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婚姻,可有可无的选择?
作者:⻘⼭资本2023年度研究报告 | 2024/3/2 10:22:52 | 浏览:827 | 评论:0

婚姻,可有可无的选择?


引 ⾔
我们经历着这个世界剧烈的变化——越来越庞⼤的城
市,⽆孔不⼊的商业,爆炸的信息以及科技对⽣活和
信仰的重构。短短⼏⼗年的变化程度超过了过往数百
年甚⾄某些⻆度来看超过了数万年⼈类演化的幅度,
这让过往基于原有社会结构和科技发展程度下所形成
的观念与结构正在⾯临着重⼤的挑战。此⽂中,我们
尝试对婚姻这种社会组织最⼩单元的形式做些信息的
整理,以期获得⼀些思想上的指引和现实的意义。
以城市为载体的现代化让很多⼈背井离乡,脱离了原
本宗族与邻⾥的⽣活环境,商业的⾼度发展让⼈与⼈
之间的情感链接逐渐被价值互换所替代,尺度与边界
感,慢慢成为社交中重要的⼼照不宣。
⻘⼭资本2023年度研究报告
变化在最近的⼏年⾥愈演愈烈,新冠疫情的⼤爆发,
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学家⼝中的“孤独、封闭
和原⼦化”,在更趋不确定、寒冷的环境中,我们越
来越孤独,⽽⾮“抱团取暖”,更注重“我”⽽⾮“我们”。
⽣育率⼤幅下降,结婚⼈数连续9年降低,离婚率逐
步增加……
过去,我们相信婚姻是抗⻛险的保障,相信“愿得⼀
⼈⼼,⽩⾸不相离”的婚姻是爱情的必然归宿,我们
相信由婚姻组成的家庭才能成为孩⼦成⻓的港湾。可
是如今,我们更注重⾃我的情感体验和⼈⽣意义,我
们看到身边的⼤量短暂戛然⽽⽌的爱情与婚姻;我们
通过各种影视节⽬更沉浸地了解婚姻中的困局和局促;
我们不再因他⼈的“为你好”⽽承压,匆促地⾛进⼀段
婚姻;我们虽然仍在寻找婚姻,也在内⼼深处隐约觉
得婚姻仿佛不是必需品。
延续⻘⼭过往研究报告中对⼈的关注,此篇报告⾥,
我们想揭示⼀个更为隐秘的真相:婚姻观念经历着⼀
场剧烈的变⾰,今天以及未来,婚姻也许正在不可逆
的转变成⼀个选项,⽽⾮必然。

婚姻,可有可无的选择?

婚姻,可有可无的选择?


2013年有1346.9万对男⼥结婚,⽽到了2022年,只有683.3万
对,下降了50%!⽽离婚的⼈数变化幅度则很⼩。

婚姻,可有可无的选择?

婚姻,可有可无的选择?

单身的⼈越来越多,不婚成为更多⼈的选择,离婚率也节节攀升,
婚姻似乎正在失去它原有的吸引⼒。
这些数据的背后正在发⽣些什么?想知道到底为什么不结婚或者
离婚,要先知道⼈为什么要结婚。

⼈为什么要结婚?
当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求解时,很难不迷失在很多⾼屋建瓴的答
案中。从⼈类演化的⻆度、社会学的⻆度、政治经济学的⻆度、
⼼理学的⻆度,都有不同的解释。⽽我们更想从⽼百姓的⼝中
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婚姻,可有可无的选择?

爱情、⽣育、社会的闲⾔碎语、搭伙过⽇⼦、⽣⽼病死的⻛险,
这些最根本的想法,让⼀代⼀代⼈前赴后继地进⼊婚姻这种组
织形式。然⽽,这些婚姻的⽀柱、⽴⾜点在科技与社会的发展
下正在⼀个⼀个的动摇。
婚姻,殿堂将倾。

