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向松祚:不能妥善保障私有产权和企业家权利的国家和地区注定贫穷落后
作者:赵芙瑶 | 2024/1/30 11:43:17 | 浏览:1240 | 评论:0

向松祚:不能妥善保障私有产权和企业家权利的国家和地区注定贫穷落后

在第十届以“智能涌现·发现未来”为主题的网易未来大会上,著名经济学家、深圳市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院长向松祚带来了名为《创新的规律和高质量发展的秘密》的主题演讲。

向松祚深入探讨了创新在推动人类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他的见解不仅为当今面临重大国内外变局的中国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也为全球经济增长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向。

向松祚首先强调了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经济增长的惊人速度,并指出这一切成就的背后是科学创新的推动力。他提到,从牛顿力学到麦克斯韦方程,再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每一次重大的科学突破都为技术创新和工业革命铺平了道路。

在讨论创新的本质时,向松祚提出,创新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和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思想、制度和科学领域的创新。他以英国引领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例,指出了制度创新在促进国家进步中的核心作用。

演讲中的亮点之一是向松祚提出的“创新七律”,这包括文化至上、自由和独立、生态体系、多元包容、去中心化、跨界融合和专注持久。这些法则从不同维度阐释了创新的动力和环境,为理解和推动创新提供了全面的框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向松祚强调了教育和科研体系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自由开放、多元包容的教育体系是创新的摇篮,这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和推动科学发现至关重要。最后,向松祚总结说,确保私有产权、鼓励市场竞争、弘扬企业家精神,以及与国际社会的开放合作,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

以下为向松祚演讲节录:

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院士、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刚才听了3位伟大院士激情澎湃充满智慧的演讲,我学习了很多,催人奋进。非常感谢网易未来大会邀请我参加这个非常重要的论坛,今年是邓小平开启伟大改革开放45周年,我想在这个时点上,在面临国内国外重大变局的背景之下,我们来思考未来,我认为是正当其时。我相信今天参会的所有嘉宾,其实大家心中都有很多疑问,这个疑问聚焦起来就是未来在哪里、未来是什么,我们如何来创造未来。

今天我借这个宝贵的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创新或者创造,人类的创新和创造到底有没有规律。我们今天每个人都讲高质量增长、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增长、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就是要通过创新,而不是通过资源地消耗来实现增长。

一、人类经济增长的基本历史经验

人类过去的历史经验可以给我们很多借鉴,实际上人类的经济增长是一个非常新的现象,人类的经济增长是起源于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根据史学家的研究,欧洲人均收入年均增速只有可怜的0.1%,也就是大约要过700年人均收入才能翻一番,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是差不多的。工业革命之后,当然创造了人类的奇迹。当年马克思、恩格斯两位非常年轻的愤青写了这么一本小册子,在这个小册子里,他们两个人也承认资本主义在短短100年时间里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和财富比以往一切时代创造的生产力和财富总和还要多。中国更不用讲了,所以我们今天必须认真去反思伟大的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为什么人类的经济增长在工业革命之后才开始呢,这些伟大的奇迹背后的秘密就是“创新”两个字。但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我们今天理解创新是比较狭义的,我们今天理解“创新”马上想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但从人类长远的历史来看,最重要的创新是前面的三个:思想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和科学的创新。英国这么一个小小的岛国为什么引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呢,为什么后来成了伟大的大英帝国,差不多统治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面积,海洋全部被它统治。这里核心的是它开启了最早的制度创新,它对私有产权的保障,它的宪政法治制度的建立。

当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检讨人类过去的经济增长,我想有两个最最重要的力量:

1.人类之所以出现增长第一个重要的力量就是科学的创新,工业革命驱动力首先是科学创新。大体上可以这么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基础就是牛顿的力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是麦克斯韦方程,核能革命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今天所谈的一切,信息科技时代、人工智能,它的源头就是量子力学的革命。有一句话是这么讲的,牛顿找到了开启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到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没有基础科学、没有科学规律的发现,不可能有人类的技术创新,也不可能有工业革命的出现。尤其是麦克斯韦方程,我这里引用的是伟大科学家杨振宁先生的一句话,他是用这样一句话赞美麦克斯韦方程和狄拉克方程,他说这是“无中生有,石破天惊。惊天动地的成就,划时代的里程碑”,这个方程式是“秋水文章不染尘,没有任何渣滓,直达深处,直达宇宙的奥秘。没有这个方程就没有今天的原子、分子、物理学、化学,就没有今天各种各样的先进技术和核磁共振。”这是麦克斯韦伟大的方程,他写出这个方程时只有33岁。我讲这个话是希望各位嘉宾认识到,假如中国在基础科学方面没有真正划时代的突破,如果我们希望在人类基础领域和产业领域想取得领先世界是绝无可能的。

