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柯国庆:一生情缘物理系 - 谨以此文纪念复旦大学物理系七十大庆
2022/10/26 13:42:31 | 浏览:697 | 评论:0

柯国庆:一生情缘物理系 - 谨以此文纪念复旦大学物理系七十大庆

本人柯国庆:1969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复旦大学教授。曾任复旦大学对外联络与发展处副处长,校发展与研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教委外事局派遣专家,民主也门亚丁大学数理系讲师,德国康茨坦斯大学物理系访问教授。

复旦大学物理系是我一生的情缘,我的学号是 6419034。我是 1964 年考入该系的,之前在复旦大学工农预科读书,原本一心想考上海交通大学,因为姐姐在那里。预科班主任苦口婆心劝说我考复旦,並以他自身是交大数学系毕业为例,认为复旦物理系更适合我,遂从师命。人生途中关键时刻遇到的人确实会影响你的生活轨迹。

一,大学生阶段 64 年入学后,我们的系主任是王福山教授。物理系名师云集,为我们上课的先后有教普通物理力学的郑广垣先生,教电磁学的贾启民先生,光学毛清献先生,理论力学王兆永先生。稍后偶尔认识了谢希德先生。

二,有幸留校任教 1970 年夏天我在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留校,先在四一工厂元件车间劳动, 1972 年工农兵学员进校后我担任了数年普通物理课程教师。76 年文革结束后谢先生物理楼二楼的办公室和我们紧邻,我工作所在的普通物理教研室有贾启民,蔡怀新,郑广垣,潘篤武,李洪芳,李惜惜,钟万衡等诸多老师。我曾跟随蔡怀新先生数年做助教和辅导。 1983 年物理系作为学校职称评定试点,我和其他青年教师被评为讲师,当了 13 年助教终于升级了。

三,支教也门亚丁大学 1984-1986 我受国家教委外事局专家处和复旦大学委派赴也门亚丁大学数理系工作。 1986 年 10 月 19 日上海新民晚报第六版上方刊出一篇报道, 讲述英国皇家邮轮不列颠号 Britannia 救助复旦教师,记者就是采访我写下的故事。86 年十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上海, 英国皇家邮轮随女王出国访问停泊在外滩黄浦江码头。上海市长及地方政要名人应邀出席英国女王在船上举行的招待会。我委托出席晚宴的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先生(时任上海市政协主席)带上两张照片转交给英国皇家邮轮船长。

以下回忆是当年一月我曾经在亚丁湾登上该轮的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事情要从也门说起,当时的也门分为两国,有南北之分。 地处红海口的南也门又称民主也门共和国首都在亚丁。该国聘请中国大学教师支援。我由复旦大学派遣作为国家教委外事局专家处的外派教师从 1984 年秋开始在亚丁大学任教。中国专家组由来自国内各大学的七名教师组成, 其中五位毕业于复旦。 他们分别承担亚丁大学物理,数学及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教学。也门历史上长期是英国在海外的殖民地, 亚丁大学按照英国传统办学。校长兼政府教育部长是也门人在英国留学,毕业于剑桥。副校长也是也门人在前东德留学。 我所在的物理系有六位教师,系主任是伊拉克人,毕业于莫斯科大学。两位印度教师都在美国留学过。 一位也门教师刚从罗马尼亚留学归来。 剩下的两位中国教师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和复旦。

亚丁大学邻近机场和海滩,周边全都是沙漠。中国教师组被安排在附近的居民区。七位中国教师和一位国内厨师,共住一幢简易的两层小楼。楼下客厅放置一张乒乓球台兼会议桌,里边是厨房和仓库兼厨师卧室。楼上共三间屋, 按物理两人,数学两人,化学三人分住。由于天气炎热, 窗式空调 24 小时不停运转还经常坏。当地新鲜蔬菜少,教师组自己在楼外空地种植了不少蔬菜,利用空闲时间去邻省的奶牛场运来牛粪改善沙土。大家每天轮流值班浇灌菜地,有人戏言道出国第三世界,仿佛又来到了五七干校劳动。亚丁大学副校长上门看望中国教师,指定要带些上海小青菜回去。自种蔬菜虽然量少,也成了教师组拜访中国驻南也门大使馆以及中国医疗专家组,工程专家组的专属礼品。中国蔬菜慰籍了乡愁,增进了友谊。

