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生物医学
关键字  范围   
 
沉睡4.6万年生物复苏 科学家从中看到不死的潜力
2023/7/27 15:22:52 | 浏览:1490 | 评论:0

沉睡4.6万年生物复苏 科学家从中看到不死的潜力

当地时间周四,一篇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上的论文再度引发对“夹在生与死之间第三种形态”的关注。

简单来说,多国研究人员通过成功复苏数条深埋在西伯利亚冻土中的线虫,揭示了“隐生”现象具有的无穷潜力。

隐生(Cryptobiosis)是一种生命状态,指的是生命体为了应对极端天气条件时极端降低代谢的情况。例如隐生动物面对干旱时,会进行“脱水”,并停止繁殖、发育和新陈代谢等活动。但等到环境好转时,又能复苏过来。

这篇论文的联合作者之一,德国麦克斯·普朗克分子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所的Teymuras Kurzchalia表示,这篇论文可能会推动人们思考生与死之间的第三种情况。

在以往的论文中,也有过类似的发现,只不过生物隐生的时间没那么长。权威期刊《细胞》曾在2021年发布过一项复苏沉睡2.4万年轮形动物的报告,2016年发表在《低温生物学》的论文,也提到成功复苏在南极洲沉睡30年的缓步动物。研究发现,一种缓步动物独有的蛋白质表现出保护DNA免受伤害的能力,而将这种细胞引入人体提报,也展现出对辐射伤害抵抗力增强的变化。

沉睡4.6万年生物复苏 科学家从中看到不死的潜力

(来源:PLOS Genetics)

Kurzchalia解释称,类似于病毒这类的单细胞生物已经被证明能够在隐生的状态下存活数百万年,但对于动物来说,隐生4.6万年已经是目前的纪录了。

科研人员们也表示,诸如把冷冻的人体复苏这样的设想目前仍属科幻领域。但对于这种现象的研究可能会揭示缓步动物能在极端条件下存活的基因或蛋白质运行机制。当然,这项研究最终将用来帮助人类变得更具有韧性。

未参与这份研究的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生物学家Craig Marshall展望称,未来人类可能具备开发一些分子来实现同样效果的能力。

这些沉睡4万多年的线虫是在21世纪初,在俄罗斯东部Kolyma河附近130英尺地下挖出来的。事实上,这批科学家在2018年首度发表论文描述这种现象:他们把这些冻在地下的线虫放在70华氏度(21.1摄氏度)的培养皿数周后,一部分线虫开始复苏并开始繁殖。

通过放射性碳定年法,科学家们初步给出的结论是这批线虫所在的冻土大概已经有3万-4万的历史了。在最新的论文中,科学家们表示又对这些冻土进行了检测,定下了4.6万年的年龄。研究人员表示,虽然这批人类被唤醒的线虫已经走完了这一生,但他们也有通过无性繁殖留下后代。

研究显示,这些上古线虫的后代们,似乎在使用一种名为海藻糖的成分来抵御极端情况。在其他的线虫研究中,曾展现出海藻糖冻结成玻璃一样的物质以保护细胞。

人类对于隐生现象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7至18世纪的“微生物学之父”列文虎克。在1702年的一封信中,他描述将一颗“看上去没有生命的灰尘”放在水中,一个小时内就观察到“充满生命”的迹象。

而在上世纪50年代,隐伏生物卤虫属(盐水虾)首次以“海猴子”(Sea-Monkeys)的名字公开出售,这种脱水的生命体再放入水中后会重现生机。

沉睡4.6万年生物复苏 科学家从中看到不死的潜力

(卤虫属资料图,来源:社交媒体)

但直到今日,人类对这种隐生现象的原理并没有充分的认知。怀俄明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Thomas Boothby介绍称,这种现象仍是动物生理学的持久谜团之一。拥有一个复杂的多细胞有机器,又能随时关闭并进入假死状态,这令人难以置信。

相关栏目:『生物医学
Cell Reports丨UCH-L1 是巨噬细胞中 NLRP3 介导的 IL-1β 生成的重要调节因子 2024-05-04 [12]
基因家族序列 Pfam 扫描与可视化 2024-05-04 [9]
韩国全南国立大学研究显示:性能力好不好?握手就知道 2024-05-03 [16]
2024美国癌症报告:死亡率下降33%,拯救410万人,太神奇了! 2024-04-29 [97]
Cell综述|植物免疫学大佬撰写植物免疫系统:从发现到应用,提出未来20年需要解决的问题 2024-04-28 [55]
全球首例!猪肾和人工心同时植入她的体内 2024-04-26 [78]
日本人真是“徐福”后代?Science子刊发布基因组研究,发现日本人的三种祖先起源! 2024-04-21 [191]
喝黑咖啡或可降低抑郁风险 2024-04-21 [176]
住满了亿万富翁的神秘小岛,技术上已经实现永生? 2024-04-20 [187]
有10%的人从来感受不到压力,但他们也更容易受伤 2024-04-16 [283]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慕波:爬取7万条帖子  看看人们都是怎么吐槽相亲的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