2.除了这个之外第二个推动的动力是个人创新活力的爆发。这是经济学者经过多年研究得出的结论,人类的经济增长不是来自任何政府的规划,也不是来自任何政府神奇地魔力,而是来自个人创新活力的爆发。这是200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菲尔普斯教授的一部著作,《大繁荣》,他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个人创新活力爆发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他这里强调的就是个人的价值观、现代价值观,他认为这个价值观点燃了激发广泛自主创新所必需的草根经济活力。后来他又写了一本书《活力》,进一步丰富这个观点:个人创新活力的激发是源自个人价值观的形成。

他说无论科学家是否开启了新的可能性,一个现代社会能够允许人们把这些新思想付诸实践,那么新想法的蓬勃发展才是最最重要的。当然我本人在这些年也对创新做了比较多的研究,所以我出版了一套书,《新经济学》。这本书基本的理论起点就是每个人,我们实际上每个人,人心本来就有无限的创造性,叫本具自足的无限创造性。我们的制度,我们的体制机制,我们的文化,能不能把每个人本来就具有的无限创造性能发挥出来,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进步,能否繁荣最重要的条件。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想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历史经验,也是非常简单的,我们不用想那么多,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就是:保护私有产权、鼓励市场竞争、弘扬企业家精神,把中国人内在的创造力、创新能力能激发出来。同时,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充分地开放合作。面向未来,中国有没有未来,中国的未来在哪里,完全取决于我们能不能真正按照这些基本的历史经验去治理我们的政策。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我总结了创新的基本的经验规律。

二、创新的基本规律(创新七律)

第一个经验规律:文化至上。

大家注意,我们经济学者、历史学者的研究结果,创新首先不是一个技术现象,人类历史上多次最最重大的创新首先不是来自技术上的突破,而是来自文化,是一个文化现象。在今天的硅谷、今天的以色列、今天的深圳、今天的杭州,我相信体现的也是最为突出,也是最为明显的一个力证。杭州也好、深圳也好,不是中国科学家大学最集中的地方,中国最集中的地方是在北京,但可以肯定地讲,北京不是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城市。中关村汇聚了全世界最多的科学家和人才,最多的大学,但中关村整体的创新叫乏善可陈。为什么?因为它没有这个创新的文化,它大体上是一个官本位文化主导的。硅谷之所以能成为人类创新的高地,这是因为硅谷在当年,它的嬉皮士文化,它的个人主义文化,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能够激发一代一代的奇才怪才,乔布斯、马克思这样的人,在世界其他地方看来是很难成长起来的。这里一个最经典的案例是个人电脑的起源,我想大家都很清楚PC起源不是破性的技术,而是文化反抗权威,反抗政府的一个直接是先有了这个idea,然后再去寻找技术解决方案。

第二个规律,自由和独立,自由的精神独立的思想是一切创新的根源。如果每个人没有自由的精神、独立的思想不可能有任何的创新。为什么犹太人他们占人类的比例只有千分之二,但是他们拿走了诺贝尔奖、图灵奖等的三分之一,这个现象是值得中国人深思的。我们中国人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盲目跟风,自由的思想大体尚没有,所以我们人类最高级的创造上,说实话我们这个民族的贡献是对不起人类的,尤其是面向未来我们要反思。

第三个规律,生态体系。创新必须要有生态体系,就像我们生物学家研究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发展演化,它必须是在一个生态里面才能够进行的,有一个创新活力的生态体系就能激发无数新奇的创新不断涌现,这个创新生态体系就是多元、开放、包容,当然最重要的是自由。

第四个规律,多元,包容。多元包容里最重要的是教育和科研体系的多元包容、自由开放。如果一个国家地区的教育体系不能满足八个字,自由开放、多元包容,这个教育体系大体上就是死的,它不会有任何根本性的创新。所以这是基本的规律。

第五个规律,去中心化,大家去以色列、硅谷看一看,它们的组织结构、公司架构都是去中心化的结构,是扁平化的结构,他们CEO董事长连办公室都没有,只有扁平化、平等自由的交流,才能让草根每个人创新的想法能够得到实施的可能性。

反观我们中国的公司,当然更不用说政府机构,我们是严格的等级制度,都把自己封闭起来,董事长都高高在上。所以去中心化人类很多的创新都是去中心化的想法,比如说互联网的发展是很典型的案例。

刚才几位院士谈到人工智能最新的想法,不是来自某个高层,更不是来源于政府官员,而是来源于草根年轻人的想法。

第六个规律,跨界融合。什么叫跨界融合?有一个词叫“媒体企业效应”。媒体企业是文艺复兴时代,所以我们像中国的国王,这个家族非常了不起,这个国王最大的贡献不同的领域人才、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经常聚在一起,让不同领域的人思想相互的碰撞、激发出现伟大新的idea,在今天人工智能时代科学技术和艺术人文的融合是极为重要的。

