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中国2000名院士,至今未有一位荣获诺贝尔奖,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明明 | 2024/1/30 12:11:19 | 浏览:950 | 评论:0

不夸张的说,中国院士享受的待遇远超欧美国家的诺贝尔奖得主,没有哪个国家会规定院士享受副部级待遇,掌握如此之大的学术特权和资源分配能力。

过去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已经说明,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无底线物质激励这一套除了钓来无数沽名钓誉之徒,并不适用科研行业,尤其是坐多年冷板凳的基础科学研究,反而会劣币驱逐良币使科研环境严重恶化。张益唐、佩雷尔曼这类淡迫名利,数十年如一日从事枯燥基础领域研究的真学者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事实上,院士、杰青、长江之类的帽子越多,其拥有的学术权力越大,待遇越高,只会造就越多的学术山头和学阀,而学术垄断会严重阻碍后来学者的创新研究。与此同时,森严的待遇等级制度营造了以利益为导向的飞扬浮躁环境,让原本发自内心热爱科研的优秀学者不得不开始优青-杰青-院士的追求名利之路,严重违背了科学研究的初衷。

当评价学者的指标不再是流传后世的学术成果而纯粹沦为人才帽子的大小,名利的高低。这样的所谓科研行为本质上已经异化为升官发财的另类道路,科研工作者充其量只能称为学术买卖人,如此环境能做出影响世界的学术成果无异于痴人说梦!

感谢大家的点赞,比起抨击现状,提出解决方案更有意义,本人不才再分享一些观点(认同我很感谢,不认同就划走,不要浪费彼此时间)

搞科研需要资源的不断投入,最核心的问题是资源到底应该从哪里来?

争抢人才帽子的原因

在公有制大锅饭思维惯性下,我国科研人员习惯了吃皇粮靠财政拨款来从事研究研发,所以为了申请中央和地方的科研经费不得不拼了命的卷人才帽子,争长江杰青院士这些荣誉,毕竟经费的分配基本就是靠等级制度维系的;

2.科学和技术的区别及评判方式

然而基础科学和技术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前者基于发现,后者基于发明,评判机制也不能一刀切,资源的来源也应不同!

2.1 对基础科学研究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像纯数学,理论物理等基础领域的研究短期内很难转化为生产力,所以必须靠国家财政长期稳定的支持,其评判指标也应该是数据可靠的高质量论文。国家和地方财政应该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营造宽松稳定,学术自由的环境,对于真学者来说,这就足够了,根本用不着乱七八糟各类帽子。因为待遇级别不够高就牢骚满腹放弃科研的人本来就不配称之为科学家,他们离开科研行业是好事(不用担心他们跑到国外做科研,这类学术买卖人无论在哪里都是沽名钓誉,不可能踏踏实实搞研究,更别说一流成果)

2.2 工程技术类专业以市场化为导向

然而对于技术类专业(电气、电子、机械、化工、土木、计算机),促进产业发展创造效益才是根本评判指标,论文只是作为参考。技术领域的重大创新应该是以企业为主体,由市场资源来推动的,只有技术市场化才能切实推动社会发展,进而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支持研发一直进行下去。

3.创新风险后果承担

创新是有风险的,一个企业中有多个产品研发方案,最后能成功的屈指可数,尤其颠覆传统的大创新更是难上加难。这就存在资源运行效率和风险后果承担的问题。由国家推进全民大炼钢铁式的举国运动看似热闹,口号喊的震天响,但由于存在沟通协调不畅、利益分配不均、结构松散、浑水摸鱼、中饱私囊等诸多原因导致综合效率非常低下。若是没达到预期或失败了,巨量资源全部浪费,相当于国有资产和老百姓血汗纳税钱的流失。这种失败甚至有可能导致行业失去发展机会,典型如二十年前上海交大陈进DSP芯片造假事件,直接延误了我国芯片的发展进程。

企业研发虽然也面临风险,但运行效率相对较高,尤其民营企业,对资源掌控,成本核算及团队管理都比较严格。市场承担创新失败的后果,不会直接影响到国家层面,损失相对有限。这对企业是不是不公平呢?其实不然,只要建立起高风险高回报的有序市场,必然会有敢为天下先的企业家承担起技术创新的责任!

