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诺奖得主:诺奖遗漏的重要科学家,我们这个奖来发现
作者:王兆昱 孙滔 | 2023/11/17 22:29:11 | 浏览:1256 | 评论:0

“我们委员会的任务,是找出那些真正有重大贡献,却还没有得到国际认可的人。” 著名细胞生物学家Randy Schekman对《中国科学报》说。他提到的“委员会”,是指2023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遴选委员会。

Schekman曾获得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清醒地看到,收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很容易进入一种“赢家通吃”的状态,“你一定还会获得其他大奖,然后事情会变得有些self-fulfilling(自我实现的循环状态)”。但与此同时,“一些非常重要的发现,不知何故就被忽略了。”成为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让他有机会为改变这种现象做一份贡献。

诺奖得主:诺奖遗漏的重要科学家,我们这个奖来发现

Randy Schekman主持论坛会议

11月6日,Schekman口中可能被忽略的科学家们,终于站上了流光溢彩的领奖台。

在上海临港、滴水湖畔,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式暨2023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面对着来自世界各地各个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高校师生以及媒体的镁光灯和摄像头,5位获奖者的工作也得以被更多人了解、认识。

面向全球,顶尖科学家评选顶尖科学家

这是2021年顶科协奖创办以来的第二次颁奖。大奖设立“智能科学或数学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两个单项奖,奖金金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最多可由4人共同获奖并分享。

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教授Karolin Luger、剑桥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名誉课题组负责人Daniela Rhodes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名誉教授Timothy J. Richmond分享了今年的生命科学或医学奖。他们用富有创造力的方式,阐明了核小体的原子结构。这些藏在细胞核里的“悠悠球”,展现着可以同DNA双螺旋结构相媲美的精巧和奥妙,也提供了探究染色质功能本质的钥匙。

诺奖得主:诺奖遗漏的重要科学家,我们这个奖来发现

生命科学或医学奖获奖人(从左至右:Karolin Luger,Timothy J. Richmond,Daniela Rhodes)

Luger风趣地将3人的合作形容为“20年的接力跑”。突破出现在他们各自职业生涯的早期,那时他们还在读研究生或者做博士后,怀抱着一旦研究失败,科研梦想就会化作泡影的担忧。“科学发展离不开各位技术人员、研究生和博士后超凡的创造力、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心,但是他们的付出往往被忽视了。”回顾这段经历时,她如是说。

分享智能科学或数学奖的,是两位俄裔数学家:佐治亚理工学院工业与系统工程学院讲席教授Arkadi Nemirovski与法语鲁汶大学名誉教授、高级科学研究员Yurii Nesterov。作为凸优化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的工作从根本上推动了新计算平台的发展,促进了运筹学、图像处理、信号处理、工程和金融等领域的研究,也为今天我们看到的人工智能浪潮作出了关键的准备。

诺奖得主:诺奖遗漏的重要科学家,我们这个奖来发现

智能科学或数学奖获奖人(从左至右:Arkadi Nemirovski,Yurii Nesterov)

研究工作领跑全球40余年后,Nesterov表现得非常谦逊。他说,凸优化是一个极其特殊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开展的研究活动越多,就发现有越多的事情等着人们去做,“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新一代研究人员的前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阔,更加激动人心。”

作为一个中国本土打造的奖项,顶科协奖从评审者到获奖者的阵容,都展现出全面的开放和国际化。该奖的发起方是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以下简称“顶科协”),上海世界顶尖科学家发展基金会承办,并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

作为顶科协主席,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Roger Kornberg在开幕式上介绍了他们迄今取得的进展:目前顶科协拥有约200位获得过全球顶尖科学奖项的会员,除组织年度论坛外,还在积极推进多个项目,包括设立顶科协奖,以及通过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实验室招募并支持全球优秀的青年科学家独立开展职业生涯。

“顶科协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一个非政治性的、国际性的机构,它旨在发展壮大,并邀请所有学科的顶尖科学家参与。” Kornberg说。

