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好日子到头?中国中产再不换轨道,就晚了
作者:张明扬 | 2023/5/25 15:49:56 | 浏览:2378 | 评论:0

好日子到头?中国中产再不换轨道,就晚了

让我们谈谈中产,在当前这个局势下,如何自处,如何安顿自己安顿家庭,如何重新梳理自己与国家、与世界的关系。

最近又有不少大厂传来裁员的消息,社交媒体上又是一派忧心忡忡。

经济大形势是怎么样的,懂的人也都懂了,不想懂的人继续坚持;大厂的现状前景如何,知道他们之于中国经济重要性的继续惶惶不安,仇视资本的也请继续仇视。

如何理解经济,如何理解这个世界,道术已为天下裂,我们不仅不共享一个价值观,连基本事实都早已存在平行世界。

对于看空经济的人而言,继续看多的人其实才是你真正的朋友,否则,你想卖房卖给谁,你想换汇就会遭遇挤兑。

还是让我们谈谈中产,在当前这个局势下,如何自处,如何安顿自己安顿家庭,如何重新梳理自己与国家、与世界的关系。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与中年中产失业,谁更惨?

各有各的不堪,但大学生的困境更多是社会造成的,与个人关系不大;而中产则至少有相当一部分是自己的决策失误,或者说,理财观甚至是世界观出现了问题。

这几天,传播最多的一个段子是:很多原本年薪百万的高级中产被裁后,发现自己再也找不到百万级的工作,只能屈就五十万级的工作,这样一卷,原本年薪五十万的那批中产可能就此丢掉了工作。

好日子到头?中国中产再不换轨道,就晚了

图/网络

其实真实情况远比这个复杂。那些年薪百万的高级中产失业后,他们原本倒没有太多孔乙己长衫式的包袱,即使是五十万年薪,在全球范围内也算高收入了,所谓心理调适只是个极小的问题。

但问题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自己收入最高峰的时候,按照百万元的预期收入,买了房,借了数百万甚至近千万的房贷,每月的月供动辄三五万。也就是说,如果他们大幅降薪,根本不是心理上舒不舒服的问题,而是每个月的月供都要还不上了。

今年3月,就有一位大厂的高级专家被裁后,写信向市长求助:“我是18年买房,每个月房贷有三万多,最近面试找工作是很难,没有合适的薪酬。”

问题当然不是出在(曾经)年薪百万上,减薪或失业也不是中产自己的问题,更多是时代和经济大环境的问题。

问题出在中产们误以为年薪几十万、上百万可以永远延续下去,甚至不断增长,直至财务自由。更大的问题出在,中产们基于自己最乐观的收入预期,大额消费,不当举债,没有任何风险意识。

这两天,有网友调侃中产称: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

真够损的,但道理是对的。还是用股市的话来说,中产们将非经常性收入、一次性收入、经济周期性收入,当作了经常性收入、可持续性收入。

有些年薪百万的,在贷款买房时,甚至还会将自己未来的加薪预期计算进去,你问他月供五万是不是太多了,他说等到几年后年薪两百万的时候就不多了,他不想延迟满足,现在就要住大房子。

你说他们这些想法有错么?好像也没错,2018年以前,中产收入、房价不就是这么螺旋交替竞争性上升的?早早地买个大房子,坐等升值,坐等收入上涨,然后过几年还能再买个二套房,这不就是经典的中产致富大法么?

买房如此,教育竞争也是如此。

上民办学校好不好,上国际学校好不好,当然好,这没有什么争议。

但问题是,很多中产就和买房一样,无视自己的收入和资产情况,早早地为孩子规划了一条国内上双语,高中或本科留学的国际教育路线。

比买房风险更大的是,国际教育有着“不可逆”的特性,甚至可以说是不归路。你全家收入五十万加,孩子从小学起上一年十几万学费的双语学校,上了一半,当你发现自家钱不够花的时候,会异常尴尬:继续上吧,没钱;中途回体制内高考路线的,孩子会极其不适应,这就是两种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相当于从小学起练了多年篮球,中学转回足球队。

