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关于上海人,鲜为人知的七个事实
作者:冯学荣 | 2023/4/30 14:43:48 | 浏览:1545 | 评论:0

 

 
 

关于上海人,鲜为人知的七个事实

民国时期上海摩登女郎
 
事实一
上海人从哪里来?
 
我们都知道,上海在1843年开埠之前,是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当时的上海县很小,人口也很少。
 
后来的上海人,其实是外来的。
 
是的,上海人是从外地来的。
 
那么,上海人到底是从哪来的?
 
答案是:80%的上海人,是从江苏、浙江两地来的。其中,宁波人最多,其次为绍兴人、苏州人、苏北人、安徽人、广东人,等等。
 
1948年上海总人口有498万,其中宁波人有100万,占比20%,也就是说在1948年,每10个上海人有2个宁波人。
 
然而,这还不算,在过去这70多年来,又源源不断有宁波人迁入上海,所以一般认为,在今天的上海人当中,大概有30%左右是宁波人或者宁波人的后代。
 
这个毫不奇怪,它符合经济规律: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多数都是就近谋生的,80%的上海人来自于毗邻的浙江、江苏,和80%的香港人来自于广东省,和80%的湖南人来自江西省等等类似的现象,其实是同一个道理:经济规律使然。
 
总之,上海人的祖先,80%是江浙两省的人,其中又以宁波人为最多。这个,就是结论。
 

事实二
上海是一块形成较晚的土地
 
而在事实上,不但上海人是外来的,就连“上海”这块地皮,也是比较新的。
 
是的,上海这块土地,在远古时代,原本是没有的,其实是比较晚近的时候,才逐步形成的。
 
在6000年以前,上海只有今天的青浦、松江、金山这三个地区,基本成陆,注意:是“基本成陆”。
 
也就是说,即使在6000年前,青浦、松江、金山这三块地皮,仍然有一部分,处于海水浸泡、半浸泡的滩涂状态。
 

关于上海人,鲜为人知的七个事实

这种,就叫滩涂
 
直到3000年以前,也就是我们的周朝时期,嘉定、闵行、奉贤这三个地区,也才逐渐基本形成陆地,注意是“逐渐基本形成陆地”,也就是说,即使在周朝时期,嘉定、闵行、奉贤这三块地皮,也仍有一部分处在滩涂状态。
 
而在我们周朝的时候,宝山、长宁、普陀、静安、浦东、徐汇、虹口这些地方,还在海平面之下,也就是说,还是浅海,换句话说,如果你穿越时空,回到周朝的上海市中心,你会发现,这里其实是一片浅海。
 
是的,沧海桑田。
 
也就是说,上海市中心的这块土地,其实是在过去这2000到3000年间,逐步形成的。
 

关于上海人,鲜为人知的七个事实

上海郊区老照片
 
那么,也许你会打破沙锅问到底:为什么会“逐步形成”呢?是什么推动了上海市区这片土地的形成呢?
 
答案是:长江出海口淤泥的堆积。
 
是的,就是因为长江淤泥长年累月的堆积,把上海市中心的土地,“拱”了起来,说穿了,是长江水的力量。
 
可以清楚地说,没有长江,就没有上海。
 
事实三
洋人当年为何钟爱上海?
 
那么,当年英国殖民者为什么就看中了上海呢?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跟大家分析过,因为上海是长江出海口,英国人控制了上海,就间接控制了整个长江流域的物产贸易的主动权。
 
然而,这只是一个很笼统的分析,今天,老冯跟你讲两个具体的原因,帮助你加深理解。
 
具体原因之一:清末时期,大清主要供出口的生丝,是产于浙江省湖州南浔镇附近的“辑里丝”,这里离上海显然更近(南浔到上海只有120公里),交通更方便,生丝从湖州南浔到上海,到达很快,节省运费、时间。
 

关于上海人,鲜为人知的七个事实

如图,湖州南浔距离上海只有120公里
 
具体原因之二:当年英国人从大清采购茶叶,主要是采购浙江、安徽、江西等省的茶,这几个都是长江流域的省份,茶叶从水路运到上海,非常方便,比广州方便多了。
 
而以前那个外贸老中心广州,相比之下,实在是太太太太太不方便了,运输成本高昂,旷日持久,这就是为什么当年英国殖民者不惜发动战争,也要迫使大清废除“广州一口通商”的国策,因为它直接触犯了英国人的商业利益。
 
事实四
什么叫“一市三治”?
 