婚姻来⾃ - 爱情
如今,婚姻“再次”与爱情脱钩
⼀提到婚姻,我们⾃然会联想到“爱情”,事实上,从历史的⻓
河来看,爱情历来不是⼈类婚姻的前提,⽽是到现代才“征服”
婚姻,画上了等号。
⽆论是古希腊、古罗⻢时期,还是中世纪欧洲,历史上伟⼤的
被我们所知的爱情,⼤都是政治联姻或功利的结盟,⽐如埃及
艳后,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悲剧。婚姻和爱情历来都是两码事,
并被认为彼此不兼容。中国的传统婚姻中,"⽗⺟之命,媒妁之
⾔",也从未把爱情当作婚姻的前提,即使丈夫爱妻⼦,妻⼦不
符合家族的利益,也会施压丈夫休妻,如王羲之的⼉⼦王献之
被迫休妻迎娶公主,《৿雀东南⻜》中,焦仲卿的⺟亲厌恶⼉
媳刘兰芝,焦仲卿最终休妻。
中世纪,欧洲贵族将“骑⼠之爱”发扬光⼤,浪漫爱情才⾛⼊⼈
们的视ᰀ,讽刺的是,这也与现代的爱情有着天壤之别,它专
⽤指代婚外情。⼤约18世纪,浪漫爱情继续发展,随之配套的
婚姻体系传播向整个世界,并成为如今婚姻的模式——婚姻应
该免于过去⼈们所承受过的强迫、暴⼒及性别不平等,满⾜⼈
们对亲密关系、爱情以及他们对性的所有需求。
在许多⽂化中,爱情⼀直被视为是婚姻令⼈满意的结果,⽽不
是结婚的前提。“我们先结婚,然后相爱”是⼀句惯⽤的俗语。
1975年,⼀项对印度的⼤学⽣调查显示,“只有18%的⼈同意,
婚姻应该建⽴在爱情的基础之上,⽽32%的⼈则完全不赞成。”
⻘⼭资本2023年度研究报告
在中国,爱情成为婚姻的前提,其实也不过近百年的事情。浪
漫意义的“爱情”⼀词到20世纪初才出现于中⽂世界。“爱情”最
早于1908年出现在《辞源》中,但到1931年才第⼀次有“爱情”
这个词条。
爱情的演变中,过去,我们把爱情等同于婚姻,这其中不仅包
含了我们对美好事物的神化,也是个⼈主义发展的结果,是我
们对宏⼤叙事强权的反抗。婚姻⾃由、恋爱⾃由不过是普通⼈
能做到的对美好⽣活最简单的向往和追求。于是,婚姻,成为
了爱情的归宿。
爱情的产⽣与消失有其复杂的原因,钱钟书将婚姻⽐作围城,
⽽对如今的年轻⼈来说,信息爆炸让世上再⽆讳莫如深之事,
婚姻不再是深不可测的围城:城外有浪漫美好、如痴如醉的爱
情,城内则是家⻓⾥短、油盐酱醋的现实。婚姻也许不是扼杀
爱情的杀⼿,⽽是爱情以婚姻的⽅式⾛⼊现实的⽣活,却常常
难以为继。
如今更多⼈开始怀疑,我们是否真的要给爱情和婚姻划上等号?
以前,所有童话故事都有⼀个相似的结局,王⼦和公主克服万
难,过上了幸福的⽣活。可如果给那些经典的爱情故事加上⼀
个现实背景,有谁知道在幸福誓⾔的背后,⽩雪公主在王⼦家
做的家务是否⽐后⺟家的更多?亦或是嫁⼊王室的灰姑娘会不
会有豪⻔婆媳⽭盾?据说在2025年上映的《⽩雪公主》⾥,新
的⽩雪公主将不再等待王⼦的唤醒,⽽是独⾃成⻓为独⽴坚强
的⼥性领袖。

婚姻,可有可无的选择?

对于爱情的发⽣,可能只需我们彼此钟意就好,⽽婚姻的衰亡,
可以死于千百种理由。如今,我们知道爱情催⽣的多巴胺、⾎
清素会让⼈短时间内被化学反应冲昏头脑,也知道⽣化反应终
有衰减和退却,更知道当爱情遇上柴⽶油盐的化学反应,⼤概
会是“⼀地鸡⽑”。
越来越多⼈把婚姻和爱情分割来对待,他们或相信爱情,或不
相信爱情,但看着身边⼀个⼜⼀个离婚的同龄⼈,对婚姻的可
靠性与必要性产⽣了怀疑,⾃然也就对婚姻是否是爱情的必然
⾛向⽽产⽣了怀疑。不再像过往,“婚姻是爱情的归宿”⼏乎是
所有⼈的共识。
如今,爱情是爱情,婚姻是婚姻。

如今,爱上⼀个⼈越来越难
过去,爱情模糊⼜简单。
对于70后、60后、50后以及更往前的⼈,他们⼤多数都在⼯⼚、
矿区、⼤院⽣活,也极其相似。他们中喜欢⽂艺的,⼤多是喜
欢苏联⽂学,他们中喜欢⾳乐的,⼤多是喜欢靡靡之⾳,他们
中喜欢哲学的,基本上都是⻢列主义。他们每天路过同样的⼚
矿、骑两三个牌⼦的⾃⾏⻋, 看同⼀个电视频道。对于他们来
说,志同道合、兴趣相投虽然不是⼗之⼋九,但也⼤可不须万
⾥挑⼀。爱情就诞⽣在⼏个偶然的交集中,⼼动也可能来⾃于
为共产主义奋⽃终身的共同理想。
⽽如今,我们处于巨⼤的社会转型中,不仅是从⼀个农业国迅
速转向⼯业社会,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科技的⽇新⽉异,让
我们⽤⼏⼗年完成了其他国家近百年的现代化进程。快速的发
展,也将我们切分出⼀道道横截⾯,过去,⼀个⼈就是⼀整块
⽯头,只有⼀两个⻆⾊。⽽如今,我们被⼯作、副业、爱好、
娱乐、消费分割成⼏⼗甚⾄上百种切⾯,仿佛⼀颗⼋星⼋箭的
⼤钻⽯。
你喜欢的⽂艺可能是爵⼠乐与Eterna滤镜,我喜欢的⽂艺可能
是动漫、⼆次元下的“⼈外”,你喜欢在短视频信息流⾥看主播,
我喜欢上在线教育⽹站学物理学,你就在我隔壁,但我们两个
世界的距离⽆法丈ᰁ。

我们可能通过同⼀项运动结识,但是喜欢看的剧却完全不⼀样,
家庭观念也⼤相径庭,更别提对⼈⽣的规划和⼦⼥教育的理解。
即便是玩⼿机,国内市场活跃的APP数ᰁ多达260万款,你的⼿
机我的⼿机看起来都⼀样,我们却身处完全不同的世界。
找到相似的⾃⼰正在变得越来越难,知⼰难寻,爱情难觅。除
了荷尔蒙刺激下的瞬间上头,爱情所需要的沟通基础和兴趣交
集可遇⽽不可求,价值观与理想更是千差万别。⼈类的多样性
充分地展现出来,⽽彼此的适配性却越来越低。
深度交流,⼼有灵犀的爱情是如此稀缺,让⼈只好“颜控”或者
“相信感觉”。也许,真正懂你的,只能是 AI。

如今,爱情不⽌发⽣在男⼥之间
但婚姻仍是
过去,男⼥结合是婚姻唯⼀的⽅式。如今,性别早已不是⼀件
确定的事物,⽽是⼀种社会共识的凝结,性别也可以是流动的。

婚姻,可有可无的选择?

