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社区报道
关键字  范围   
 
国际著名生物学综合期刊eLife宣布:明年不再拒稿,审稿人差评也能发表
作者:魏潇 | 2022/10/26 15:16:07 | 浏览:1897 | 评论:0
即使是手握诸多项目的资深 PI,也常常会在投稿时为了应付审稿人的意见而头痛,更别提忐忑等待好几个月最后收到一封拒稿信了。不过,这种局面可能会在明年发生一些改变。


国际著名生物学综合期刊eLife宣布:明年不再拒稿,审稿人差评也能发表

图片来源:Pixabay

当地时间 10 月 20 日,生物医学领域知名电子期刊 eLife 做出了一个堪称颠覆的决定:从 2023 年 1 月起,投稿人将不再会收到期刊的拒稿信,所有接受了同行评审的投稿,不论审稿意见如何,都将以“评审预印本”(reviewed preprint)的形式发表。如果作者认为没有必要,他们可以不回复审稿人意见,也不会迫于发表压力增补实验数据、修改稿件。相应的,eLife 将在每一篇发表论文的页面公开展示期刊评估意见、同行评审意见、作者回复、论文版本更新等内容。

这一做法收回了审稿人对投稿的“生杀大权”,将一直以来被隐藏在论文发表幕后的同行评审过程彻底曝光。虽然 eLife 创刊至今仅有 11 年,但已进入科睿唯安 JCR 分区生物学 1 区和中科院分区生物学 1 区,最近一年影响因子 8.713,是领域内的高影响力期刊。他们为何要打破学术出版依靠严格审稿筛选优质成果的传统,做出这一惊人变革?

水面下的冰山

同行评审被看做是科学的“看门人”,它是现代学术体系中最难动摇的制度之一,也是各个学术期刊赖以生存的保证。将近两个世纪前,英国伦敦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 of London)成为了首个委托第三方对论文稿件进行评估的科学出版机构。但同行评审成为控制论文质量的基本要求直到最近几十年才得到确立,《自然》(Nature)在 1973 年才规定论文必须通过同行评审才能发表。

虽然历史没那么悠久,但这项制度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不容小觑。2021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2020 年全球学术界约有 854 万篇论文接受了 2180 万次同行评审,这项工作一共消耗了全球审稿人 1.3 亿个小时。另一项 2016 年的研究表明,仅在生物医学领域,学者们 2015 年花在同行评审上的时间就达到了 6340 万小时。这一切,都是义务性劳动

即使我们将“审稿人是否应该获得报酬”的争论放在一边,也不能掩盖这些堆积成山的审稿意见未被充分披露的现实。在传统的学术出版流程中,审稿意见(以及回复)仅在作者、审稿人和编辑之间传递,其他人无法接触。如果研究手稿被审稿人认为问题较多,期刊拒绝接收,作者大多会选择下一个投稿期刊,这会产生更多的审稿意见,继续为这座水面下的冰山添砖加瓦。

这种循环将研究价值的决定权放在了期刊和少数审稿人手中,也催生了越来越激烈,有时堪称残酷的“发表竞速”。2004 年,美国底特律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的华人学者潘卓华首次在实验室中实现了神经细胞的光响应,这构成了光遗传学技术的基础。但潘卓华的论文接连被 《自然》、《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拒稿,耗时 17 个月才最终发表于《神经元》(Neuron)。另一方面,以光遗传学发明者闻名的卡尔·戴瑟罗斯(Karl Deisseroth)和艾德·博伊登(Ed Boyden)比潘卓华晚 4 个月做出实验,晚 5 个月投出论文,但他们仅耗时 4 个月就将论文发表在了《自然-神经科学》上。根据 STAT 后来的调查,潘卓华的论文经《神经科学杂志》审稿时,获得了一好一坏两个方向的评审意见,而这时戴瑟罗斯和博伊登还没有投出他们的论文手稿。如果当时经过同行评审的手稿能够被公开的话,潘卓华或许就会出现在今天诺贝尔奖热门候选人的队伍里了。

如今学界已经认识到,论文投稿和发表之间的漫长周期延缓了知识从一位科学家向整个科学界传播的过程,由少数几位审稿人决定研究是否被看到的体系也容易产生不公。2006 年起,包括Biology DirecteLife 、The EMBO Journal 、F1000 Research等在内的一些期刊和出版平台陆续公开同行评审报告。爱思唯尔(Elsevier)、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等知名出版商也开始尝试公开评审报告,并发展级联式评审系统——如果论文被系统中的一本期刊拒稿,那么它可以带着已有的评审意见转投另外一本期刊,无需再进入审稿流程。

颠覆者

这并没能从本质上改变同行评审意见被隐没的现状。相反,严苛的编辑和审稿意见造就了期刊“高质量、高选择性”的金字招牌。根据《科学》(Science)在官网公布的数字,这本顶刊 2021 年共收到 11 151 篇投稿,审稿率为 17%,接受率为 6.4%,这意味着有 1000 多篇论文接受了同行评审但被拒稿。