上海有一些老人家,应该都还记得“一市三治”的说法。
 
是的,在清末民国时期,上海长期处于“一市三治”的状态,也就是说,在旧社会的上海,同时存在三个政府,它们是:
 
第一个政府:法租界,由法国殖民者统治,通行法国殖民者的法律,由法国巡捕房管理治安。
 
第二个政府:公共租界,由英国殖民者组织的“工部局”统治,通行英国殖民者制定的法律。
 
第三个政府:华界。也就是清政府“上海县”的辖区。
 

关于上海人,鲜为人知的七个事实

上海的法租界、公共租界、华界
 
所以在清末和民国,上海其实是一个畸形的城市,它同时拥有三个政府,是个很复杂的系统。
 
这就是为什么当年的上海,存在一些这三个政府都不愿意管的灰色地带,这些灰色地带,就产生了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等黑帮势力。
 
事实五
上海为何有很多广东人后代?
 
鲜为人知的是:我们今天的上海人,他们当中有一部分,是广东人的后代,虽然没有准确的统计,但是多方抽样数据显示,今天的上海人祖籍广东的,应该在5%到9%之间。
 
读到这里,历史爱好者可能会很敏感地想起以下这些人:
 
阮玲玉:民国时期上海影星,籍贯广东香山(今中山市)。
 

关于上海人,鲜为人知的七个事实

阮玲玉
 
刘丽川:清末时期上海小刀会起义领袖,也是广东香山人。
 
郑观应:晚清时期居住在上海的思想家,《盛世危言》的作者,也是广东香山人。
 

关于上海人,鲜为人知的七个事实

郑观应
 
胡蝶:民国时期上海影星,籍贯广东鹤山,也是广东人。
 

关于上海人,鲜为人知的七个事实

胡蝶
 
那么,这就有趣了:广东离上海一千多公里,交通非常不方便啊,不符合经济规律啊,为什么在晚清和民国时期,上海会有那么多的广东人呢?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冯今天告诉你答案。
 
答案很有趣,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原来在鸦片战争之前,大清对外实施的是“一口通商”政策,也就是说,所有的外贸交易,都限定在广州,这就是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之前,几乎所有的买办,都是广东人。
 
说到这里,顺带科普一下什么叫“买办”。买办就相当于今天外企里的中国籍经理。在鸦片战争之前,外国商人在广州聘用了大量懂英语的人,帮这些洋商购买物产、办理各项事务,所以,叫“买办”,也就是今天的外企员工。
 
好了,我们言归正传,鸦片战争之前,外贸限定在广州,洋商的买办,几乎清一色都是广东人,鸦片战争之后,上海开埠,洋商们认为:上海的贸易便利度,比广州高太多,于是,洋商如过江之鲫,纷纷迁徙到上海去了。
 
可是,洋商们多年合作的广东买办,彼此早已建立了信任,合作又愉快,割舍不下,怎么办呢?于是,洋商们把这些广东买办,拖家带口的,带到上海来了,继续雇佣。
 
这就是为什么在清末,上海出现了很多很多的广东人。
 
在开埠之初,上海的人口,主要是这三个地方来的人:宁波人、江苏人、广东人。安徽人那还是后来的。
 
其中广东人当中,又以香山人最多。
 
(注意:清代的香山县,包含今天的中山、珠海)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开埠后,随大流从广东迁徙到上海谋生的广东人,并非个个都是买办,还顺带了许多生意人。
 
例如小刀会首领刘丽川,广东香山人,他原本是做糖茶生意的,他是跟着洋商和广东买办的大潮,去的上海。
 
此外,还有一些“十三行”的广东商人,也跟着去了上海,再者,还有一些潮州商人,他们也去了上海,而且还垄断了上海的当铺业。
 
那么,在开埠之初,上海来了多少广东人呢?
 
