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生物医学
关键字  范围   
 
DNA“不响”,装下生命,又装下世界……
来源:上海自然博物馆 | 作者:樊春海 | 2024/1/14 22:30:32 | 浏览:1011 | 评论:0

“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
——《繁花》

《繁花》的热播引起了上海人的集体追忆热潮,黄河路上人头攒动,排骨年糕排起长龙。

DNA“不响”,装下生命,又装下世界……

翻开原著,全书用700余页、近35万字的体量凝练浓缩了一代上海人的成长蜕变,成为上海改革发展的时代切片、回忆琥珀。文字,是古老悠久的信息载体,一笔一划之间道生死、记兴替。但是,书写的效率和纸张的大小决定了它不会是最高效的信息载体。

当我们繁华看尽暮然回首,忽然发现苦寻不得的答案原来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当中——DNA不响,却装下了生命和世界。

30秒全文速读:

71年前的一页论文,开启了生命科学的新纪元。DNA双螺旋,科学界的永恒画卷,揭示了遗传信息的奥秘,引领着无数科学探索。核酸检测、基因测序的技术突破,如同历史长河中的波澜,推动了生物技术的巨浪。DNA计算机与存储技术,预示着信息与生命科技的融合未来。正如书写的线条勾勒出时代的印记,DNA在微观世界中编织着生命和宇宙的故事。

01 一页纸的论文,开启一个新的时
20年前,有人把DNA的双螺旋结构和蒙娜丽莎融合到了一起。在艺术中,永恒的形象是蒙娜丽莎;在科学里,永恒的形象是DNA双螺旋结构。

 DNA“不响”,装下生命,又装下世界……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故事,可以追溯到1953年。当年,沃森和克里克在英国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核酸的分子结构》。整篇论文一共就一页纸,却开启了生命科学进入微观世界的新征程。

 DNA“不响”,装下生命,又装下世界……

A(腺嘌呤)、T(胸腺嘧啶)、G(鸟嘌呤)、C(胞嘧啶)四个字母组成的遗传密码,在双链中有特定的配对方式——A与T配对,C与G配对。沃森和克里克在论文中写道:从DNA配对的方式,我们马上可以推测出遗传物质的复制机制。
几代科学家接力,揭示了DNA的复制过程到底是怎么进行的。细胞里有一种蛋白质,叫DNA聚合酶。它的大小大约是十几个纳米,比头发丝还细100-1000倍。DNA可以穿过聚合酶的孔洞。穿过孔洞的时候,双螺旋的DNA就像是拉链一样被打开,并进行复制。就这样,1条链变成了2条,2条链变成了4条……这一过程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体内进行。

 DNA“不响”,装下生命,又装下世界…… DNA“不响”,装下生命,又装下世界……

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一起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之后,几十个诺贝尔奖都颁给了与DNA和RNA相关的研究,包括核酸的结构功能、信息调控、基因编辑技术等等。


02 一页纸的论文,带来产业的变革


对于DNA和RNA的研究,带来了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过去几年,大家都经历了无数次的核酸检测,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核酸检测技术背后的原理很简单,就是DNA复制。首先,获取唾液或者鼻黏液,提取病毒RNA,再将RNA反转录成一种特异的DNA。获得了DNA后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扩增,并进行检测。这样,只需要一点点样品,就能测出体内是不是有新冠病毒的存在。相比之下,抗原检测虽然方便,但达不到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因为,抗原检测测的是病毒抗原本身,而核酸检测的是经无数次“复印”过的病毒核酸。

 DNA“不响”,装下生命,又装下世界……

核酸检测技术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它不仅能检测新冠病毒,也能检测其他的病毒、细菌,甚至在癌症筛查上也很有用。
和核酸检测一样,基因测序也有着同样巨大的市场。人体细胞的DNA就像是一本由30亿个遗传密码写成的密码书。30亿个A、T、C、G的排列组合,每个人都不相同。基因测序就是把这本书的每个密码读出来。至于密码的含义,科学家们还在持续努力地破译中。
上世纪末,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当时全世界几十个国家,花了几十亿美元,只测了一个人的基因。我们中国仅仅参与了其中的1%。但现在,在深圳的华大基因,我们可以花1000块钱,在几个小时内就把自己的基因序列测出来。测出来之后有什么用呢?通过对我们的基因组序列的分析,我们有可能知道我们的祖先从哪里来、我们能不能喝酒,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如何、得病之后如何用药……
我们不仅能测我们的基因序列,也能测古人类、古生物的基因。现在已经测出了100万年前猛犸象的基因,使我们得以了解了它们的生物学信息。

 DNA“不响”,装下生命,又装下世界……

03 DNA是一种“看得见也摸得着”的材料!


DNA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体内,但这种来自微观世界的生物分子显得非常神秘!DNA到底长什么样?我们把细胞里的DNA拿出来,放到高分辨率的原子力显微镜下观察,就可以看到,DNA长得像一根柔软的毛线一样。

 DNA“不响”,装下生命,又装下世界……

DNA的直径很小,只有2纳米左右。胡钧教授等曾在2001年把细胞里的DNA拿出来、观察它、并用它写成了“DNA”三字。

 DNA“不响”,装下生命,又装下世界……

我们跟清华大学的张洪杰院士合作,将极细的DNA作为丝线,将它纺织成了“布”。由DNA织成的布,强度比蜘蛛丝织成的布还高,可以用作防弹衣的衬衣。

 DNA“不响”,装下生命,又装下世界……

因此,DNA不是一个玄幻的名词,是一种看得见也摸得着的高分子材料——一种由A、G、T、C四个字母组成的、可编码的、通过自然选择而来的分子信息材料!