⽽现⾏的婚姻制度中仍然规定婚姻的主体为异性双⽅。2014 年
两会将同性恋婚姻合法化提案,国家开始关注边缘群体的权益,
但⽬前,彩虹仍未照进现实。

婚姻,可有可无的选择?

上图可以看到,过往,我国性少数群体结婚虽然⽐⾮性少数群
体少,但仍然处于很⾼的位置,60后及以前的⼈群中,53.4%
的性少数群体结过婚,然⽽那时结婚仅限于男⼥之间,也就是
说,基本可以理解为他们进⾏了⾮主观意愿下的婚姻。
性少数⼈群加⼊现⾏婚姻制度下的婚姻,其中难免采⽤诸如形
婚、骗婚等⽅式,不乏酿成惨剧。
᯿要的是爱,⽽不是形式,当原有的制度⽆法跟上现代的脚步,
我们应该做的,是放弃这样⽼旧的制度,还是放弃身边所爱之
⼈?
过去的婚姻制度已经⽆法充分满⾜今天这样多元性别的结合⽅
式。

婚姻来⾃ - ⽣孩⼦
如今,⽣孩⼦不需要结婚
中国⼀直是注᯿家本位的社会,家庭承担着⽣育、抚育的多种
功能。过去传统的婚育模式⼀般遵循“择偶—结婚—成家—⽣育”
的顺序。结婚是成家的前提,家庭是⽣育的需要。在法律上的
“⾮婚⽣⼦”被⼤众称为“私⽣⼦”,社会对⾮婚⽣⼦缺乏包容度,
给孩⼦及其家庭带来很多伤害。⾮婚⽣⼦也⽆法取得与婚⽣⼦
相同的⼈身权、继承权等合法权益。
⽽如今,现代的家庭组成形式也在发⽣变化:⾮婚⽣育、双核
⼼家庭、᯿组家庭和单亲家庭等,开始颠覆过去只能通过由婚
姻组成核⼼家庭养育孩⼦的旧模式。婚姻也不再成为解决⽣育
需求的唯⼀、必须⽅案。从个体层⾯来看,婚姻与⽣育的解绑,
意味着⽣育拥有了更多的⾃由空间,从功能性转向情感性,让
⼈们真正⾃主⾏使⽣育权和履⾏⽗⺟亲职的机会。从宏观的⻆
度考虑,⾯对⽇渐滑坡的低⽣育率,⾮婚⽣育⼀定程度上是⼀
种补充⽅式,缓解⽣育率低迷所带来的社会压⼒。
从法律上看,《⺠法典》明确规定,⾮婚⽣⼦⼥享有与婚⽣⼦
⼥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不得加以危害。2023年1⽉,
四川省卫健委发布《四川省⽣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取消了
对⽣育登记对象婚配和⽣育数ᰁ的限制条件。制度的变化映射
着时代变化,随着制度性障碍逐步消失,社会对⾮婚⽣育、未
婚同居等现象的包容性也会不断增加。

婚姻,可有可无的选择?

从个体层⾯,⾮婚⽣育也⼀定程度上促进了和谐原⽣家庭结构
的构建。在这种模式中,传统婚姻家庭中的种种麻烦将不复存
在,例如:因教养⽅式不合夫妻双⽅有分歧、因“丧偶式”育⼉
引发的争吵、隔代养育和婆媳⽭盾等等。没有伤害,缺失也就
⽆从谈起。
另⼀⽅⾯,技术的进步也让⽣育从婚姻中分离成为可能。有很
多单身的年轻⼈不想找或者⼀时找不到合适的伴侣,却想单独
养育孩⼦。还有⼀些年轻⼈,随着环境污染、⽣育年龄推迟、
⽣活压⼒加⼤等原因,导致⽆法⽣育,中国⼈⼝协会发布的
《中国不਀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我国不਀不育发病率从
20年前的2.5%-3%攀升到12.5%-15%。此外,还有些年轻⼈,
想先发展事业,保留未来⽣育的机会。对于上述各种需求,现
代的辅助⽣殖技术可以帮助⼥性冻结卵⼦,体外受精,推迟怀


⽬前,许多国家都允许单身⼥性采⽤辅助⽣殖技术。2012年,
美国率先对⼥性开放冻卵服务。2014年美国两⼤科技巨头苹果
公司和脸书宣布,将提供冷冻卵⼦费⽤作为⼥性员⼯的⼀项福
利。⽬前我国还对辅助⽣殖技术有严格的限制,如果开放辅助
⽣殖技术,我们或许可以解放⼥性⽣育焦虑,有效提升⽬前的
低⽣育率。
如今,不少⼈把⽣孩⼦和结婚当作两件事分开考虑,尤其是经
济独⽴的⼥性。对婚姻,她们不想将就,对爱情,她们随遇⽽
安。但是刻在基因⾥的⺟性让她们想成为妈妈,有⾃⼰的⼩孩,
于是她们寻求辅助⽣殖技术成为⼀个单亲妈妈。这个现象正越
来越普遍。

如今,单亲孩⼦未必不健康
过去,我们普遍认为单亲的孩⼦成⻓过程中所受到的冷眼和排
೿会让其身⼼成⻓不健康。在中国式婚姻中,孩⼦常常成为牵
绊双⽅的砝码。为了孩⼦,离婚成了⼀拖再拖的决定,有些⼈
想等到孩⼦⾼考后再离婚,有些⼈想等到孩⼦结婚以后,有些
⼈等了⼜等,最后熬了⼀辈⼦。“为了孩⼦”成了⼀句好⽤的万
⾦油,为了孩⼦不被贴上单亲家庭的标签,是因为单亲家庭在
过去总是与歧视和刻板印象挂钩,单亲家庭的孩⼦是备受排೿
的少数。
但如今,我们越来越能正视婚姻,为了孩⼦也要忍受婚姻中的
不幸、避免离婚的这种看法很可能夸⼤了离婚对⼦⼥的伤害,
低估了婚姻冲突对⼦⼥的负⾯影响。

婚姻,可有可无的选择?