国际著名生物学综合期刊eLife宣布:明年不再拒稿,审稿人差评也能发表

《科学》及其子刊的发表数据。来源:Science.org

eLife 决定做出改变,全面公开审稿意见,并且不以此来衡量接收还是拒稿。根据 10 月 20 日公开的新发表流程,作者投稿后会被通知手稿是否会进入同行评审。如果是,期刊将会向作者收取 2000 美元的评审费用,然后将论文手稿和同行评审意见,以及期刊评估意见一起打包,以“评审预印本”的形式公开发表在 eLife 的网站上。论文作者还会另外收到一份来自审稿人的非公开改进建议。到这里,发表的过程就完成了,“评审预印本”能被其他论文引用。如果作者需要修订文章,eLife 会接受再次提交并更新论文,将最终的记录版本上传至 PubMed 数据库,让更多人检索。

国际著名生物学综合期刊eLife宣布:明年不再拒稿,审稿人差评也能发表

将于 2023 年 1 月开始实施的新发表流程。来源:eLife

2023 年 1 月 31 日,所有向 eLife 投稿的论文都将按照这一新流程处理在同日发表的社论中eLife 主编 Michael B Eisen 表示,这一举措将令同行评审成为学术发表的核心环节,作者不再需要根据审稿人要求强行增补工作,还能让更广泛的学术群体捕捉到同行评审微妙、多维度且模糊的本质。他还指出,这对其他场景下的学术评价也有帮助,例如一名年轻学者应聘教职时,如果学术委员会的评委中没有 TA 的小同行,那么论文的审稿意见和来自期刊的评价将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这一大胆的举措引发了诸多质疑。有网友犀利地指出这其实相当于将拒稿环节提前到了审稿之前,能否送审其实就相当于过往的能否接收和发表。更重要的是,如果期刊不再依靠拒稿对发表的论文质量进行把控,读者将如何在信息爆炸时代找到重要可靠的研究成果?对此,eLife 的执行总监 Damian Pattinson 在接受 The Scientist 采访时表示,论文发表后,页面的显著位置(通常是摘要下方)会呈现一段来自期刊的评估意见(eLife assessment),这与更详细的审稿意见不同,而是在重要性和可靠性两个不同维度,使用划分等级的标准化词语对论文进行描述,帮助读者迅速了解这篇论文是否具有重要价值,或者存在重大缺陷。例如:重要性维度共分为 5 个评价档次,从最高的“里程碑”(Landmark)到最低的“有用”(Useful);可靠性维度共分为 6 个评价档次,从最高的“卓越”(Exceptional)到最低的“不充分”(Inadequate)。


国际著名生物学综合期刊eLife宣布:明年不再拒稿,审稿人差评也能发表

在摘要下方,将呈现期刊评估意见(红框内容)。来源:eLife

现在,将论文发表在高影响力期刊上,仍是科学家建立起学术声誉的最有效途径。学术出版机构也在持续加大投入,希望旗下期刊获得更高的影响力和更多的话语权。然而 eLife 选择了逆行。根据 2021 年报,该期刊去年一共发表了 1962 篇论文,作为非营利性出版机构,这家年轻的开放获取电子期刊半数收入来自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惠康信托、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等 4 家机构的慈善捐助。主编 Eisen 认为,不以营利为目标的性质为推行颠覆性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在新规则下,这本生物学 1 区期刊是否会因为其“不拒稿”的发表流程而被大量“灌水”,导致文章质量和影响力下降,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社论中,Eisen 描述了一个理想愿景:未来,投稿人将不再受到“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禁忌的限制eLife 欢迎作者们将已发表的文章投向其他期刊,因为新的科学成果理应被多个学术团体评价和审查。

对于全球每年数百万篇的发表量来说,eLife 年均发表不到 2000 篇的数字可以说是沧海一粟。这项前所未见的举措,是否能为学术界带来一些改变? 

相关栏目:『社区报道
大学教育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 德莱塞维茨 2024-11-16 [51]
特朗普宣布获胜|丁学良教授分析:世界将巨变 2024-11-12 [154]
毁掉的一代:极左意识形态下的美国大学 2024-11-12 [130]
佐治亚理工大学撤出中国,夹缝中的中外合办大学感到寒意 2024-11-06 [305]
周敏博士名列2024年世界顶尖华人社会学家榜首 2024-11-06 [309]
82名诺奖得主就美国大选发布公开信 2024-11-04 [364]
加州数十间银行被盗,原来南美职业大盗偷豪宅只是副业 2024-11-04 [333]
德州真牛!新规:医院看病要查身份,非公民账单,直接找联邦要钱! 2024-11-04 [336]
给你开个眼,美国左疯性别 2024-11-03 [395]
驻美大使馆发公告:华人用美金换人民币成功后,中国账户遭封禁 2024-11-03 [391]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黄奇帆:今后10年,中国经济将发生5个历史性变化 :为了在外太空住,人们都设计过怎样的房子?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