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熊丙奇:如何打造中国版的常青藤联盟 - 从“北(大)约”和“(清)华约”谈起
2010/11/29 15:50:54 | 浏览:2066 | 评论:0

  两个以我国最著名高校——北大、清华为首的自主招生联考,在此间闹得沸沸扬扬。网友将北大的联考和清华的联考分别命名为“北约”和“华约”,称他们此举是集团作战圈地抢生源。

  但有关高校,并不认同网友对他们的定义,而声称这是自主招生的积极改革,也是效仿美国常青藤大学联盟之举。其实,早在2003年,我国985首批九所高校就组成“C9联盟”,旨在打造“中国版常青藤高校联盟”,然而,7年过去,C9联盟似乎并没有做出多少引人关注的教育改革行动。

  自主招生联考,本来可以算得上是一有意义的改革——去年的五校联考,就来自C9联盟中5所高校。回顾始于2003年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每所获得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权的高校,都单独举行自主招生笔试,导致学生疲于奔命,既增加学校的招生成本,又使学生负担沉重。采取联考形式,就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参加一个联考,就可以联考成绩同时申请多所大学的自主招生。

  这本是借鉴美国SAT的做法。SAT考试最初只是一种智力测验,后来,哈佛大学把这个考试推广应用于所有申请哈佛大学的学生。之后,在哈佛的呼吁下,越来越多的大学采用这一考试,作为申请入学的基本条件之一。我国的联考如果经过培育,走向成熟,也可变为全国性的学业水平测试。

  然而,从目前的情形看,我国自主招生联考,与SAT在美国的发展有很大偏差。其一,自主招生联考,变为由学校组织,而不是社会机构组织,这就让学校与联考绑定,而不是让学校自主选择;其二,自主招生联考,变为学校集团的对抗,根据北大联考和清华联考的安排,极有可能放在同一天,如此一来,考生只能“二选一”,参加北大联考,就得放弃清华联考。吊诡的是,这些号称“同盟”的高校,在把学生“圈进”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后,又开始厮杀,比如,有联考组织就要求考生只能以联考成绩申请2~3所学校。

  这种情况,在美国高校中想发生,也发生不了。就是在美国,大学在进行自主决定时,一般来说,应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市场竞争的需要,即做出这样的决定,自己的服务对象会有何反应,会不会影响办学声誉与质量;二是必须遵守基本的游戏规则,即不能有恶性竞争,人为制造不公平。美国大学的办学,政府不能直接参与,但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这样的非政府机构,对大学的办学有很大的影响力。根据这两方因素,美国大学是不可能结成联盟圈地抢生源的,他们必须以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来赢得学生的选择。也就是说,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是他们用以赢得受教育者信任的法宝。

  成立常青藤联盟的用意,也正在于此。与之对照,我国大学现在的结盟相距甚远。结盟的目的,不是提高教育质量与教育服务水平,而在于用圈地跑马之术巩固自己的江湖地位。当然,大学出现这种情况,也与现实的教育环境相关。

  首先,我国大学的自主招生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现行的5%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是嫁接在统一高考集中录取之上的,按照自主招生程序,参加自主招生测试,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必须再参加高考,且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只能选择一所学校作为A志愿或者第一志愿。根据这样的程序安排,自主招生确实只能利用政策手段抢生源,即提前把一些优秀学生圈进学校的势力范围,要求他们承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自己。学校和学生之间不是双向选择,学生也根本不可能像美国学生那样,可以同时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选择去某所大学。

  其次,我国大学一直受行政部门直接管理,没有行业自治组织。以前的办学,一举一动几乎都听行政指令,而现在自主招生,应该不再有行政指令,可离开行政指令之后,行业规则却也没有建立,于是,学校的结盟,就有些失序,据媒体报道,有的高校甚至是“被结盟”。

  所以,在我国,要诞生中国版的常青藤联盟,先得让大学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建立行业自治组织。如果受教育者没有选择权,行业没有规范,所谓的“常青藤联盟”,只会是学校的自说自话,不能带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反而增加社会的对教育发展的焦虑。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FDA CBER主任Peter Marks博士的辞职信(附:中英文版本) 2025-04-02 [10]
刘瑜:没来的请举手 2025-03-27 [92]
勒内 吉拉尔思想下的 JD 万斯与彼得 蒂尔 2025-03-27 [84]
Raymond Ro:一位上纽商学教授的非典型跨界 2025-03-18 [215]
威尔·杜兰特:文明倒退的七种征兆 2025-03-17 [274]
何清涟:大争之世,坚守理想但要尊重事实 ——回应德国驻新加坡大使方迪娜《坚守国际社会理念》 2025-03-14 [308]
[聚焦]赵晓:从俄乌争论看中国人的主流世界观 2025-03-10 [415]
孙立平:“五大寄生虫”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2025-03-07 [528]
许小年:经济还要下滑3到5年,将正面抗击三头灰犀牛 2025-03-07 [565]
吴菊生:【川普、泽连斯基及时代变迁】 2025-03-07 [48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