04 DNA计算机是梦想还是未来?


我们都知道,计算机世界是由写在硅基上面的0和1所构成的。而生命世界实际上是由写在碳基上面的A、G、T、C所构成。也就是说,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的背后是0和1在跳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的背后其实就是A、G、T、C四个密码在跳动。这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一个是硅基、一个是碳基;一个是二进制,一个是“四进制”。那如果把两者相融合呢?
1994年,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的获得者伦纳德·阿德曼(Leonard M. Adleman),提出了DNA计算机的概念。DNA计算机具有高并行、低能耗的优势。在一个试管里,一步就能完成1020次运算。一些电子计算机不能计算的问题,比如哈密尔顿路径问题,就可能通过DNA计算机来完成。

 DNA“不响”,装下生命,又装下世界……

DNA计算机虽然有着硅基计算机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它的发展过程却十分艰难。为什么呢?因为DNA计算是在溶液中发生的,没有办法寻址的,它的规模就会受到限制。我们实验室最近的一项突破就有望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对DNA反应过程的调控,第一次实现了超大规模的可编程的DNA逻辑门阵列,从而为未来实现真正的DNA计算机提供新的可能!

 DNA“不响”,装下生命,又装下世界……

05 仅200公斤DNA就能存储全世界的数据!


应该说,今天的DNA计算机的发展程度,距离应用还是非常遥远。而与DNA计算相关的DNA存储则显得距离我们更近。DNA存储是国家“十四五”科技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布局的前沿技术之一。美国《科学》杂志提出了未来125个科学问题,其中之一就是DNA是否可以用作信息存储的介质。美国的微软、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等一起成立了DNA 数据存储联盟,旨在推进DNA存储行业生态系统的发展。
回顾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它就是一部信息存储方式和传播方式变革的历史。原始人通过结绳记事等方式把信息记录下来。后来人类又发明了纸,信息的存储时间和存储量就大大提升。上世纪末开始,电子信息时代来了,似乎已经解决了信息存储的问题。那么,未来还需不需要变革呢?

 DNA“不响”,装下生命,又装下世界……

2020年,全世界的数据是440万亿字节。光把这些数据存储下来,全世界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就是三峡大坝的发电量。其占地、耗能、人力、物力都是非常大的问题。到2025年,全球的数据量预计会达到1,750万亿字节。这些数据能耗巨大,传输体积也巨大。但其中,高达80-90%的数据是极少被调用,我们称之为“冷数据”。
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DNA存储就应运而生。碳基的、基于生化反应的、四进制的DNA存储一下子把信息存储的容量极限提升了6-7个数量级。1000万块硬盘的数据,用50克的DNA就可以存储下来,“揣”在口袋里就能带走。全世界440万亿字节的数据用200公斤DNA就可以存下来。当然,这在目前仅是一个理论推算。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将是一次划时代的进步,未来的数据存储问题将有可能因此得到解决!
DNA存储不仅密度高、能耗低,而且寿命长。信息存储在硅上,寿命大约是数十年。但信息存储在DNA上,则能稳定保存百年、千年,极端条件下甚至可达百万年。

06 DNA存储,未来可期


大家会问,DNA存储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微软已经做了一台DNA存储机。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回想一下,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整个屋子都装不下。到了1982年,它就进化得和今天的计算机非常像了。所以,根植于生物技术(BT)的DNA存储,可能也会遵循信息技术(IT)爆发式、跨越式、非线性的发展模式,在不远的未来有可能投入使用!

 DNA“不响”,装下生命,又装下世界……

1994年,比尔盖茨做了一场展示秀。他坐在33万张纸上,手中拿着一张光盘(存储容量为600兆字节)告诉全世界:1张光盘能记录的内容,比这33万张纸都多!那时候,美国在科学与技术上是远远走在我们前面的。但是,在现在的中国,我们有能力直面美国的竞争,来解决包括像DNA存储这样的前沿或卡脖子问题!上海交通大学的团队正在努力!我们的团队包括丁奎岭院士、陈海波教授等一众科学家。希望在未来,我们有可能在数据中心,手中拿着一管DNA告诉全世界:这里面能记录的内容,是当前全世界的所有数据!

 DNA“不响”,装下生命,又装下世界……

相关栏目:『生物医学
全球首例!猪肾和人工心同时植入她的体内 2024-04-26 [7]
日本人真是“徐福”后代?Science子刊发布基因组研究,发现日本人的三种祖先起源! 2024-04-21 [105]
喝黑咖啡或可降低抑郁风险 2024-04-21 [104]
住满了亿万富翁的神秘小岛,技术上已经实现永生? 2024-04-20 [68]
有10%的人从来感受不到压力,但他们也更容易受伤 2024-04-16 [133]
加拿大150万人可能患上这种病 比癌症更可怕 2024-04-16 [148]
别再抗拒亲亲抱抱举高高!最新Nature子刊研究:触摸干预可以给所有年龄段的人带来健康益处,包括减轻疼痛、抑郁和焦虑等 2024-04-16 [289]
睡眠不足是如何影响你的大脑和性格的? 2024-04-15 [173]
如何不再偏执地要求自己丨《摆脱强迫症》 2024-04-15 [138]
胆小慎入:把人全身的神经都抽出来,会得到什么? 2024-04-13 [177]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