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大陆评述
关键字  范围   
 
中国现有近一亿糖尿病患者 年轻化趋势日渐明显
作者:卢文洁、黎蘅 | 2010/11/13 13:31:04 | 浏览:1839 | 评论:0
  • 中国糖尿病患者9240万人,中国已超越印度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
  • 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明显,糖尿病发病在30~45岁的“事业型”人士中增长最快
  • 数据显示,中国至少有25%的糖尿病患者应该使用胰岛素而没用。

世界糖尿病日专题报道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无论从临床经验还是调查数据看,中国的糖尿病现状已非常严峻:中国糖尿病协会最新的调查发现,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7%,全国糖尿病人接近一个亿。毫无疑问,中国已成为全球范围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地区,而且超越印度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

  但国人对糖尿病防治的意识远远不足够,有两大突出表现——一是作为社会顶梁柱的青壮年忙于工作而缺乏运动,糖尿病已步步逼近他们却从未重视,甚至连每年体检都忙得没时间参加;二是糖尿病患者中存在不少治疗误区,尽管尽早使用胰岛素已成为全球医生的共识,但在中国,有至少25%的糖尿病患者应该用胰岛素治疗而没用,在中国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时间普遍较晚。

发病调查:发病率9.7%患者近亿人

  发展中国家的糖尿病发病率增长非常迅速,中国更是“首当其冲”。2008年,中国糖尿病协会组织进行了全国15个城市和地区的糖尿病发病情况调查,发现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7%,据估算全国糖尿病患者约有9240万人,这个调查结果2009年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上。按照此调查结果,实际上中国的糖尿病发病人数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尽管靠一次调查难以准确说明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现状,但各种趋势表明中国糖尿病防治已到非常严峻的关头。南方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薛耀明说,2008年他承担广州市卫生局一个科研项目时,在广州的两个代表性社区进行糖尿病调研,发现广州市的糖尿病发病率是8.9%,也是非常高的。“所以说,糖尿病已成为危害我们中国包括广东各个地区的主要疾病。”

  “中国是全球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地区,所以今年的糖尿病日主题突出了刻不容缓四个字。”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杨华章认为,中国糖尿病发展的迅猛与两个主要因素相关:

  第一,中国是世界上生活条件改善最快的地区。在吃得好、吃得多的同时,日常生活中需要“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出行有汽车、上楼有电梯,人们一天内运动量非常少。与此同时,长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加上很少体育锻炼,糖尿病已经“潜伏”在旁。

  第二,虽然生活好了,人们的保健意识却远不足,人群中能做到每年主动去体检的人不多,大多数都是参加了单位体检,而许多单位体检是不检查血糖的。即使单位有体检,还有不少人懒得去。

治疗 胰岛素使用 该出手时就出手

  在糖尿病治疗中,胰岛素对控制血糖达标、预防并发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目前最为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手段之一。然而,数据显示,中国至少有25%的糖尿病患者应该使用胰岛素而没用。

  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内分泌科的刘伟主任指出,这种“该出手时不出手”的犹豫将主要来自于病人对胰岛素注射的四怕心理:即“怕上瘾、怕低血糖、怕麻烦、怕疼”。“其实,这些顾虑可以通过胰岛素治疗方案的优化、注射装置的选择和注射技术的提高而减少。”刘伟还强调,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它不是毒品,因此就不存在“上瘾”一说。

  口服降糖药失效

  胰岛素是必然选择

  据刘伟介绍,与高血压终生治疗不同,糖尿病虽然也需终生治疗,但多数病人会随着胰岛β细胞功能的持续减退而出现口服降糖药失效的问题。

  刘伟解释说,口服降糖药之所以会失效,原因是很多糖尿病患者被确诊时,胰腺负责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功能已减退达50%以上。在这之前,虽然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开始减退,但通过代偿性胰岛素分泌,血糖还可维持正常水平。然而在中国,由于体检不及时,许多人血糖升高了数年之后才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这些患者在被确诊的时候,起码超过一半的人已出现了慢性并发症,此时若选用口服药治疗,就好比用鞭子狠抽一匹老马,虽然在降糖药的刺激下,β细胞可以产生一定的胰岛素,但往往降血糖的效果并不理想,血糖控制很难达标。”刘伟认为,对于这类患者来说,就应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尽快改善慢性高糖毒性对身体各脏器的不良影响。

  其实早在2004年,《中国糖尿病杂志》就发表了文章,阐述在中国有50% 的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口服药血糖不能达标。研究显示,与口服药相比,胰岛素能更好地降低血糖水平,使用胰岛素是糖尿病血糖达标的有力武器。这样不仅可降低血糖,更主要是能够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和预防并发症。

  血糖长期控制不佳

  增加并发症风险

  对于很多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的治疗意味着吃药、控制饮食和多做运动,而使用胰岛素则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最后的稻草”,不到没有办法都不用。

  事实上,根据我国2003年的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不达标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二。相关研究显示,血糖不达标的重要原因是在传统的阶梯式治疗过程中,单药治疗向联合治疗转换延迟,以及胰岛素使用时机延迟是主要原因之一。“这两大原因导致患者在胰岛素治疗前,其血糖高出正常值的时间往往已超过10年,增加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刘伟说。

  资料显示,以往大多数2型糖尿病治疗采取的是“阶梯式疗法”:即从饮食运动到单药口服,再到联合口服,直到病情已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再使用胰岛素治疗。