史料显示,开埠头10年,上海已经有广东人8万,其中,香山籍的,就超过了2万。
 
说到最后,老冯再补充点有趣的: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起义领袖刘丽川是广东香山人,而刘丽川的敌人:当时的上海道台,吴健彰,也是广东香山人。
 
老乡打老乡。
 
吴健彰本人其实就是广东人移民上海的缩影。这人很有意思,他不是读书人出身,吴健彰早年在省城广州卖鸡,后来学了英语,给洋商当买办,上海开埠之后,吴健彰随大流,去上海做买办,此人在上海官瘾发作,花钱买了个“候补道员”,当时叫做“捐官”,然后,小刀会起义,刘丽川把这个吴健彰给逮了,关押起来,戏剧性的是,吴健彰越狱成功,搬来救兵,打败小刀会,杀了刘丽川。
 
 
事实六
上海话是怎么形成的?
 
假设我们穿越时空,回到1842年的上海,和上海县的老百姓,讲上海话,人家其实基本上是听不懂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答案是:因为在1842年当时,根本就没有“上海话”这个东西。
 
原来,上海话,也是在上海开埠之后,在岁月的长河里,逐步形成的。
 
它原本是不存在的。
 
鲜为人知的是,上海县在开埠之前,上海百姓讲松江话。
 
1843年上海开埠之后,大量的宁波人、苏州人涌入上海,彻底颠覆了上海的人口结构,几股移民同时到达一个地方,方言发生“杂交”现象,所以呢,上海本土的松江话,和宁波话、苏州话等江浙方言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上海话。
 
举个典型的例子,上海话的“阿拉”(我),其实就是来自于宁波话。
 
事实七
上海“洋泾浜英语”是什么鬼?
 
历史爱好者都听过一个叫“洋泾浜英语”的东西。
 
那么,所谓“洋泾浜英语”是个什么鬼呢?
 

关于上海人,鲜为人知的七个事实

红线就是曾经的洋泾浜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叫做“洋泾浜”。
 
所谓“洋泾浜”,就是上海开埠初期的一条河,这条河在上海县城以北,曾经是法租界和公共租界的界河,后来这条河在1914年,被租界当局填平了,变成了路,哪条路呢?就是今天的延安东路。
 

关于上海人,鲜为人知的七个事实

洋泾浜老照片
 
是的,曾经大名鼎鼎的洋泾浜,就是今天的延安东路。
 
好了,这就是“洋泾浜”,曾经的一条河,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填平了,变成了马路(延安东路)。
 

关于上海人,鲜为人知的七个事实

沧海桑田,今天的延安东路
 
那么,什么叫做“洋泾浜英语”呢?
 
其实就是因为在清末时代,“洋泾浜”是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界河,这里的洋人最多,和洋人打交道的上海人也最多。
 
当时上海人从小也没学过英语,所以依照上海话的语法习惯,拼凑英语单词,生拼硬造出来的一种“上海式英语”,因为在“洋泾浜”附近讲得最多,所以叫“洋泾浜英语”。
 
举个例子,清末的上海人说:
 
Twenty dollars one month, eat you, sleep you.
 
其实上海人想表达的是“24块钱一个月,吃你的住你的”,也就是“24元/月+包吃包住”的意思,但是从英国人听起来,好像是要吃他、睡他。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只不过当时的英国人也习惯了,能懂,能理解,也就算了,他们来中国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纠正上海人的英语,他们才懒得纠正你,所以,他们也不较真。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刘少奇排名在周总理之上,可是周总理一个电话,否决了刘少奇的提议 2024-04-20 [204]
3个方法,避免这种“有毒情绪”毁掉自己 2024-04-20 [84]
这几种鱼尽量少吃,重金属可能超标! 2024-04-20 [86]
爱因斯坦:我从未试图在任何场合取悦别人 2024-04-20 [70]
“学术量化的结果,不可能让庸人变大师,只可能让大师为应付数量而沦为庸人。” 2024-04-20 [61]
真正抑郁的人一个共同特征:他们比正常人显得更正常。如果你发现自己抑郁了,一定要把自己救上来。 2024-04-16 [126]
“保守主义”大回潮 2024-04-16 [121]
高浓度对话!马斯克VS最大主权基金掌门人:“真实”对于人工智能至关重要 2024-04-15 [72]
大语文时代落幕,数学为王的时代已来! 2024-04-15 [90]
“我教了坟墓一样的班级”, 资深教师的一句话, 撕开应试教育的遮羞布 2024-04-13 [151]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