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援乌克兰的大戏开始加速了。
四个中立国家倒戈,转向军援乌克兰,他们分别是塞尔维亚,巴基斯坦,埃及和韩国。
第一个放弃中立,军援乌克兰的是巴基斯坦。此前队长已经写过,巴基斯坦军援乌克兰,主要有4个原因:
一是,巴基斯坦财政濒临破产,需要武器出口来换取外汇。
二是,巴基斯坦和美国是盟友关系。早在1958年时,巴基斯坦就和美国签署了《共同防御援助协议》。在巴基斯坦空军中,装备着大量的美国F-16战斗机,而印度背后则是苏俄,印度海陆空三军装备着海量的苏式武器。巴美对抗印俄,是两个对立阵营。
三是,巴基斯坦和乌克兰关系友好。俄罗斯军售印度,乌克兰军售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有一半的坦克来源于乌克兰,在军工技术上严重依赖于乌克兰。同时,巴基斯坦是一个粮食进口国,主要就是从乌克兰进口小麦。
四是,巴基斯坦从中国引进了苏制炮弹生产线,具备生产苏制炮弹的能力,可以卖给乌克兰用。
在乌军即将大反攻的前夕,两艘大货轮从卡拉奇港出发,运输了230个满载炮弹的集装箱,通过陆路进入乌克兰。一个集装箱可以装30吨货物,230个集装箱满载就是6900吨,预估炮弹总数32万发。
原本计划对俄罗斯出口4万发炮弹的埃及彻底掉头,放弃了对俄出口,转而对乌克兰出口炮弹,成为了乌克兰的炮弹供应国。埃及放弃中立,放弃援俄的主要理由有两个:
其一是,埃及是一个粮食进口国,有50%的小麦来源于俄罗斯,还有30%的小麦来源于乌克兰。埃及想用弹药换俄罗斯的粮食。可俄罗斯粮食并非不可替代,首先,乌克兰就可以加大对埃及的粮食出口,以替换俄罗斯粮食。其次是,美国,法国才是超级粮食供应国,对国际粮食的控制力远远强于俄罗斯。对埃及而言,谁给它粮食,它的弹药卖给谁就一样。
其二是,埃及是美国在中东的亲密盟友之一。埃及装备了1000多辆M1主战坦克和228架F-16战斗机。埃及陆军,空军的主力武器都是美国造,只要有了稳定的粮食供应,埃及就没必要得罪美国。
塞尔维亚倒戈,对乌克兰供应弹药,队长已经讲过很多次了。主要是塞尔维亚是一个小国,弱国,没有太多的选择权。在塞尔维亚的周边,全部都是北约国家。塞尔维亚倒戈北约,一是自保,不敢和北约作对。二是想要通过军援乌克兰,为加入欧盟扫清障碍。当欧盟对塞尔维亚开绿灯时,塞尔维亚卖兄弟,就跟卖大白菜一样,毫无负担。
但以上三个国家,都是工业弱国,对乌克兰的援助有限,无法改变俄乌战争的平衡,对俄乌战争影响力最大的是韩国。
韩国总统尹锡悦准备访美,在访美之前,放言称:“如果乌克兰平民遭到俄军大规模袭击,韩国将不止于人道主义援助和经济援助。”言外之意就是,韩国准备军援乌克兰了。因为尹锡悦设置的这个前提条件,太容易被俄军打破了。只要俄军对乌克兰实施一次全境导弹袭击,韩国就可以宣告军援乌克兰了。
在此前,韩国虽然嘴上说是保持中立,但实际上,早就开始大规模军援乌克兰了。只是差别在于,韩国一直是借助第三国间接军援乌克兰。韩国对波兰大量提供新式武器,让波兰把旧的库存供应给乌克兰。韩国批准波兰援助“克莱博”自行榴弹炮,而这款榴弹炮采用的就是韩国K-9自行火炮的底盘。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韩国是乌克兰第一大炮弹供应国。美国在去年11月,就从韩国购买了10万发155毫米炮弹。今年4月份,美国又从韩国租借了50万发155毫米炮弹。所谓的“租借”,其实就是免费援助。这炮弹运到乌克兰被打出去了,就不可能再还回来,炮弹是消耗品,打了就没了。要让美国付钱,顶多就是抵扣驻韩美军的军费。韩国本来每年就要支付一大笔军费给美国,作为美军驻韩的保护费。
和埃及,巴基斯坦,塞尔维亚不同,韩国位于东亚,而东亚是世界工业中心。韩国造船业曾位列世界第一,后来被中国赶超,沦为世界第二。韩国还拥有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集团,全球第二大芯片制造公司。韩国的军工制造业虽然在技术上对美国有所依赖,但胜在规模庞大。
美国生产炮弹还要新增产能,扩大生产线,但韩国仓库里就有200万法155毫米大口径炮弹,全部采用北约通用标准。别说俄乌战争了,恐怕以后美国打仗,都得从韩国进口炮弹。
美国军工业集中于高端化,生产飞机,大炮,战车,航母,驱逐舰,核潜艇等,这些美国很在行,但对炮弹这类消耗品就产能非常低下了。主要是美国也没有经历高强度的战争,俄乌战争是冷战后最大规模的炮战,整个欧美产能加起来都不够用。
而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炮兵主义,一个俄罗斯的炮弹产能就比全欧美都要大了。俄军在高峰期时,每天能打8万发炮弹,至今也能打2万发,可北约支持的乌军每天只能打6000发炮弹,不到俄军的1/3。
面对即将到来的乌军大反攻,韩国的炮弹供应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乌军的反攻其实已经开始了。乌军仅耗时一天,就在扎波罗热南部地区,拿下5个村镇。但这里的俄军主要围绕扎波罗热核电站部署,外围兵力很少。现在俄乌大战还处于预热阶段,侦察式火力打击将是主流,真正的大战尚未启动,我们还需要等一等。
美国军事顾问说的是,乌军将发动一场“震撼世界”的大反攻。战场上讲究的是虚虚实实,这场大反攻将如何进行,我们很快就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