回顾下过往历史和现在,几乎所有的重大技术,从蒸汽机的发明应用、火车的普及、三相交流电、仙童半导体、Windows系统的开发、SpaceX的火箭回收到OpenAI的chatgpt无一不是靠商业资本的持续支持才得以成功。

企业普遍不愿意搞长期研发,风投也不支持长期研发才能盈利的技术创新,说明经我们的经济体制和市场机制有问题,这是重大创新很难在我国迸发的深层次原因。而经济问题的根本又在于政治,这不是该文讨论的重点。

4.计划科研体制行不通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纯计划经济那一套行不通,只有市场才能激发社会活性。互联网、社交软件、电商、移动支付这些都是最先起源于底层的民营小企业,而非政府部门的提前规划。同样的道理,计划科研也是走不通的,重大创新很难提前预知预判,五年前谁能预见chatgpt,十年前谁能预见火箭回收技术?这些颠覆性技术是绝无可能写进国自然基金的指导方案中的。所以科技创新远不是十几个大佬坐在科技部会议室里拍脑袋写个规划书就可以,而应该是自下而上的不断渗透。

5.营造良好的创新土壤比重点扶持少数大佬更重要

假如把中超球员的待遇再提升百倍,个个年薪十亿,是不是就能夺冠世界杯了呢,实际上待遇越高表现只会越拉胯,腐败也就越严重。与其把资源都砸在几十个球员身上期待奇迹。还不如放眼全国,将省下来的资源营造健康开放公平的运动氛围和公开透明的遴选机制,不设置乱七八糟的条条框框,使有天赋且热爱足球的青少年能脱颖而出。

同理,营造法治文明,保护知识产权,权力规范运行,政策稳定的宽松市场环境,企业才会在研发领域长期投入。没有学术山头和名利的干扰,让真正热爱科研的学者,无论职位职称资历高低,无论名校还是草根均有机会潜心研究,才能孕育创新的土壤。各路奇葩(颠覆性创新)才有机会破茧而出,再配合成熟市场投资机制,最终成长为叁天大树。

6.建立市场思维,用知识和技术创造价值

举例来说,广大科研人员奉为圭臬的国自然基金2023年资助总金额220亿左右,而华为一个民营企业仅2023年的研发经费近1700亿,是国自然的7倍多。这就是市场的力量,再牛的院士也不可能申请到上千亿的经费。所以华为的5G技术领跑全球,其成长经历和欧美很多高科技巨无霸有诸多相似。只是这类企业我国太少太少了。

工科类的高学历人才,如果只限于进高校吃皇粮靠财政的思维,路只会越走越窄。不如从技术变现的角度重新审视你的所学,评判自己的技术价值,从市场找资源才能杀出重围突破内卷。2023年的科技部重组重点提到了科技成果转化,说明国家也早就意识到不能转化的各类xxx重大技术研究,吹的天花乱坠的项目本子,成百上千篇花里胡哨数据参水空论文是没任何意义的。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假设你是一名情报侦查员,从这张照片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线索?(附答案) 2024-04-26 [2]
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逐渐一步步往下走,真是吊诡的现象 2024-04-24 [91]
说说东林党和阉党 2024-04-23 [82]
爱因斯坦说,这是他一生所犯的最大的错误 2024-04-23 [122]
他打造的“外星人”太蛮荒了,让人怀疑他是不是真的见过外星人 2024-04-23 [41]
套一套公式,看看你能活多久? 2024-04-23 [159]
位高权重的人为什么容易犯错? 2024-04-23 [82]
刘少奇排名在周总理之上,可是周总理一个电话,否决了刘少奇的提议 2024-04-20 [240]
3个方法,避免这种“有毒情绪”毁掉自己 2024-04-20 [112]
这几种鱼尽量少吃,重金属可能超标! 2024-04-20 [117]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