民办教育很好,国际路线更好,但前提都是有足够的钱,不能一讨论未来,你就拿预期来说事。

我甚至听过这样的说法:就算以后减薪了也没关系啊,我们手上有房子,大不了卖了房继续供孩子读书,有第二套卖第二套,没第二套也可以卖了租房住啊。

好日子到头?中国中产再不换轨道,就晚了

图/图虫创意

我非常欣赏这种为了孩子教育付出一切的精神,我想这些人也看到了国内教育的弊病,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思想先行者了。可就是他们,仍然陷于一个逻辑陷阱里:谁告诉你未来房子就一定值钱了,谁告诉你房子一定可以随时卖掉了?

这还是一种预期,一种基于过去中国房价年年上涨,有极强流动性的预期。

但你怎么可以把自己孩子的未来,自己家庭的财务,全部堵在这个并不牢靠的预期上。

打个比方吧,你为什么一定要把孩子送出国,是觉得国内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对吧?但为什么放在工作上,放在房子上,你就又转入另外一个思维模式:中国经济没有问题,会一直好下去,会没有波动地一直好下去。

我承认,这种逻辑冲突几乎是我们普通人无解的,但首先,你得认识到这种冲突,然后重新思考自己的财务、家庭和生活。

房贷近千万、配偶不上班、二娃上国际,就是这个时代(高级)中产的经典“作死三件套”。他们要乐观到何种地步,才敢将自己和家庭置于这种高风险的财务状况之下?

在过去三十年,中国人经历了可能是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经济扩张期,这当然是好事,也让他们特别是中产们养成了一种很不健康的预期管理:收入会越来越高,房价会越来越高,日子会越过越好。

我非常同情这种乐观,在本质上,没有乐观,就没有人类这个物种。

但这种乐观更多指向的是乌云总会散去,人类社会总会回到正轨。但具体到个人生活和预期管理,这种乐观是极其荒谬的。

说白了,这不是乐观,这不是预期管理,这是赌博。

一个人因为现在年薪百万,所以借了上千万的房贷,给孩子上几十万学费的学校,这就是赌博。

赌赢了,皆大欢喜;赌输了,就是烟消云散。有一个词,我始终不忍说出口。

2018年之前,中产的乐观至少还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缺乏更多的思想资源去预测未来;但2018年之后,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内反资本舆情的形成,你竟然还可以保持非理性乐观,大幅举债,那就真的不只是环境的问题了。

好日子到头?中国中产再不换轨道,就晚了

图/图虫创意

很多问题就出在你自己身上。

有些人很有意思,道理都懂,平日朋友圈也喜欢转发各种经济分析,貌似很理性,但具体到自己身上,就觉得大环境不佳与己无关,自己、工作和房子将足够幸运穿越经济周期。

这是何等地自负。

当然,如果是那种到现在都认为形势一片大好的人,我连劝都不想劝了。

其一,他们的认知,可能就决定了他们没办法成为高级中产,没办法面临中产的烦恼。

其二,他们的乐观对其他人或许也有好处。所有人都悲观的话,你想卖房子,卖给谁;你想换汇,就会形成挤兑。

一定要珍惜身边的乐观者,只是我不希望你成为那个今年乐观,明年不知所措的预期管理失败者。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知识分子是如何持续走向败坏的? 2024-11-23 [17]
为什么时下中国很难出现真正的哲学家 2024-11-16 [103]
诺贝尔奖院士工作站介绍 2024-11-16 [86]
《乡下人的悲歌》读书笔记 2024-11-12 [217]
简单直接:特朗普当选,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这几点 2024-11-12 [240]
特朗普大获全胜,说明美国人对政治正确已经深恶痛绝 2024-11-12 [197]
也许特朗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只看到他们想让你看到的特朗普! 2024-11-12 [200]
特朗普胜选演讲里特别感谢的这位女性是谁? 2024-11-12 [193]
全世界都在蹲特朗普曝光萝莉岛大瓜 2024-11-12 [223]
任正非最新讲话:世界走向人工智能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2024-11-06 [369]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