诺奖得主:诺奖遗漏的重要科学家,我们这个奖来发现

Roger Kornberg在开幕式上致辞

“玩”法多样 自由交汇碰撞精彩火花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以下简称“顶科论坛)已成为连接世界顶尖科学家的重要纽带和促进国际科学界高端对话的重要平台。”在开幕式致辞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则如是说。

一年一度的顶科论坛,无疑是一场学术界的国际盛宴。早在论坛开幕之前,位于上海临港新片区的顶科论坛永久会址就已经热闹起来了。

在四通八达,很容易迷路的共享大厅里,有一个个既独立又通透的椭圆形“小屋”。这是本届论坛首次创设的青年科学家学术交流坊(简称“青科HUB”)。11月5号上午开始,就有各个领域的青年科学家在里面做学术报告,为数不多的座位上总是挤满了目不转睛的听众。

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阮曼奇在作完关于“希格斯工厂”的报告后,还意犹未尽,看到任何有趣的题目,都去听一听。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岑浩璋是当天下午最后一批作报告的学者之一,尽管他的研究方向与阮曼奇相去甚远,两人在交流中却相谈甚欢。

诺奖得主:诺奖遗漏的重要科学家,我们这个奖来发现

阮曼奇在“HUB”里作报告

诺奖得主:诺奖遗漏的重要科学家,我们这个奖来发现

岑浩璋在“HUB”里作报告

“我很喜欢这种形式,它的空间很小,方便主讲人与听众的眼神互动,这让我能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报告内容和节奏。另一方面它又是开放的,路过的人感兴趣了,都能进来看一下,你甚至可以随时从一个HUB到另一个HUB去串门。” 岑浩璋说。

阮曼奇则把这种空间上的巧妙安排比作细胞里的细胞器:看起来相互独立,彼此之间却有活跃的物质和信息流通。

论坛正式开始后,生命科学大会、智能科学大会、碳大会、青年科学家大会、天文分论坛、量子分论坛、“她”论坛、莫比乌斯论坛等精彩环节纷至沓来。

在6日下午举行的青年科学家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学者们分享自己的前沿研究成果后,又被随机分入16桌、4个方阵,与包括世界顶尖科学家和中国两院院士在内的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的学者“组队”,围绕一些学术职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展开讨论。

前来参会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副教授徐升,以其幽默的谈吐引起了场上的阵阵笑声。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从来没有线下参加过这种形式的学术会议,与平时的小同行会议相比,大家在这样的场合更愿意讨论一些更宏观、视野更开阔的话题。”“在这里,我看到了丰富多彩的观点碰撞,也锻炼了我接住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的能力。”他笑道。

诺奖得主:诺奖遗漏的重要科学家,我们这个奖来发现

徐升在青年科学家论坛上参与讨论

就在隔壁,由女性科学家主导的“她”论坛也在同步进行。

“只有28%的工程专业毕业生是女性,科研人员当中只有1/3是女性,而诺贝尔奖得主只有3%是女性。” 2021年沃尔夫医学奖得主Lynne Maquat说。她在孩提时代,甚至不知道世界上有哪些知名的女科学家,这让她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并不确定是不是可以选择科学作为自己未来的事业。“我们必须要设立这样的榜样,让女孩们能够得到指导,并且要鼓励在各个领域有天赋的女性坚持下去。”她说。

诺奖得主:诺奖遗漏的重要科学家,我们这个奖来发现

Lynne Maquat在“她”论坛上讲话

“女性的种种特性,包括坚韧、有恒心、关爱他人等,让女性在成为医者、科学家、管理者后,会表现出温柔与坚强,感性与思辨的碰撞、融合。”女科学家乔杰的一番话打动了在场的听众,她既是临床医生,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诺奖得主:诺奖遗漏的重要科学家,我们这个奖来发现

