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中国单身人口2.3亿!为何“脱单”难?
2023/8/23 15:15:31 | 浏览:954 | 评论:0

“脱单难”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

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年轻人婚恋?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4名单身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社交圈固定,宅、不喜社交,不善表达是妨碍年轻人恋爱的三大原因。

专家表示,现在,年轻人普遍缺乏谈情说爱的能力。由于情感教育被忽略,年轻人往往面临“上学期间父母禁止恋爱,毕业之后父母催促结婚”的尴尬局面。

为什么年轻人都不再愿意结婚了?

1、压力大。

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竞争日益激烈。人们要么焦虑,要么孤独,要么就是孤独又焦虑。尤其是90后、00后。背井离乡,没有背景,在大城市中颠沛流离,既找不到安身立命的使命感,更找不到心灵栖息的安全感。

忙于生计,忙于应酬。不断地奔波在路上,身边的事物都是陌生存在着,面具下的人都是为了那一份报酬。是真心还是假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的饭钱,明天的房租。既忧又愁,这种环境下,又何以让人能够抽身去好好谈一场爱情呢,又何以让人能够感到安全感呢?

2、追求灵魂伴侣。

过去年代的婚姻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个年代的人都是为了生活,为了传宗接代而结合在一起。双方并没有感情可言,更多的都是围绕着“柴米油盐酱醋茶”而生活着。到了新时代,思维意识已然提升了几个档次。我们拥有了自己的思维体系,也就不再遵循祖辈们的条例。

我们懂得了是非分明,更懂得了选择的重要性。我们拥有了选择权,就决定了灵魂的上升。我们不再为了传宗接代而结婚,更不用再为了父母的愿景而找另一伴。如今的我们在寻找伴侣的前提下,完全出于自我愉悦与未来的安稳。如此必然会下意识地对照大脑里的图案。

彼此的三观、兴趣、性格、生活方式等等,都会一一比较。条件多了,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自我满足感,找一个人,不如自己活着更好。

因为,大家都明白,人的感情是流动的,永恒的实质就是自欺欺人。

3、替代情感的产物越来越多。

互联网的娱乐方式直接填满了孤独感。

中国单身人口2.3亿!为何“脱单”难?

中国单身人口2.3亿!为何“脱单”难?

中国单身人口2.3亿!为何“脱单”难?

从上面的数据报告可以看出,当今时代,消遣时光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游戏、影视、直播、小说、娱乐场所,养宠物等。自此,单身的人们不再为了感情而烦恼,我们可以从各种娱乐方式中得到喜悦与快感。

并且不必在乎他人的眼光,完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来独自享受幸福感。而且单身的人们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互联网上,在虚拟又真实的世界里也找到了归属感,尤其是在养宠的世界里不可自拔。

4、经济独立,选择多样化。

自己赚钱自己花,没有必要为了另一半而选择/放弃某种需要的东西。以前的年代,如果没有结婚没有后代,那么养老就会成了一大问题。而现在却不再需要考虑这种问题,因为未来养老院会越来越多,大家完全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养老。

5、结婚成本太高。

用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当下结婚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无论是生活成本,时间成本,经济成本还是感情成本,都只会有增无减。万一离婚的话,更是雪上加霜,劳民伤财。很多人都不再愿意冒这种险,趟这种浑水。虽然说,这是一种庸人之忧,但却又成了当下必然的考虑因素。

如此可见,孤独成了我们彼此的选择。正如蒋勋提到的六种孤独皆存在于我们的身体里一样,而找到共同孤独感的另一半却又难上加难。

评论: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国15岁以上单身人口约为2.39亿人。

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比2010年的24.89岁增加了3.78岁。

年轻人为什么生育不友好了?

专家的说法是:年轻人普遍缺乏谈情说爱的能力,年轻人往往面临“上学期间父母禁止恋爱,毕业之后父母催促结婚”的尴尬局面。

建议以后要搞一点恋爱课、性教育课等情感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全面性的情商能力教育……

这句话像人话,但又刻意回避了什么。

保守的中国式教育确实是原因之一,但这和年轻人普遍缺乏谈情说爱的能力怕是不搭嘎。

这届年轻人是懂得爱的。

比如tfboys在西安举办10周年演唱会的时候,很多年轻人表达爱的能力,甚至震惊到了国外媒体。

这届年轻人也是懂得谈情的。

不然陌陌、Soul之类的社交软件,也不会流行开来。

我父母那辈,约会5次也不见得会拉一次手。

而这届青年很多人面都没见,就已经准备以身相许了。

何况谈情说爱这个东西,和生育的关系也不大吧?

