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生物医学
关键字  范围   
 
《Nature Communications》:好好睡一觉,可重启人生方式
2023/3/18 13:33:44 | 浏览:1350 | 评论:0

《Nature Communications》:好好睡一觉,可重启人生方式

有些清晨,我们醒来后感觉头脑很清醒,充满活力;但也有些时候,我们会挣扎着拉开羽绒被,头脑昏沉地开启新一天。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我们的晨起状态会如此不同呢?2022年11月,发表在《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我们起床方式,以及我们起床后的清醒程度。好消息是,其中很多因素几乎都是我们可以控制的(Vallat et al., 2022)。

数据来自一项英国和美国的前瞻性纵向研究(对膳食成分的个性化反应试验, The Personalized Responses to Dietary Composition Trial, 简称“PREDICT1”),该项目的目标是根据个人特征(如生活方式)预测个体对食物的代谢反应。被试是833名双胞胎以及没有血缘关系的成年人。鉴于大多数被试都是双胞胎,这让研究人员能够探索基因对人们早晨清醒程度的影响,并确定究竟是可变因素(如睡眠时间和质量,身体活动量或饮食)还是先天因素(如遗传)更重要。

首先,被试完成了各种基线调查问卷,包括测量他们的正常睡眠质量,他们摄入了多少咖啡因和酒精,以及他们做了多少运动。被试还会报告自己是否曾被诊断患有抑郁症或焦虑症。这项研究持续了两周。每天早晨,被试都吃标准化的测试餐,这些餐在营养成分上有所不同——例如,一些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更高,另一些人的脂肪含量更高,还有一些人的蛋白质含量更高,其余被试的纤维含量更高。每天早餐后,他们会对自己的清醒程度进行打分。在白天和晚上,被试需要戴着身体活动监测器,以测量他们的身体活动量和睡眠时间。被试还在一个应用程序上记录每天的其他饮食摄入量。

《Nature Communications》:好好睡一觉,可重启人生方式

图1 研究范式

结果发现,有很多因素影响了被试在早上的清醒程度。首先,前一夜的睡眠时长和入睡时间都与早晨的警觉性(alertness)相关,且两者无交互作用。换言之,睡得更久和醒得更晚都与第二天早上更高的清醒程度有关。研究者分析,这可能是因为醒得晚意味着你醒来时“离你的昼夜节律最低点(最不清醒的时候)更远”,并离你的昼夜节律最高点(更清醒的时候)更近。

其次,前一天更多的体育活动也预示着第二天早上更高的警觉性。众所周知,体育活动有利于睡眠,但这一效应甚至在考虑了人们的睡眠时间后仍然存在,这表明积极锻炼不仅有助于改善睡眠,还有助于提高警觉性。最后,被试早餐吃什么也与早晨的警觉性有关。相比高蛋白和高糖饮食,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更容易让人清醒。

《Nature Communications》:好好睡一觉,可重启人生方式

图2 警觉性在一天中的变化

总的来说,被试报告说,前一天睡得更久、早餐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和/或体力活动更多的日子里,他们在早晨的警觉性更高。

此外,被试的总体警觉性水平也存在差异,因此研究小组研究了可以解释这些个体差异的因素。他们发现年龄、睡眠频率和其他可控因素会影响警觉性。然而,通过比较双胞胎和非双胞胎被试,研究小组还发现遗传因素并没有那么重要。

《Nature Communications》:好好睡一觉,可重启人生方式

最后,研究者指出,在他们的两项分析中,影响警觉性的因素是高度可修改的(年龄除外),这意味着我们对它们可有相当高的控制力。换言之,只要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做一些小小的改变,我们就会在早上变得更清醒,更有活力,对开启新的一天更有信心。

参考文献

Reynolds, E.(2023, Feb. 14). Here’s how to feel more alert in the morning. BPS Research Digest . https://www.bps.org.uk/research-digest/heres-how-feel-more-alert-morning

Vallat, R., Berry, S. E., Tsereteli, N., Capdevila, J., Khatib, H. A., Valdes, A. M., . . . Walker, M. P.(2022). How people wake up is associated with previous night’s sleep together with physical activity and food intake. Nature Communications, 13(1), 7116.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4503-2

相关栏目:『生物医学
全球首款「代孕机器人」亮相 引爆争议 教会如何回应这场科技风暴? 2025-08-15 [520]
认知刺激与音乐刺激:预防痴呆症的潜力 2025-08-13 [558]
天津大学校友团队:实现人类与肠道工程菌远程“对话” 开辟肠道健康监测与疾病治疗新路径 2025-08-12 [687]
Nature确认:1/4肺癌患者没吸过烟,背后竟是它惹的祸 2025-08-05 [954]
美国家庭掀起了“麻将在手,健康常有”的潮流建议中老年人以麻将社交保持健脑防老 2025-08-05 [667]
日本厚劳省批准使用AI的医疗器械,可基于脑回路客观诊断抑郁症 2025-08-01 [1052]
谷歌突然免费开放"医生级"AI!医院连夜抢装,医疗界彻底变天 2025-08-01 [1504]
9种看似在“放松”,实则让大脑越来越笨的行为 2025-07-23 [944]
JAMA子刊:睡前刷手机的代价!成人睡眠时长缩短、质量下降,夜猫子风险更高 2025-07-23 [1639]
北大医学专家胡大一:睡觉,一个让你延长生命的革命性新秘方 2025-07-23 [976]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