也门地处阿拉伯半岛南端近赤道。国土呈 L 形,西临红海南接阿拉伯海,紧邻沙特阿拉伯。80 年代也门还分为南北两地区,北也门又称也门共和国,首都萨那西邻红海,大部地区为山脉高原,气候相对凉爽。南也门大部分地区为沙漠,亚丁湾扼红海口地理位置重要。 当地居民中阿拉伯人黑人印巴人混杂, 黑人主要来自红海对岸的东非之角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也门民风十分保守,妇女外出必须带面纱头巾长袍,除了手掌和脚,脸和身体其它部位不能外露。当地警察禁止外国游客拍摄妇女儿童,甚至于街景。但是大学是例外。学生多为当地人, 也有附近地区如约旦, 巴勒斯坦,埃及来的。 年青女学生走进校门马上取下头巾面纱黑披风, 露出鲜艳夺目的服饰。 阿拉伯妇女喜爱黄金手饰项链,几乎每一位女学生都有金饰在身。课堂教学时间常常有附近的清真寺高音喇叭宣教, 学生直接走到教室外的走廊里跪坐礼拜, 礼毕再回教室。 考试时常有学生遇到难解的题,要求起身去走廊里祷告,老师只能放行。

1986 年 1 月 13 日,学校正在近行期终考试。一阵突如其来沉闷的枪炮声划破校园上空。中午南也门总统发表广播声明, 称刚刚粉碎一场未遂政变。安静的时光短暂,很快枪炮声升级成火箭筒和榴弹炮轰隆声,装甲车坦克开上街头。空中偶有老式米格战机呼啸,伴随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有经验的也门学生告诉中国老师,尽快储存淡水和食品, 马上要断水断电。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在浴缸脸盆甚至碗杯瓶子中放满水。 亚丁大学和各国驻南也门使馆靠近, 处在交战两方的中间地带。不断有炮弹落进使馆和侨民居住区内。 已经听到伤亡的消息,附近居民拖儿带女仓惶走出家门。 教师组没有接到中国大使馆命令,只能等待。由于断电,冰箱里食物无法再保存, 淡水也日益见少。马桶水箱里的剩水都限量取用了。五天五夜后,组长接到中国大使馆临时通知, 称英国大使馆有船撤侨,愿意帮助中国使馆人员及专家紧急撤离,不带行李。

18 日清晨,我们来到海滩边,撤退地方不是码头, 只是交战两方在中间地带临时划定的一段停火海滩。各个国家五颜六色的国旗飘扬,数百名不同肤色的各国侨民聚集一起等候在沙滩上。很远的海面上可以看到英国皇家邮轮大不列颠号在阿拉伯海下锚等候着。 原来这艘皇家邮轮正在随英国女王去澳大利亚访问,船上装备女王出访的物品和饮料,途中经过红海,接到英国政府命令驶来亚丁湾救援。撤退过程进行有序, 妇女儿童老人先行。大家必须从沙滩往外海水深处走去,走到齐胸深的海水里才能靠近有螺旋桨的小船。附近海面上法国海军陆战队的摩托艇绕着圈巡逻,卷起阵阵白色海浪。几艘救生艇来回穿梭,不断向远处的大不列颠号运送着撤退侨民。我们下水时三四人手拉手同行,还有怀抱婴儿的外国妇女需要搀扶。走到水深处,海浪打来脚下漂浮站立不稳差点倒在水中。附近小船也在摇晃中,很难攀爬,全靠上面的水手用力拉着才上了救生艇。救生艇一阵马达轰鸣,浪花翻滚,载着我们驶向邮轮。身后的海滩越来越远,不安的心情才稍为放松。

到了大船下面抬头望去,只觉得船甲板还有四五层楼高, 依靠船边放下来的舷梯,手脚并用,费劲攀登,才终于登上甲板。第一眼见到竟是列队的水手,随即铜管乐齐鸣,原来船上水手组成的乐队正在奏迎宾曲呢,他们以往是专门只为皇家礼仪服务的。 甲板边沿摆设了洁白的长桌,供应着饼干牛奶咖啡和英式红茶。我们在拂晓仓促撤离,一路奔波,未进滴水和食品,膔膔饥肠方才想到了饮食。英国水手热情送上干毛巾,微笑着向大家发放邮轮概况介绍小册和注意事项。我们在甲板上和英国水手合影留念,感谢他们的救援之恩。沐浴在阳光下甲板满是侨民和水兵,大家相处融洽友爱。有人远眺,发现海滩开始有枪炮声,遗留下来的人群和汽车纷纷逃离。穿梭摆渡的救生艇不敢再驶往海滩接人,陆续掉头回到深海的大船边上。岸上枪炮声越来越大, 海滩早已不见人影, 留下的侨民们都迅速逃离了。 大船载着我们为躲避流弹开始向深海缓行,直到陆地变成了一条线。

我们虽已经平安撤离仍然担忧着那些没有个来得及上船的同胞和友人,牵挂亚丁大学里的学生和没有完成的考试和课业。 眼见太阳西下,慢慢沉入海平面。 船上通知大家去宴会厅用晚餐。餐厅豪华,四面深色名贵木料装饰的墙上陈列着英国王室历史照片以及刀和剑。富有皇家气派的用餐环境让刚刚逃离战火的人们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半夜时分, 不列颠号抵达东非之角吉布提,那里是法国长驻的军港。我们和数百位各国难民一起安全下了船。 中国驻吉布提使馆早就派车等候,送我们去了宾馆。