婚姻,可有可无的选择?

《中国⺠⽣发展报告》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对离异家
庭中的少⼉做出了如上分析,即便是离婚的⽗⺟,也能给到孩
⼦经济⽀持和亲情陪伴,⼏乎与双亲家庭⽗⺟⽆异。⽽身处频
繁吵架、⽗⺟关系不和谐的家庭⾥,对⻘少年的旷课、抽烟喝
酒等越轨⾏为却有很⼤的影响。
当⽗⺟的婚姻⽆法正常运转时,频繁的家庭冲突对⼦⼥的负⾯
影响可能更为深远,惨痛。有的⽗⺟真的需要⼀张“⽗⺟上岗
证”。

婚姻,可有可无的选择?

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代际调查显示,在单亲家庭中⻓⼤的⼈,
离婚可能性是来⾃完整家庭的⼈的2倍。截⽌2018年,两者仅相
差1.1倍。
过去,单亲家庭往往背负着对孩⼦疏于照顾,缺少另⼀半家⻓
关爱的刻板印象,在单亲家庭环境成⻓下的⼩孩,也常被认定
为⼼理不健康,甚⾄还会᯿蹈⽗⺟失败婚姻的覆辙。⽽如今随
着⽗⺟的观念,受教育程度,个⼈后天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包
容度正在渐渐抚平。
单亲家庭不再成为少数派。孩⼦能更理解,⽗⺟离婚只是⼀个
选择,⽗⺟也不必再背负沉᯿的⼼理包袱。

婚姻来⾃ - 社会舆论与⽗⺟压⼒
如今,⼝⽔淹不死不结婚的⼈
在农耕⽂化为底⾊的中国社会,最核⼼的便是以⾎缘宗族为基
础的儒家⽂化。这种⽂化塑造了⼀种熟⼈社会,所谓鸡⽝之声
相闻,⽇出⽽作,⽇落⽽息,逍遥于天地之间⽽⼼意⾃得。熟
⼈社会受限于地域,也紧密依赖⼈际关系来维系⽣存的不易,
更以此要求下⼀代也遵循"⽗⺟在,不远游"。
商业和城市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社会以家庭和村落为基础的居
住结构。市场经济的繁荣让商业不再局限在⼏个熟⼈之间,⽽
是需要⼤规模与陌⽣⼈交往。
现代城市⼜进⼀步使得⼈们原有的⾎源性和地缘性被打破,城
市⼈际交往的情感性正在逐渐减弱,⼈际交往模式更加倾向于
⼯具性。

婚姻,可有可无的选择?

如今,特⼤城市、新⼀线城市所展现出超强的资源吸引⼒,正
吸引着⽆数年轻⼈远离家乡,从⼩镇⻘年成⻓为新北京/上海/
杭州/深圳……⼈,物理空间上的隔绝,让⼈们⾯对熟⼈社会的
压⼒减轻,不必从众的盲⽬加⼊婚姻中。与过去“⽗⺟之命,媒
妁之⾔”的传统婚恋模式相⽐,现代社会的年轻⼈在婚恋⽅⾯有
了很⼤的⾃主权,可以根据⾃⼰的喜好⾃主选择交往对象, ⾃
由恋爱和结婚,⽗⺟的意⻅往往只作为参考。
在过去典型的“熟⼈社会”⾥,⼈们对社会舆论⾮常敏感,社会
舆论也深刻地影响着⼈⽣的᯿要选择。有⼀句⽿熟能详的古话:
“不孝有三,⽆后为⼤。”我国深厚的传统观念蕴含着缔结婚姻、
建⽴家庭、繁衍⼦孙的使命感,因此,在代际交往中,直系晚
辈的婚姻和繁衍后代问题往往是⻓辈异常᯿视的⼤事。如果不
结婚,对整个家族将意味着“灭顶之灾”。
正如费孝通所说的,中国传统的⼈际关系格局“不是⼀捆⼀捆扎
清楚的柴,⽽是好像把⼀块⽯头丢在⽔⾯上所发⽣的⼀圈圈推
出去的波纹。每个⼈都是他本身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的中
⼼。”因此,婚姻成为了⼀个⼈⼀⽣中,为数不多的⼏件⼤事。
如果有⼈违背这套默认的宗法延续⾎脉的规则,则会遭遇整个
熟⼈社会的唾弃,⽐如“光棍”,就是过去对⼀个⼈最负⾯的评
价标准。
婚姻承担着保障延续⼀个家族经济和⽂化的功能,晚婚,不婚
是成为被耻笑的、严᯿影响个⼈和家庭名誉的“污点” ,是当时
社会⾥极少数⼈“被迫“的选择。

