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改名風颳了20多年了,至今仍沒有停歇,就在今年高考前,教育部又批覆了數十所高校改了名。
據統計,高校擴招以來,全國已有80%的高校改了名。
誰説“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為了吸引考生報考,為了提升學校的名氣,改名已經成為一種最快捷的手段。
如今,高校改名風已經吹到香港。
9月1日,是高校開學的日子。
香港公開大學在開學典禮上宣佈,學校正式更名為香港都會大學。
在各家媒體報道中,改名後的香港都會大學被簡稱為“香港都大”。
香港都大校董會主席黃奕鑑在典禮上解釋了大學重新命名的原因:雖然提供公開及遠距教育仍是重要使命,但目前該大學更多的是直接招收中學畢業生在校修讀全日制課程。他相信大學的新名稱可以改變公眾的印象,加深對學校的認識。
香港都大校長林羣聲表示,期望新校名能引領更多不同方面的變革,進一步優化香港都大的教學工作以及加強學習支援。他希望能全力培育優秀人才,令畢業生備受僱主青睞,從而開展理想事業。
香港公開大學成立於1989年,原名為香港公開進修學院。
它是一所由香港政府成立的提供全民教育、終身教育的網絡學校。最初給已就業的成人提供遠程教育,到1997年成為大學。
自2003年起,香港公開大學擴展了學校的課程範圍,為高中畢業生開設全日制面授本科課程。
學校於2005學年開始招收內地應屆高中畢業生,至今已錄取了一百多名內地學生。
2020年4月,香港公開大學(肇慶)獲國家教育部批准籌建,落户廣東肇慶新區,校園佔地面積約2500畝。
在此之前,香港已有2所高校改了名。
1.香港教育學院——香港教育大學
香港教育大學,是目前香港現有11所大學中唯一的師範院校。
學校前身是香港教育學院,2016年改名為香港教育大學。
在著名的QS大學排名中,香港教育大學的教育學名列世界第15位,亞洲第三位。
香港共有二千多所中、小、幼學校,幾乎每一所學校裏都有該校畢業生的身影。
與內地師範院校一樣,香港教育大學開設的專業也分為“師範類”和“非師範類”。
與內地師範院校不一樣的是學制,內地師範類專業本科學制是4年,而香港開設的師範類專業,學制是5年。
為什麼在香港師範課程需要讀5年呢?
每一個師範生在學期間,從大學二年級就要開始實習,之後每一年,就是大三、四大、大五都有一部分時間是實習期,加起來差不多也就是一年的時間。所以,實際上課還是四年,加上實習時間就是五年。
這種學制,有點類似於內地的醫學專業。
2.香港恆生管理學院——香港恆生大學
香港恆生大學是一所非牟利私立大學。
學校創校於1980年,原名"恆生商學書院",以何善衡慈善基金會、恆生銀行若干創辦股東及恆生銀行捐出的基金開始運作。
2010年,恆生商學書院改組成"恆生管理學院"。
2018年10月更名為"香港恆生大學",成為香港第二所私立大學(另一所是香港樹仁大學)。
恆大由商學院、傳播學院、決策科學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和翻譯學院五個學院組成,現有約5000名全日制學生及約200名全職教師。
目前,香港還有一所大學正行走在改名的路上。
2021年3月,香港城市大學召開教務會。
會議上有委員指出,目前校名中“城市”二字配不上現時學校的國際地位,限制了學校的發展,因此建議改校名。
委員隨即就此議題作出熱烈討論,與會教授普遍認為有需要更改校名,並即場提出10多個校名建議。
此消息一出即引起網民熱烈討論,南洋大學、華南大學等高大上的名字紛紛登場亮相。
據瞭解,城大教務會由各學院院長、系主任、講座教授等一百多個學術人員、學生及教職員代表組成,討論各項與大學發展攸關的事宜,並對大學作出建議。
香港城市大學,簡稱城大,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資助的八所高等教育院校之一。
學校成立於1984年,原名香港城市理工學院。
1995年更名為香港城市大學。
根據英國QS大學排名,城大位居全球第50位左右,亞洲前10位左右。
學校開設7個學院的130多個專業學科,在校學生約20,000人,其中6500人是研究生,教職員工逾1000人。
學校因為在內地高考中直接招錄,所以與其他香港高校相比,內地本科生比較多。
有人猜測,香港城市大學此次改名,可能是想保持個體特色,不希望與其他大學撞名的緣故。因為香港公開大學已經改名香港都會大學,而“都會”二字也有“都市、城市“之意。
你覺得這些高校改名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