  但在临床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患者经历过漫长的血糖控制不佳的“波动岁月”后,才使用胰岛素,而这段波动岁月直接造成了患者长期处于血糖不达标状态。很多患者在血糖控制不佳时并不以为然,认为轻微的血糖升高问题不大,然而在长期高血糖的背后,并发症已在悄然产生了。

  “糖尿病患者也许并不知道,人体如果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即使后来积极治疗使血糖水平降低,仍然会使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加,这种现象被称为‘代谢记忆’效应。”也就是说,如果之前血糖处于长期不达标状态,之后的治疗即使血糖控制在达标以内,依然可能导致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血糖达标率更高

  “2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应该接受胰岛素治疗。”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翁建平教授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提出并论证了这一对2型糖尿病治疗具有重大意义的观点。研究成果显示,在382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口服降糖药组相比,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有更多的患者可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相比传统的阶梯式疗法,早期强化使用胰岛素治疗能使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更好地恢复并得到维持,获得更好的疗效。这表明,患者一旦确诊为2型糖尿病,应及早接受短期强化胰岛素注射治疗。

  刘伟指出,优化的胰岛素治疗不仅可以使血糖达标,胰岛素的用量也不会越用越大;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规范地监测血糖水平、合理地调整胰岛素剂量可以很好地避免低血糖发生;目前不断更新上市的胰岛素注射笔和针头已经很好地缓解了注射麻烦和疼的问题。这些装置与胰岛素结合在一起,可以使糖尿病人更轻松、便捷地控制血糖。“与这 ‘四怕’相比,糖尿病的并发症更可怕。”刘伟说。

30~45岁年龄层发病增长最快

  糖尿病年轻化的趋势很明显,杨华章说,20年前糖尿病患者基本都在45岁以上,但现在二三十岁的病人比比皆是。

  特别需要警惕的是,调查发现糖尿病在30~45岁这个年龄层的人群中发病增长最快。“我们注意到,这个年龄层人士就是家庭和社会的顶梁柱,但越是事业型的中青年人士,越要注意糖尿病。”杨华章强调,很多正值青壮年的所谓事业型人士有两大特点:玩命工作、不运动,他们常自恃年富力强而忽略了自我保健。“一个年龄未满40岁、身居要职的机关干部,连续5年没有参加单位体检,老是觉得自己身体很好,却在某天因为糖尿病的并发症紧急送院。在内分泌门诊,类似的例子经常碰到。”

  薛耀明提出,糖尿病年轻化带来的问题是,病人与糖尿病伴随的时间越来越长,今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就越来越高,因为并发症跟病程密切相关。如果患者中年轻人越来越多,意味着我国防治糖尿病的成本和压力越来越大。“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它的并发症危害却很大。”薛耀明说,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底疾病、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等。糖尿病病程长的话,医疗费用也很昂贵。薛耀明在广州市的一些医保定点医院做过统计,一次住院费用要5000多元,一次并发症花费比如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睑都是平均要一万元到两万元。

高危人群每年检查一次

  糖尿病是非常隐秘的,可以潜伏在一个人身上多年都没有任何症状。目前临床上大多数病人都是在体检时发现糖尿病的,但发现时绝大多数人感觉不到症状。然而糖尿病又非常讲究早治疗,早期治疗可大大降低治疗费用和难度。而如何做到早发现呢?专家提醒,以下高危人群必须每年做一次糖尿病检查。

  高危人群包括:年龄大于40岁的,肥胖的,有高血压、高血脂的,家里有糖尿病病史的,有过妊娠糖尿病的等等。对于这些高危人群要每年要查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相关文章:『糖尿病
『生物医学』 日本大阪大学开发出糖尿病治疗疫苗 2014-03-27 [1905]
『学人动向』 “DNA之父”诺贝尔奖得主James Watson 提出颠覆性糖尿病新理论 2014-03-06 [3191]
『生物医学』 哈佛大学科学家新发现荷尔蒙“Betatrophin” 有望给糖尿病患带来福音 2013-05-07 [3087]
『生物医学』 警惕:阿茲海默症是第3型糖尿病 2012-10-10 [2500]
『生物医学』 牛津大学发现有助治糖尿病遗传基因 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2012-09-16 [2004]
『生物医学』 新一期英国学术期刊《自然》报告:发现糖尿病药物可抑制脂肪组织炎症 2012-05-28 [2913]
『学人动向』 哈佛大學華裔科學家徐千田發現美國亞裔1型和2型糖尿病症狀的新區分法 2011-12-06 [5679]
『生物医学』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研发治疗糖尿病的新型化合物SR1664 2011-09-07 [2046]
『生物医学』 悉尼大学:降胆固醇新药与他汀类药物一起服用可改进2型糖尿病患者情况 2011-08-06 [2078]
『生物医学』 全球首例 美国Cytograft公司为糖尿病患者成功移植捐赠细胞制成血管 2011-06-29 [1760]
更多相关文章
相关栏目:『大陆评述
九部门:加快培育这类人才 2024-04-17 [15]
“保守主义”大回潮 2024-04-16 [28]
惠誉太会戳痛处了! 2024-04-15 [42]
重磅!中国高校职称评审小同行评价研究报告(2023)发布 2024-04-14 [40]
揭秘清华近2年留学去向! 2024-04-10 [133]
985高校副教授非升即走失败,留给我们7大教训! 2024-04-06 [16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已是一个假故事 2024-04-02 [155]
中国国安部:警惕!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调查咨询活动暗藏国家安全风险__ 2024-03-29 [300]
财政部对中央部门和地方财政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 2024-03-29 [183]
2024年“老人年龄标准”公布,超过这个年龄,就可被叫老年人了 2024-02-04 [35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