如今,晚婚,不婚,不育不仅成为主动选择,还被相当多的奉
为流⾏的⽣活⽅式。城市⾥没有庞⼤的宗族,没有紧密的邻⾥
关系,直⽩讲,除了跟家⼈打电话,没⼈唠叨你。各过各的⽇
⼦,彼此不⼲涉,不涉⾜,是城市⽣活中越来越不约⽽同的共
识。
离婚也不再是⼀个令⼈谈⻁⾊变的⾏为,⼆⼗年前甚⾄⼗年前,
⼈们提到⾃⼰离婚很难有今天这么坦然,三⼗年前离婚甚⾄还
会被组织(⼯作单位)谈话。如今,离婚可以是⼀个很从容的
事情,尤其对于新⼀代年轻⼈,结婚试试看,体验⼀下,不喜
欢就离了。
年轻⼈从同辈⼈的经验、影视剧、短视频、综艺中发现不合适
的婚姻反⽽会成为⼈⽣的负担,个⼈⾃由、家务分配、亲戚关
系⽭盾、出轨、家庭暴⼒,这些问题都令年轻⼈对婚姻变得谨
慎甚⾄是恐惧,结婚和单身,⽣育和丁克都成为个⼈⾃由,“剩
男”“剩⼥”等污名化词语也许会对他们的⼼态有⼀定影响,但却
不会改变他们有关婚姻问题的选择,“不婚不育保平安”这句略
显极端的玩笑甚⾄成为普遍价值认同。
社会舆论对婚姻观念越来越包容,推动着婚姻制度朝着更为包
容和开放的⽅向发展,不婚、不育都成为⼀种选择。

如今,⽼⼈给的压⼒也越来越少
中国⼀直有祖辈照顾孙辈的传统,帮助⼦⼥照顾下⼀代,被默
认成为⼤多数中国⽗⺟退休后的选择。
以前,照顾孙辈,是三世同堂,膝下绕欢。⽽现在⽼年⼈⽣活
越来越丰富,照顾孙辈就意味着需要远离⾃⼰的朋友圈,牺牲
⾃⼰的⽇常⽣活。甚⾄跟随着⼦⼥开始适应⼤城市的⽣活,年
过半百开始"⽼年漂” 。
如今,越来越多⽼年⼈有⾃⼰的追求。当前我国60岁及以上⽼
⼈有2.6亿,占总⼈⼝数的18.70%,其中60-69岁的低龄⽼年⼈
占55.83%。符合退休年龄,仍出于各种原因,想继续在⾃⼰的
岗位上,发光发热。
根据低龄⽼⼈调研,46.7%的⽼年⼈᯿返就业市场为寻求个⼈和
社会价值,19%的求职者希望发ഀ⼀技之⻓,继续追求职业发展,
34.3%的求职者通过再就业补贴家⽤、增加收⼊。
另⼀⽅⾯,在过去三⼗年中,⽼年⼈的业余⽣活从⽆到有的建
设了起来。从前,退休后帮⼦⼥带孩⼦,邻⾥之间三五好友聊
聊天打打麻将,这基本是中国⽼年⼈的全部⽣活。过去三⼗年
时间房地产的发展,社区定位的细分;经济⽔平的提⾼,⽼年
⼈收⼊⼤幅提⾼;独⽣⼦⼥⼀代,四⽼⼈照顾⼀幼童;国家进
⼊⽼龄化社会,基础设施向⽼年⼈倾斜等等原因,使得⽼年⼈
的⽣活变得极其丰富。各类兴趣班社群百花⻬放,唱歌、跳舞、
打太极、绘画、乐器、踢键⼦、打⽻⽑球、游泳、写作等等,
只要主动性强,⼀定能找到⾃⼰喜欢的活动和社群。

婚姻,可有可无的选择?

⽼年⼈触⽹率的普及,不仅让他们收获更多娱乐消遣,也能缓
解孤独。
快⼿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有128.1万银发⽤户在快
⼿上获得收⼊。以抖⾳”平台为例,排名第⼀的银发⽹红“我是
⽥姥姥”粉丝数超过3000万。很多⽼⼈也逐渐开明,鸡娃不如鸡
⾃⼰,晚年也能做⽹红,找到⾃⼰⽣活的᯿⼼和意义。
与其做“⽼漂”,᯿新适应各地语⾔和环境,远离熟悉的⼈际关
系⽹络,与⼦⼥家庭中的⽣活⽅式和习惯产⽣⽭盾。更多的家
⻓们也权衡利弊,做出了⾃⼰的选择。
⽼年⽣活的丰富性,让⽼⼈的⼼思也不全在⼦⼥身上,⽽是有
⾃⼰的⽣活。催婚催⽣也不再像过往⼀样占据⽼⼈⽣活的᯿要
位置。⼦⼥的婚育也不再是“天经地义”,只能算是“锦上添花”。
很多⽼⼈嘴上把对⼦⼥的催婚催⼦当做⾃⼰必须要做的职责,
⽽其实内⼼早就是“爱咋咋地吧”。

婚姻来⾃ - 找个伴
如今,万物皆可做搭⼦
在传统社会观念中,夫妻相伴是⼈类最为主要的陪伴形式。因
此,婚姻被认为是⽣活的⽀点,共同承担责任、分享欢乐与悲
伤,曾经是社会⽣活的主流。
但如今陪伴的对象不再仅局限在两性之间,甚⾄主体也可以不
必是⼈。为了索取陪伴⽽⾛⼊婚姻,并不是每个⼈都必然追求
的⽣活⽅式,越来越多的⼈选择独⾃⽣活或探索其他陪伴⽅式。
虚拟伴侣逐渐成为新时代年轻⼈的陪伴⽅式。⽆论是⼆次元的
纸⽚⼈,还是虚拟偶像,亦或是游戏、虚拟现实等技术让⼈们
在数字世界中找到陪伴。在语C、Pia戏等“⼈设社交”的渲染下,
在Z世代以及即将成⻓的A世代眼中,陪伴不必是婚姻,甚⾄也
不必是情侣,硬性条件和现实关系都不᯿要,⼀切皆在赛博世
界⾥,陪伴不必戳破虚拟,⾃⼰磕的CP还是在"云"中更⾹。
✲ 语C:语⾔Cosplay,⽂字基础上构建⻆⾊,精神世界的社交⽂化
✲ Pia戏:起源于⼴播剧配⾳圈,导演提醒配⾳员出错时,拍东⻄发
出”pia”的⼀声,如今成为年轻⼈通过声⾳实现的⼀种社交玩法
相⽐于纸⽚⼈的⼩众,更多⼈将其情感投射进有⾎有⾁的主播。
每天看着屏幕前的那张脸,听他们分享⽣活⽇常,可能是游戏、
颜值才艺,吃播或者是哄睡主播,甚⾄有可能是只有⼏个粉的
⼩主播,⼀点点陪伴养成,彼此了解、陪伴,最终变成亲密关
系。别⼈眼⾥认为的屏幕⾥的「假」⼈,却驱散了真正的孤独。