我们在吉布提呆了八天,才等候到后续撤离的中国同胞,他们包括中国大使馆最后的留守人员, 教师组的厨师和医疗队专家, 还有一大批援建也门的中建公司工程师和工人们。我们本来是暂时躲避战火还要回去上课的,国家教委判断也门政局动荡暂时难以平息,命令我们直接回国。 几天后中国政府派出大型专机把所有滞留的同胞带回北京, 这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第一次用专机大规模撤侨。

劫后余生,我虽然扔掉了所有行李, 幸亏带上了照相机。这些珍贵的照片见证了中英人民之间的友谊。 经谢希德校长转交给船长的照片也有了回音, 我收到不列颠号船长 Real Admiral J Ganier, CBE, LVO 在离开中国前发来的信。

2016 年未我有机会访问英国,专程去了爱丁堡,它是英国皇家邮轮不列颠号的母港,该船退役后在港口建设了专门的博物馆和和大型购物中心相结合。有缘重访仔细参观了所有船内展览品和陳设,尤其是船上的宴会厅驾驶舱和甲板。重拾回憶,备感亲切和熟悉,心怀感恩。此为后话。

三,有幸重返物理系教师队伍

1986 年一月南也门政变内乱,我们按使馆安排提前撤离,虽历经艰险,终于回国。学校举行新春团拜会我被通知参加。谢校长主持,临时点名让我发言。我只说了一句"大年初一清晨被鞭炮声吵醒,以为是在也门听到的枪炮声……"引起哄堂大笑。会议结束,老熟人徐震时任新闻学院院長一把拉起我的手走到谢校长面前说"我们新闻学院摄影教研室缺乏年青教师,需要他"。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呆呆站着。谢校长善解人意说"这个要让他考虑后再决定"。事后想想我当然还是情愿做物理老师的。回绝了徐的好意,此是后话。

春节后开学第一天我把在也门炮火纷飞中撤离时拍摄的照片带给物理系办公室同事观看,恰好谢校长在走廊经过闻声走了过来。她边看照片边带着爱护口氛说"那么危险的时候你还在拍照片?"她补充道当年她从英国回来也是坐船经过红海和亚丁湾的。物理系主任是我同一教研室的贾启民先生。 贾先生安排我担任物理系外事秘书,同时承担理科外系普通物理教学。此前我在普通物理教研室曾经先后跟随蔡怀新先先生,郑广垣先生,周荣豪先生等多位教授做辅导教师。我开始为化学系,生物系,数学系等理科学生主讲普通物理学大课,其中以光学和近代物理为主。

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校在谢校长领导下对外交流频繁。物理系外事活动尤其多, 一大批欧美知名学者教授来访复旦。其中包括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多位华裔科学家。物理系外事接待工作繁重,我是具体工作人员多次参于其中,和谢先生工作接触多了起来。目睹谢校长主导和美欧西方科技教育发达国家的学者及政要积极交往, 为复旦赢得了巨大声誉。日常交往中她一如既往的和蔼,却有不言自威的气质和端庄风度,令人尊敬。她记憶力超强,处事仔细认真; 体恤下属, 从无厉言疾色的批评。推荐安排学生和青年教师参加国外大学研究院进修学习,介绍信函都是她自己亲力亲为的。物理系二楼东面谢先生办公室走廊外常有人等候面谈,川流不息。她心胸宽厚,爱护青年。系里有一位青年女教师想去美国伴读,找到谢校长,尽管有传说此人在文革中曾参与对谢的批判斗争,谢不计前嫌批准她出国。自从也门亚丁大学支教回来,我巳经在复旦大学工作了五年。

1991 年学校批准我去德国进修, 获得巴登符腾堡州科学文化奖学金,作为访问学者去了德国南部康斯坦茨大学,师从 Dransfeld 教授。他曾在 UC Berkely 当过教授,做过德国马普所所长, 认识谢先生。 我在他的实验室学习原子力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用于纳米薄膜材料研究。

康斯坦茨大学在德国最南部邻近瑞士。年底结束进修经香港回到上海。当时香港还在英国统治下,入境需要我向在德国的英国大使馆申请签证。 邀请信是王兆永先生发的,他在香港浸会大学物理系做系主任。 他也是我的老师曾经是复旦物理系主任。 回复旦后我继续在物理系从事基础教学和科研工作。

1996 年五月被评为付教授。四,依依惜别物理系时年秋天,副校长方林虎教授也是我物理系的老师,力邀我参加他具体负责的校发展与研究委员会工作,我离开了曾经读书工作三十余年的物理系,调任该校级办公室付主任,开始長达十年的行政管理工作。这个新设校级部门由楊福家校长亲自领导,学习西方著名大学管理经验,积极从社会上和校友中寻找资源,为大学发展提供咨询规划和服务。