好像日本韩国都有性教育课,对感情的表达也更大胆,但生育率不也是……

所以说,这个锅绝对不能丢给老师,丢给教育。

关于生育率,东亚社会都很头疼,垫底韩国甚至都拍了非常规电影,以媚俗的方式鼓励大家生孩子。

然而呢?

这种充满爱与激情的电影上映后,韩国的生育率又连续跌了5年,不断突破新低。

正可谓:“好事不用催,心想自然成。坏事催没用,越催越反感。”

在促进生育率这件事上,我们的专家意见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

怎么把生育,变成一件好事?

所谓的好事,就是让人感受到舒适,或者感到“对自己有利”。

怎么才能舒适的生育呢?

首先要一张大床房。

在三里屯优衣库的试衣间搞生育是搞不出孩子的,生息繁衍这件大事还是需要进房的。

青年时期的海子就写过: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大床房经不起太长的等待。

男女成年后,只要有心,什么节都能过成情人节。

问题的核心是怎么开得起房?

开房有两种,一种是去外面酒店开。

可现在的酒店,哪怕是那种普通的连锁快捷酒店,一晚都要好几百,这对很多月薪几千的年轻人来说实在捉襟见肘。

还有一种,是在自家的私密空间开。

对于很多丈母娘来说,也是更希望自己的女儿女婿在这种环境下繁衍生息。

这就要求年轻人要有自己的房子,但现在的年轻人靠自己,需要多少年才能买得起房子呢?

房子不仅是用来住的,对象质量怎么样,什么时候结婚生子,孩子在哪里上学,做生意能去银行贷多少款,都和房子息息相关。

少年最怕的是开不起房,中年最怕的是买不起房。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解决关键问题——让这届青年有足够的收入,且买得起房。

我们不能让这届青年在买不起房,开不起房的条件下,还施加生育压力。

生育这件事,终究是要进房的。

解决了舒适度问题,接着就要解决“对自己有利”问题。

怎样让这届青年感受到生育对自己有利呢?

日本、韩国的做法,是发钱发假期。

死命发。

比如日本,孕妇有98天的产假,而且如果产假期间,如果公司不发工资或发的工资不达标,孕妇妈妈会得到健康保险协会支付的“出产手当金”。

98天可以补贴65万日元。

孩子上幼儿园不用花钱,中小学每个学年都有补贴,读到高中毕业,折合成人民币算的话,一个孩子能拿12万左右,多生多发。

减轻教育压力,减轻生育成本。

这就是有利。

而我们的一些特色专家是怎么提建议的呢?

有的人说,要设立什么生育基金制度,规定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须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

有的人说,要对丁克家庭征收社会抚养费。

还有的人说,对男女实行差异化教育,推广网络教育,让妇女平均初育年龄控制在25岁以内……

尽是想办法让你多掏钱。

前不久我们抓了不少贪污的专家主任,现在那些只会溜须拍马,反向提意见的专家也该清理了。

当然,我不是说发钱就能解决问题。

发钱比我们多的国家,很多也没能提高生育率,这是因为,很多提升生育率的政策,都缺少配套的人文关怀。

比如,怎么帮助女性,尤其是生育女性提高就业机会。

比如,怎么降低结婚的门槛——天价彩礼。

比如,怎么营造一个尊重个体,尊重个性价值观的社会氛围。

如果大家都会生活感到满意,压力也不断减少。

有些事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了。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最新诺奖研究:“择校”对中产家庭真没用 2024-05-04 [5]
这些合影,永不再来( 太罕见了 ) 2024-05-04 [8]
焦虑和紧张之间的7个区别 2024-05-04 [4]
掌握人心:如何分析一个人的心理(14步指南) 2024-05-04 [5]
中国的“自由思想”火种是如何被灭掉的? 2024-05-03 [11]
卖官鬻爵泛滥就是政权谢幕的开始 2024-05-03 [11]
军阀“可爱”的一面 2024-05-03 [10]
心脏: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2024-05-02 [22]
生育率很悲观,但人们想得更悲观 2024-05-02 [32]
陈寅恪为什么要在晚年为一个妓女立传? 2024-04-29 [188]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