婚姻,可有可无的选择?

陪伴的对象正在变得更多元,2021年中国58.4%的单身⼈群有
养宠物,猫猫狗狗、⻥⻥⻦⻦的陪伴宠物不仅为⼈们带来⽣活
的乐趣,更能够成为情感上的寄托。⽆论是身边的爱宠,还是
云吸猫狗,宠物带来的陪伴是实在的——⽆⾔却治愈。

婚姻,可有可无的选择?

在抖⾳,2023年第⼀季度,新⼿养宠相关内容增速同⽐增加
1000%,33个宠物KOL的粉丝在500万以上,其中9个宠物KOL
粉丝超千万,24个宠物KOL粉丝在600万-1000万之间。在快⼿,
2022年宠物短视频单⽇最⾼播放ᰁ达7亿,每5.4秒就会有⼀场
宠物直播,⽇均直播时⻓1.6万⼩时,快⼿宠物观众数ᰁ超过1亿,
活跃宠物视频作者数ᰁ达7.5万。

随着社会发展进⼊现代化,社会原⼦化是不可逆的趋势,⼈们
的⽣活⽅式越来越像⼀个个独⽴的原⼦, 在某⼀个核⼼中抱团,
但对团外的⼈们疏离与冷漠。特别是对于互联⽹原住⺠来说,
与⼈类⾯对⾯的交流已经是⼀个越来越⼤的难题。
在 AI 和通⽤机器⼈⾼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预⻅,在不远的
将来,甚⾄可能仅仅10年⾄20年的尺度上,家⽤的通⽤机器⼈
将⾛⼊千家万户。从饮⻝起居,到情感陪伴,病痛衰⽼的护理,
都会给⼈类这个脆弱的物种⼀个全新的完整的陪伴解决⽅案。
在这个“孤独的世纪”之中,⼈们将越来越多地向它们索取⾃⼰
所缺少的陪伴和情感联系,这⼏乎成为⾃然⽽然的⾛向。

婚姻,可有可无的选择?

如上图所示,漫⻓的⼀⽣⾥,与⽗⺟、亲友、孩⼦相⽐,与⾃
⼰独处的时间是最多的。
⼈类从原始基因中对群居的依赖,决定了我们必然对孤独产⽣
恐惧。孤独⽆法被ᰁ化,也很难彻底满⾜,与你的⼀⽣共存。
但就如作家刘震云说,“⼀个⼈的孤独不是孤独,⼀个⼈找另⼀
个⼈,⼀句话找另⼀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找⼀个你想要的、
喜欢的陪伴,它也许与婚姻⽆关,甚⾄,与“⼈”也⽆关。

婚姻来⾃ - 经济⽬的
翻倍不能降低⻛险
⼈为什么会因为经济⽽⾛向婚姻呢?这可能要从⼈类的进化机
制中寻找答案。
在⼈类漫⻓的进化史中,男⼥之间的劳动分⼯⽆疑发展得相当
早,当群体发展出了有效的武器⾜以隔着⼀段距离杀死运动的
动物时,这种分⼯就得到了进⼀步的加强。因此,劳动上的协
作是婚姻的᯿要⽬的,从“打猎摘果”到“男耕⼥织”是传统社会⽣
活的基本分⼯,结婚意味着为家庭增加⼀名新的劳动⼒。婚姻
制度逐渐把这种分⼯固化下来。
过去,婚姻让我们增加了⾯对这个不安全世界的安全感,多⼀
双⼿⼲活⼉,就能为不知道何时的饥荒和灾害多储备⼀份⼝粮。
结婚,成为⼈们为了保全⾃⼰,增加安全感,避险未来不确定
性的⼀种策略。如今,安全并没有因为婚姻⽽增加。
过往,⼀⼈外出耕作、打猎,另⼀⼈在家缝补、饲养、带孩⼦,
这在经济⻆度来看,本质上是⼀种对冲⾏为。外出可能颗粒⽆
收,家⾥部分的⽣计也能给⼈温饱,家⾥的产出只能勉强不能
充分,外出⼜可以带来额外收⼊,甚⾄意料之外的喜悦。房⼦
都是邻⾥村落搭把⼿⼀起建起来,⼀个家庭并没有不可承受的
⼤幅⽀出。在这样的⽣存结构下,这种对冲性的分⼯是⾃然⽽
然形成的,它是资源配置的最优解,为⼈类漫⻓的物质匮乏时
代起到了᯿要的作⽤。
如今,夫妻⼆⼈都在企业⼯作,甚⾄都在同⼀⾏业。双⽅在同
⼀经济共振的最⼩象限内,受同⼀共振影响,⼤⾯积失业情况
发⽣时,两者可能同时失业。夫妻双⽅也在同⼀⼯作成本象限
内,汽油价格波动同时影响双⽅的出⾏成本,⾬雪天⽓两⼈都
困在交通拥堵中。
房⼦,⼜是⼀个⼏乎难以实现的共同⽬标。这样的结构下,婚
姻在经济⽅⾯的对冲作⽤被⼤幅削弱了。

