社会影响力的人,把当下的就业焦虑归咎于大学扩招。回到现在的问题,当下的毕业生为什么容易焦虑。

主要原因,是过去40年的教育投资,产生越来越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而短时间内,我们还没有“抢”到足够多适合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干的工作。

这就导致了越来越明显的“人力资源冗余”。

并且,由于我们的教育普及速度远超欧美,导致Z世代和他们的父母短短两代人之间就存在天然的“认知差”。

但是,全球的产业,也是金字塔式分布,越高端工作岗位越少。高端制造业的典型国家,德国,制造业工业总量只有550万,日本也不足1000万。

即使我们把德国、日本的工业全部“抢”过来,也不够。

而关于全球IT服务、文化产业、金融等收入更高的第三产业的抢夺,我们还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优势。

别说遍地硅谷、好莱坞,甚至还没有实现遍地班加罗尔、宝莱坞。

我们前几天提到的英国,3/4的就业在金融,这也是绝对的高薪行业,目前我们也只是远观。

《2021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中国低收入人群占总人口的63%

因此,可以说当下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的焦虑,主要在于,明明具备了不亚于任何国家的劳动素质,却没有获得应有的高薪岗位。

尽管华为、tiktok、原神等公司在国内外都有非议,有过挫折,但是,他们都是“抢肉吃的狼”,这样的企业应该多加鼓励。

不少人还是认为我们的年轻人的能力只能在“世界工厂”里挥洒汗水,认为我们必须遵守既定秩序才能再度迎来高速增长。

客观来说,可能性很小。英美德日等国不可能把全部高薪岗位拱手让给我们。

即使们全部“抢”过来,恐怕也不够……

粗鄙点说,目前,我们处在一进可“抢”,退可“苟”的抉择期。“抢”能解决长期问题,但也很难解决所有人的问题。当下最要紧的,恐怕还是如何“苟”住。

因此,有句话虽然残酷,但可能更现实:

“我们的年轻人要接受自己是普通人,我们的社会要接受并帮助年轻人‘向下兼容’。”

调研结果显示,63.4%受访的专科毕业生,月薪在5000元以下

而月薪过万的,不到5%。

同时他们还采访了复旦大学一位专家,专家是这么说的:

在职场中,专科学生的确面临着所谓“第一学历”的歧视,建议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破除学历歧视门槛,同时,还要进一步拓宽专科生继续深造的渠道,打破专科学生的职业发展“天花板”。

这些话乍一听,挺有道理。仔细想想,挺让人焦虑。

而实际上,焦虑不仅弥漫在专科生群体。

伴随着“互联网大厂裁员潮”的消息,焦虑,也逐步蔓延向更高学历、更高学位,以及名校生。

网上经常能看到此类消息,“本科生去富士康流水线干作业员”、“清华毕业去当保姆”,“985硕士去当保洁”,“985博士去二本当辅导员”,“博士硕士扎堆小县城”.......

《2021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中国低收入人群占总人口的63%

这些高传播性的内容,有相似的特点,都是以高学历、低收入作为对比,在短时间内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不过冲击过后,就是焦虑。除了焦虑,还是焦虑。

那真实的状况,真的有他们说的那么差吗?

拿这次63.4%专科毕业生月薪在5000元以下来说,显然,大量专科生“收入低”是新闻出圈的爆点。

但这个“低”,并不是这一两年突然变得这么低。不管你之前有没有注意观察,低收入的人群,一直都有很多。

不得不说,Z世代的父母辈“向下兼容”的能力挺强的。

过去几年,由于疫情,房地产、餐饮、家政等行业受到影响,不少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也只能回到乡下。

《2021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中国低收入人群占总人口的63%

2021年全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达到1.7亿人,这个数量级一旦突然回来,农村能否接得住?

今年7月20日, 农业农村部公开数据,截至6月底,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率为90.7%。

大城市待不了,可以先“苟”在县镇。

由于县镇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养老托育,都可以作为择业的选择,目前有55%左右农民工在县域内就业。

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仅没降,甚至还涨了4.2%,妥妥做了一回经济的“逆行者”。

我们前面提到,农林牧渔、制造业、批发和零售、建筑业,等相对传统的行业长期吸纳了六七成的就业人口。

过去这些行的主要从业者是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中的“大多数”——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承担的;如今这些行业依旧可以吸纳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中的“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人社部数据显示,在2021年三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有58个是“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预计至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

《2021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中国低收入人群占总人口的63%

农林牧渔更是所有行业中年轻人比例最低的,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只有大约13%。

盲目鼓吹“向下兼容”大有作为,属实是扯淡。但是,在短期内“抢”不出明显成果的当下,盲目放大焦虑,于国于民没有丝毫好处。

只能说,只要大家愿意“苟”,还是有大把能“苟”的机会。

尾声

有人会说了,连博士生都“降低身段”,去中学和街道办了,985毕业生都扎堆去县城了,我们的高端人才是不是饱和了?

顺应大众情绪来说,饱和了。而从实际情况来说,数量还不够。

截至2019年,我国累计被授予博士学位者约88.03万人。2020年被被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尚未公布,但估计在6.5万人左右。如果加上这6.5万,那到目前为止,我国累计被授予博士学位者约有94.53万人。

按14亿人口计算,那么中国博士占人口的比重为万分之6.75,远低于主流发达国家水平(美国1.04%)

尤其是高端制造业阵地,我们的高等教育人才,要打的仗,还有很多。

具体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写出:

掀起攻克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的大浪潮。

其中重点攻关的科研领域包括以下七大项:

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基因与生物技术、临床医学与健康、深空深地深海和极地探测。

要知道,2021年,国内房地产业占GDP比重为6.78%。17%是一个很高的比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研发投入方面: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引入更多人才。

《2021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中国低收入人群占总人口的63%

这些领域的研发必将带动以下相关产业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

这些领域的从业者,就是负责去“抢”的勇士。他们每抢下一个领域,就能带动一片。

因为,制造业中为最终生产制成品的每1个全职工作,会在非制造业中创造3.4个全职同等岗位。

而最终制成品的制造业增加值每增加1美元,经济中其他地方的增加值就会增加3.6美元。

因此,当下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之所以焦虑,还有个原因就是,眼看未来将来,就是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来,此时去“苟”又不安心。

在这样人心波动的年代,我们应该给勇士们更多物质和精神鼓励,也应该给“欲苟未苟”的年轻人更多的耐心和理解。

话又说回来,不论他们复读、考公、考研,还是积极准备工作转型,哪怕是送外卖,都好过什么都不做。

相关栏目:『大陆评述
上海比北京文明,但不及北京有文化 2024-11-06 [296]
破“四唯”、“五唯”后,评职称变简单了吗? 2024-11-06 [274]
新中国75年出国留学大事记(1949年-2024年) 2024-10-06 [916]
现存的国自然基金申请书的歪风邪气有哪些? 2024-09-22 [302]
35岁副教授:科研没劲,不如当官 2024-08-27 [529]
被“双开”的李佩霞, 揭开了女官员群体的一个内幕 2024-08-25 [488]
中国最早的人是谁?云南元谋人?北京人?其实都不是!因为专家说...! 2024-08-20 [625]
大学生最佳就业城市排行榜出炉,杭州排第三,南京排第八,第一名真的实至名归! 2024-08-21 [609]
被官媒点名批评的4所大学,毕业证形同废纸,每年大量学生被坑! 2024-08-18 [288]
高校每次改革从不触碰行政人员,只拿教师开刀! 2024-08-18 [304]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