我的主要分管工作是联系外资企业和大型国企民企捐赠, 在复旦大学设立奖学金, 联络和帮助组建海外校友会。有次因工作去见谢先生,她微笑地说"新官上任了。"其时, 谢希德先生早已从校长位置退下,依旧坐学校的大巴和普通教师一样上班。她在美国有广泛人脉和声誉,得到了美国国会的赞助在复旦大学创建设立美国研究中心。谢担任了首任主任。谢先生每年三月都会去美国参加物理年会,回来按常例作报告介绍美国物理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消息。这个报告会常常人满为患,听众多时只能挤在走廊里听声音,大家即使无法看到 PPT 投影,也同样地渴望和满足。

谢先生德高望重,海内外朋友前来探望她的人不断。有位经李政道博士 CUSPEA 推荐赴美留学回母校访问的物理系毕业生来看望她,谢让我负责接待並安排报告。这个学生在美国 UCSD 读完物理博士在纽约一家医院做定向放射治疗研究。谢亲自参加並询问情况,十分仔细。两年后谢先生旧病复发入住华东医院,回想起此事,我才若有所悟。

1998 年底美国国家半导体协会为复旦大学捐款首次以谢希德名字设立奖学金,美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找到我的办公室协调捐赠事宜,並称:谢校长希望能请杨福家校长出席。活动按排在华东医院楼下会议室进行。捐赠仪式傍晚开始,谢先生会见美方代表,杨校长用流利的英语致词。仪式结束我们护送谢先生回病房,告辞时她说:” 杨校长很会讲话”。显然她是高兴的。杨校长稍后私下对我们说:”这个奖学金数字以后至少要增加个零”。这也成了我们的工作目标。

99 年六月我首次探亲访美行前去看望了谢先生。谢提到如有机会代她问候几位老朋友。 在纽约拜访了美国校友会老会长章植先生。我在皇后区见到。他的办公室门口有个墨西哥门卫,长得粗壮结实,为客人开门倒茶,神情古板令人生惧。章老先生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复旦经济系毕业生,个头矮小,面容清忂慈祥,一头梳理整齐服贴的白发,显得一丝不苟。 他开口却是软糯的江南无锡口音,四十年代就来美国办公司,为民国政府采购抗日军火。 他说办公室原先曾设在曼哈顿世界贸易中心。 两年后双子楼倒塌, 我才体会他的睿智精明和运气。章老先生询问了学校现况并转达对谢校长的问候。 他称自己已经离开母校近七十年,还记得李登辉先生, 并说和谢校长接触较多, 深深敬佩她推进教育,为国尽力,祝她早日康复。 告辞前他让我带口信给谢校长, 以前他应要求提供十万美元赞助多位复旦学生去 MIT 进修。

2000 年初,谢希德校长的病情日益严重。我和物理系顾昌鑫教授相约,再一次去华东医院看望,医院已经不容探视。经过交涉,仅让我们隔着玻璃门遥望,远远看见她俯卧在床,头朝着大门。我们默默注视着, 突然她抬起了脸,右手上下挥动了一下, 她看到我们了。 我们赶紧对她也挥手, 护士急忙让我们离开。3 月四日谢先生在和病魔数年抗争后,解脱痛苦,离开了爱她的亲人同事和学生。

我和复旦大学物理系结缘,从十五岁进预科戴上陈望道校长书写的复旦大学徽章,后到复旦校园读书工作直至退休,这大半辈子在复旦,结识了大多数物理系老师和同事,此生幸甚。谨以此文纪念物理系七十大庆。

柯国庆 2022/10/25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南希·卡特赖特|物理学无法应对现实的复杂性 2024-03-27 [6]
赵鼎新:浙大这些年,“实现的要比当初设想的多” 2024-03-27 [5]
孙立平: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分岔 2024-03-26 [117]
对话古生物学家:《沙丘》的沙虫有没有地球版 2024-03-26 [58]
方绍伟:为什么秦晖的文化观念是错的? 2024-03-26 [134]
杨培东院士,最新Nature Catalysis! 2024-03-26 [49]
诺奖得主MacMillan最新Science:SH2自由基分选实现醇-醇交叉偶联 2024-03-26 [75]
室温超导“造假”论文是如何登上《自然》杂志的? 2024-03-25 [108]
俞敏洪丨让孩子用脚步丈量真实的世界 2024-03-25 [277]
北大教授尹保云 | 中国思想界的两大鸦片:“西方没落说”和“文明无优劣” 2024-03-25 [323]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黄奇帆:今后10年,中国经济将发生5个历史性变化 :为了在外太空住,人们都设计过怎样的房子?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