婚姻,可有可无的选择?
婚姻的经济价值还在于婚姻使双⽅在收⼊上合⼆为⼀,因此最
为理想的状态是,双⽅收⼊的相关系数越低(越负),婚姻的避险
效果会越好。
过去,婚姻意味着1+1⼤于2的经济价值,也就是说,男⾼时⼥
低,男低时⼥⾼。随着⼥性在就业市场的努⼒,男⼥双⽅收⼊
⾼度正相关,那么婚姻带给对双⽅的避险价值就不⾼。

婚姻,可有可无的选择?

婚姻制度和家庭组织抗⻛险的作⽤下降的同时,婚姻本身似乎
也变成了最⼤的⻛险。正如当企业经营遇到资⾦困难,可以引
⼊投资⼈来共同抵抗⻛险。婚姻⼜可以引⼊什么呢?
曾经,婚姻是⼀种「安全垫」,当从悬崖摔落的时候,还有另
⼀个⼈缓缓⽀撑;⽽如今,婚姻的这份安全垫变得太薄了,当
你快摔下去的时候,可能摔得更惨,婚姻再不能护你周全。⼈
们开始发现,结婚也并⾮能抵御经济⻛险,相反,变成了⻛险
的⼀部分。于是,⼈们对婚姻这个策略的选择也发⽣了转变。

婚育收益变低,成本变⾼
越来越“不划算”
过去,婚姻被视为⼀种防范⻛险的制度。⼈⽣活在世定然存在
⼀定的⻛险,诸如⽣⽼病死。过去,⼈类对抗⻛险的⼀个共同
路径是集体⾏动,形成具有效率的组织,⽐如原始族群、宗族
⽒族、现代国家等。
其中婚姻组成的家庭成为抗⻛险的最⼩组织。
婚姻在过去和⽣育强关联,其中⼀⼤原因是因为⽣育帮助⼈类
提供稳定的⼈⼝增⻓,持续的劳动⼒,并通过下⼀代,继续获
得经济循环,给⼈以安全感和稳定。这已经成为⼀条上万年的
繁衍策略,中国⽼话说的“养⼉防⽼”就是其有⼒的证明。
在过去,多⼀个孩⼦,多⼀⼝饭也能养活。如今,养育孩⼦,
不仅意味着从结婚开始的彩礼、⻋房等物质要求,也要求⼥性
从备਀、怀਀、⽣产等阶段对身体、⼯作时间的损失作出衡ᰁ,
同时还包括对孩⼦从初期的抚育成本,到维系⼀⽣⽆上限教育
成本的付出。
中国是᯿视教育的⼤国,⽗⺟对⼦⼥历来有“读书改变命运”的
期望。如今也成为⽣育孩⼦的桎梏,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2010—2018年》的数据显示,孩⼦的⽣育成本占家庭收⼊⽐例
接近50%,⽽其中教育⽀出占⽣育成本的⽐例达到34%。

婚姻,可有可无的选择?

值得⼀提的是,在中国,购房不仅是住宅、安全感的需求,还
与所享受的教育资源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婚育家庭来说,住
房也是教育成本的⼀部分,⽽中国的⾼房价,以及背离和收⼊
正常的⽐例,让本身就并不富裕的年轻⼈再加⼀道杠杆,⽽杠
杆本身也意味着的⻛险。如今这种巨⼤的成本,让婚姻所能提
供的收益变得薄弱。

婚姻,可有可无的选择?

另⼀⽅⾯,过去的我们寄希望婚姻能维系⼀⽣,是因为疾病让
我们感到身⽽为⼈的虚弱,“⾟苦打⼯三⼗年,⼀病回到解放
前”。也是因为我们对衰⽼和死亡的恐惧,我们⽆法独⾃⼀⼈承
受⽣命的逐渐枯萎。这其中含有的深层恐惧是我们掌控感的流
失,⼈⽣不再受控,我们需要依赖他⼈,这⾃然与婚姻相关,
我们相信⾃⼰选择的那个⼈是最为可靠并且会帮助我们的。
但如今的繁多种类的保险,帮我们替代了这⼀功能,从᯿疾险
到防癌险,从发烧感冒的⻔诊到᯿⼤医疗的ICU,⼀份疾病保险
就能帮我们极⼤地转移这些⻛险,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别⼈和
⼈性上。

婚姻,可有可无的选择?

婚姻,可有可无的选择?

新兴的职业也在逐渐适应这⼀需求,⽐如如今陪诊师的出现,
不仅能提供更专业的服务,还能提供可靠的陪伴。2022年来,
美团陪诊服务搜索热度同⽐猛增1152%,提供照护⽼⼈相关的家
政服务类团购数ᰁ同⽐提升230%,商家数ᰁ同⽐提升166%。

婚姻,可有可无的选择?

今天,随着⼈的寿命变⻓,传统的三阶段⼈⽣(求学、⼯作、
退休)将变成多阶段的⼈⽣,年龄不再与阶段挂钩,我们正在
逐渐培养⼀个崭新的社会话语体系,“⽼”能有所⽤、有所得,
“⽼”亦不失“⽼”的尊严。最近的过去和不久的将来——90岁将
会成为新的70岁。

婚姻,可有可无的选择?

