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国曾短时间担任过小学老师后来又读书留校任教成为大学老师。三十年前人到中年移民加国,因找不到工作又去多伦多大学读学位,终于回归教育本行,成为多伦多教育局下属学校的一名高中老师。
经历了中加两国不同的教育体系,我注意到加国中小学都把社会实践活动列入教学大纲,很重视并强调学生要向社会学习以提高社会适应性。在中国,中小学也有一些参观访问之类离开学校和课堂的活动,比如春游、清明节祭扫和拜谒烈士陵园、五一节国庆节参加庆祝大会和游行活动、城里的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工厂、乡下的学生参与午收拣麦穗插秧苗,所有这些离开学校和课堂的活动强调的是思想教育和品德培养,与所学课程并无紧密联系。
加拿大的中小学每个班级每个学年任课老师都必须配合所教课程安排一次或多次field trip( 可译为实地考察,野外旅行,现场实习或校外考察 )。从字面看,个人认为在最早期也就是老师带学生到田野里走走看看。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到今天,那就是任何让学生走出课堂和学校的活动。可以是去公园、田野、农场、工厂、动物园、博物馆、展览馆/会, 也可以是去看表演(电影,话剧,音乐会)。中学生们也可用春假去外地,如渥太华、蒙城。甚至出国,利用春假小规模地到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去学习和体验不同语言文化风俗美食等。(费用当然由学生自付。)
所有这些活动都由任课教师负责提前计划组织和安排,形成书面文字,报请校长批复,并事先做好联系落实工作。涉及费用及家长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的免责书要事先收齐。出行方式,注意事项,安全隐患要事先再三跟学生讲,以保证不出问题和意外。出行日的编组也要事先落实到每个人。我使用的方法有点类似联保制,目的是让学生们担负起守望相助的责任,以确保容易出问题的学生不掉链子,不捅娄子。最后大家要一起按时安全回到学校。
组织一次校外活动,主要责任老师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要落实好陪同老师(必须的)和义工家长(如果有的话)。
我作为一名语言课老师,所教ESL学生都是新移民子女,我们必去的就是加拿大会展中心(CNE)每年十一月份的加国规模最大的农产品展览会,也是全球最大型的室内农业展及马术表演展。我们会在那里呆上一整天,看加拿大农业方面最优秀的展品:有马牛羊猪狗鸡鸭鹅等等。展会上的赛马项目和狗狗特技表演精彩而有趣,总是会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除了坐下来看的表演和讲座,大部分时间是边走边看,游走在各参展摊位,看图,看实物,提问,听讲解,免费品尝各种水果蔬菜农产品如枫糖、蜂蜜、奶酪、果酱等等,或购买食品或纪念品。
其次我们必须组织的就是学滑冰。我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事先联系好的冰场,租头盔和冰鞋,家里有的可以自带,会的教不会的。很多新移民中学生都是经由学校组织的field trip 激发了兴趣而学会滑冰的。
再就是去周边附近的展馆剧院(看小剧场话剧),如皇家博物馆(ROM)、科学馆、鞋子博物馆等。高年级学生每年必读一本莎剧。老师有时也会带学生去著名的Stratford小镇看一场莎剧。
我退休后在附近的小学做义工,疫情前每年秋天感恩节前后,老师都会带学生去农场参观访问,我也陪同前往,看满地的南瓜、玉米和一些农业牲畜,如马牛羊等。有些农场多年与学校挂钩,备有教育普及项目。学生们去时除了看田野和户外景物,也可在农场的展室内坐下来看图片,展品,听讲解,回答一下相关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的问题。
多年的实践和观察,使我这个第一代新移民老师从最初的不适应,嫌烦,认为不务正业到慢慢接受并体会到这些走出校门的参观访问考察体验现场学习活动对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探索精神,兴趣培养,互助互动,社交能力,个性发展,社会认知和责任感培养都有很多潜在的帮助。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加拿大中小学整天就是玩。毕竟一个青少年的成长不能只靠书本知识。正如俗话所说:你所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