乔杰在“她”论坛上讲话

“今天的报告内容非常令人鼓舞,但也有一点遗憾。”现场一位女性听众对《中国科学报》说,“我发现这个论坛上的男性身影很少。我们希望更多男性也来关怀和关注女性在科研道路、职业发展上的处境。一个平等美好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在今年的论坛上,首次设置了三大主题大会:生命科学大会、智能科学大会和碳大会,聚焦时下备受关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最为密切的三大领域,展开了深入的学术分享和圆桌会谈。而本年度的莫比乌斯论坛则专注于“科学教育”这个话题,反思今天的科学教育是否能将真正的知识有效传递给公众,帮助人类更好地应对共同危机。

重塑韧性 科学与每一个人命运相连

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主角并不仅仅是专家学者、名师大咖,也包括每一个参与论坛活动的人。他们中有来自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老师、学生,有拨冗赶来的临床医生,也有参与“全民问顶科”等线上活动的、更广泛的公众。

陈亮是一位来自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开幕式上做主旨演讲的2012年诺贝尔奖物理学奖得主Serge Haroche就是他们的合作作者之一。他来参会,主要是希望保持对国际学术前沿的敏锐嗅觉,同时进一步拓展潜在的合作对象。

乔丽(化名)则是一家生物公司的CFO(首席财务官),出于自己的科研兴趣和公司的投资方向,她对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相关的论坛和分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22岁的俄罗斯姑娘Kremeshkova Svetlana在上海海洋大学就读。在这场论坛上,她亲眼目睹了众多科学家的风采,并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如何在讲台上展示自己,还结识了许多科学家,“他们的工作可能对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林嘉(化名)是论坛的一名外事接待人员,她对《中国科学报》讲述了让自己非常触动的一幕:她接待的一位80岁高龄的外国天文学家本应在5号下午抵达,因为火山爆发的原因,航班被延误了。但他没有放弃,还是辗转来到了上海,落地时已经是深夜了。“我与他的接触只有晚上的短短一会儿,但是很有收获。”林嘉说,“可以想象,参会的年轻学生们如果能得到这些顶尖科学家的鼓励,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并坚持下去,会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诺奖得主:诺奖遗漏的重要科学家,我们这个奖来发现

参会的青少年们

杨茜(化名)对论坛显得非常熟悉,聊起相关话题如数家珍。她是上海一家大医院的医生,这几年一直在关注顶科论坛和顶科协奖。“这可能是上海本土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活动之一,方方面面都展现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活力与开放。我常对大学和医院里的年轻医生和研究生说,大家都应该来看一看,开阔视野、汲取营养。”

杨茜意识到,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临床研究,强调科研型医生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放眼世界,基因疗法、细胞疗法等新型疾病疗法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应用,或者正在加速进入临床试验……这无不提醒她,“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必须紧跟前沿进展,与时俱进”。

谈话间,杨茜抬头看到大厅里张贴的巨幅海报:“科学引领变革,重塑世界韧性”——这12个字正是本次论坛的主题。

诺奖得主:诺奖遗漏的重要科学家,我们这个奖来发现

“我觉得韧性这个词用得很好。”她说,“这些年来,疫情、战争、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和世界的脆弱性。应对这些挑战,需要科学的力量,需要把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团结起来,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我想这是在上海举办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最重要的意义。”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托马斯·奥格登:对崩溃的恐惧和没有活过的人生(Fear of Breakdown and the Unlived Life) 2024-04-26 [68]
海伦·文德勒逝世丨批评家是如何炼成的? 2024-04-26 [58]
丹尼特:哲学是认知科学的一部分 2024-04-26 [60]
许倬云: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逐渐一步步往下走,真是吊诡的现象 2024-04-24 [131]
杨祖保教授:在跌宕的分离世界中提纯的高科技 2024-04-24 [91]
沈志华教授应邀主讲“对冷战起源的再思考” 2024-04-24 [141]
康德诞辰三百年|苏珊·奈曼:为什么这个世界仍需要伊曼纽尔·康德 2024-04-23 [111]
两个老头儿写的神奇算法,统治了全世界! 2024-04-23 [170]
所罗门诺夫:大语言模型的先知 2024-04-23 [109]
顶尖名校近7亿美元经费被冻结,只因一教授忘交结题报告 2024-04-20 [208]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