今天大家都非常担心人工智能,但如果我们真正能够把科学技术和人文、哲学能够很好沟通,我相信人工智能今天面临的很多焦虑可以迎刃而解。

第七个规律,专注持久。其实所有的创新并不是灵机一发、灵感一动。很多的创新都是长时间地持之以恒不断探索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量变到质变。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创新和创作的基本逻辑就非常简单。创新的逻辑,产品和产业必然来自创新的科技,创新的科技来自创新的科学发现,创新的科学发现来自创新的教育体系,而创新的教育体系必然要来自保障“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社会政治制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类的文明和制度是有高下之分的。什么是一个好的制度呢,这个制度必须能够确保每个人的自由和权力,让每个人潜在创造性能最大限度发挥彰显出来,这就是一个好的制度。否则,就不是一个好的制度,而是一个坏的制度。

我们通常把创新分成四大类:科学、技术、商品、模式。我前面已经总结历史,已经和各位分享,基础科学是最核心的,所有创新里基础科学的创新对自然规律的发现是创新的水龙头,我想这一点也是我们中国与美国,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我们如何把年轻人,把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到博士教育能够进行根本的改造,让每个人的创新,天才、奇才、怪才不断地涌现出来,我想这是考验这个国家未来最根本的一个问题。

我们谈到创新体系,创新体系不是一个机械体系,也不是一个什么经济学讲的精准体系,更不是有些人梦想的计划经济体系。创新创造未来是不可计划,也不可预测,这句话讲得很好,未来不是预测,也不是计划,而是创造的。创新生态体系是一个什么体系呢,它是一个持续演化、动态演化的生命体系。它不是一个机械体系,我们必须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人类的创新。所以菲尔普斯教授说:“现代创新经济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一个用来构思、创造、销售以及采用新事物的空间”。这个想象世界的驱动力就是对新知识和新事物的渴望,及其创造新知识的激情。

那么什么是生命体系呢,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刚才几位院士都有讨论,生命的本质,薛定谔有一个说法,说生命的本质是负熵,负熵的本质是什么,没有人能真正说清楚。我自己给它一个说法,我想负熵就是开放、多元、自由、包容的生命体系,持续不断从外部汲取和自我创造的“生命内能”。我想这个“生命内能”无论对生存,生命的延续还是创造,都是最为重要的。刚才伟大的樊院士演讲也给了我很多启发,人的“生命内能”是最为重要的。

除此以外,除了生态体系以外就是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创新和经济增长绝对的主角,这句话是熊彼特说的。熊彼特说企业家是刺激和发动其他一切事情的中枢;企业家是创新和创造性毁灭的发动者和实施者;企业家是人类社会新工作、高收入和持续经济增长的源泉;一言以蔽之,企业家就是财富的创造者。这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讲的一段话。

这段话是我讲的,凡是不能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不能妥善保障私有产权和企业家权利的国家和地区注定贫穷落后。这是人类经济发展历史反复证明的一条“铁律”,什么是铁律,没有例外,不可能有例外,你在世界上找不到一个国家不保护私有产权,不保护企业家还能富裕发达,那是绝无可能的。但今天我们中国正面临这样严峻的考验。

最后的结论:高增长的秘密是什么,高增长的条件我想很简单,就这4个:

1.妥善保障私有产权和个人权利的法治制度;

2.富有活力的教育和科研体系;

3.富有活力的创业和创新的生态体系;

4.不断涌现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企业家和艺术家。

我想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的繁荣进步发达,只能依靠这4类伟大的人物,而不是其他。

谢谢各位!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杨祖保教授:在跌宕的分离世界中提纯的高科技 2024-04-24 [54]
沈志华教授应邀主讲“对冷战起源的再思考” 2024-04-24 [115]
康德诞辰三百年|苏珊·奈曼:为什么这个世界仍需要伊曼纽尔·康德 2024-04-23 [90]
两个老头儿写的神奇算法,统治了全世界! 2024-04-23 [155]
所罗门诺夫:大语言模型的先知 2024-04-23 [91]
顶尖名校近7亿美元经费被冻结,只因一教授忘交结题报告 2024-04-20 [183]
张寿武:方程无解,求之不得 2024-04-20 [140]
关于陈算法的背景以及更新 2024-04-20 [121]
他们正在离开学术界 2024-04-17 [193]
孙立平: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分岔 2024-04-16 [188]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慕波:爬取7万条帖子  看看人们都是怎么吐槽相亲的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