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上学的孩子,父母们常常是一肚子“苦水”:“孩子写作业不盯着他就是不行,我上厕所的功夫他就把电视打开了!”“老师经常给家长‘布置任务’,检查作业、签字、出题、背单词、背课文、查资料……哪一样不做都不行啊!”孩子的需求、老师的要求,使“陪读”,尤其对小学生家长而言,几乎成了常态;同时,很多人都清楚,家长陪读使孩子常常处于依赖、被动的状态,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明显减弱——人们面临着两难选择。
就家长自身而言,总是不放心孩子、习惯性地替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成了孩子学习的“监工”、“拐杖”,做了许多自己并不擅长做的事。有时候孩子会反感,也感受到家长的无能,影响家庭和谐的气氛,往往是“得不偿失”。另一方面,老师常常向家长提出这样那样的辅助孩子学习要求,其实是在有意无意地转嫁学校教育的压力,在履行自己的职责上存在偏颇。其结果,短期内或许表面上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但难以获得长远的教育效益,反而加重了学生、家长以及自身的负担。
其实“陪读”对很多家长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解决陪读的问题靠家长自身是很难做到的,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学校和家庭相互呼应。比如老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课堂吸收率,这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解放家长的关键。老师对家长的要求,不是当老师的“助教”,重复、补充课堂教学的内容,而是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把着力点放在指导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让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签字只是了解孩子学习情况,但是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学生要对自己的作业负责,不是家长帮孩子做作业、替孩子改错。
在学习中,孩子是主体,老师和家长是主导,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始终要把调动他们自身积极性放在第一位,从“我替你做”、“我让你做”、“我陪你做”变成孩子“我要自己做”,从教孩子“学会”变成孩子“会学”,那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才可以兑现,老师和家长的日子也会越来越轻松。而孩子的主体自育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是成才的重要因素,也是终生受益不尽的。明智的老师、家长把目光放得长远些,少做些得不偿失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