最后,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提及死亡。⽣命短暂,我们对“送终”
的在意,是不想孤零零的死去,不想独⾃⾯对死亡前的恐惧与
痛苦。尽管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如今在᯿症监护病房中,各
种⾼科技医疗设备可以来延⻓我们的⽣命,甚⾄到最后的时刻
「确认死亡」也成为了⼀件可以⼈为决定的事情。但是死亡仍
然是横在我们⾯前的⼀道裂缝,让⼈⽆⽌境的坠⼊意义缺失与
孤独的深渊。死亡前的陪伴,是⼼灵上莫⼤的慰藉。⼈⽣的伴
侣、⼦⼥⼀直是我们在死亡⾯前的战友,⽽且对⼤部分⼈来讲,
他们是仅有的战友。
中国进⼊⽼龄化社会,除了⽼有所养,临终关怀也是社会需要
关照到的需求,是⼀个社会⽂明⾼度的体现。不远的将来,也
许机器⼈能更好的照顾我们的⽣活,也许也能陪我们⾯对死亡。
可是没有⽣命的它⼜是否真的能够感同身受,能⽤同理⼼给予
我们勇⽓与慰藉?也许未来才有答案。

畅 想
在婚姻逐渐失势的今天,很多⼈在努⼒逆转这个现象。推动社
会᯿新᯿视起婚姻,控房价、降低教育成本、⽣育补助等举措
都在尝试改变这个趋势。
如果时代的⻋轮滚滚向前不为谁停留,如果婚姻也是终究会被
时代甩下的那个。那么⼀边⽤拯救来平滑社会接受的适应曲线,
另⼀边也需要⽤新的理念与体系去承接崭新的未来。
如果我们拒绝进⼊的或许只是传统观念下的婚姻关系,那么,
有没有⼀种新的社会最⼩单元的组织形态更获⻘睐呢?
给新的关系以新的制度保障
⾯对越来越复杂的情感和关系状态,我们做了⼀些⼤胆的畅想:
也许可以推出⼀个新的——“共居制”。男男、男⼥,⼥⼥⽆关
性别,⽆关对婚姻的态度,只要是能承担⺠事⾏为能⼒者都可
以通过这个制度搭建⼀个共同⽣活的家庭(当然,未来也可能
和机器⼈组建家庭),这个家庭在“共居制”下被承认与保护。
我们不⽤“结婚”来定义这种关系,⻓期来看仍有很多⼈会选择
婚姻。只要他/她们想要⽣活在⼀起,可以不是结婚的状态,可
以没有婚礼的仪式,但不意味着他们决定⼀起共同⽣活的决定
不严肃、不庄重᯿。

这样的情况下,它不改变现有的婚姻形式,⽽是᯿新制定⼀套
体系制度来配合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配偶需求,建⽴⼀套“共居制”
来保护配偶之间的契约,尤其是共同财产、⼦⼥(⽣育也需要
配套新体系)等⽅⾯。在“共居制“下,同性⽣活在⼀起,可以
选择领“共居证”,共居者的配偶身份受保护;共居者养育或领
养⼦⼥,能够被法律认可并受到监督;共居者的共同财产可以
被认定和切割……
社会在变化,⼈也⼀样,⾯对崭新的、多种多样的亲密关系时,
我们基于制度层⾯的保障,是因为这随之引申出的将会是更多
更复杂的财产、债务、养育等⼀系列权利和义务的履⾏。
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
另外在婚姻失势的今天,⾮婚⽣育保障体系急需被建⽴得更加
完善。从਀到⽣、落户、⽇托的每⼀环节都要⽤社会集体⼒ᰁ
降低难度和成本。让⽣育与繁衍不随着婚姻的衰落⽽共振下⾏。
n 保障未婚⽣育养育权
⾮婚⽣育在欧洲相当普遍,部分原因是这些国家的政府给孩⼦
提供福利和教育补贴,也不歧视单身⺟亲,使得单身⼥性也更
容易抚养孩⼦。这在⼀定程度上促成了这些国家的⾼⽣育率。
⼀⽅⾯,我国需要提⾼结婚率,也有必要改变⽂化观念,要更
加宽容地对待⾮婚⽣育。包括⽴法保护⼈⼯授精、试管婴⼉等
技术辅助⽣殖的孩⼦,⽆条件为⾮婚⽣育的孩⼦上户⼝。让有
能⼒和意愿去独⽴抚养⼩孩的⼥性,公平地享受⽣育的权利和
福利。

n 持续推⼴辅助⽣殖技术
此外,法律也要保障未婚⼥性平等使⽤辅助⽣殖技术的权利,
诸如提供精⼦库、试管婴⼉等。在⼈类社会的未来,辅助⽣殖
技术可能会发ഀ相当⼤的作⽤。此外,治疗不਀不育症的费⽤
也应该纳⼊国家医保。或许有⼀天,随着⼈造⼦宫技术被突破,
胎⼉有可能会在实验室中培育。站在百年后或者更⻓远的未来
看,这可能是减轻妇⼥怀਀负担、防⽌⽣育率进⼀步下降的关
键办法。
n 学前教育的完善
低⽣育率的背后,是⼥性在事业与家庭中做出权衡。多种数据
和研究表明,对⼥性的职业⽣涯影响最⼤的是孩⼦0-3岁的时期,
所以很多国家提供了普惠性的托幼服务来缓解这⽅⾯的压⼒。
根据OECD Family Database(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家庭数据库)
的数据,OECD成员国中3岁以下孩⼦⼊托率平均值为35%。其
中,荷兰、法国、挪威、⽐利时等国家超过了55%,同属东亚
地区的韩国和⽇本分别为56.3%和29.6%,⽽我国⽬前的⼊托
率只有4%,差距还很⼤。
如法国政府不仅免费给每个孩⼦提供幼⼉园服务,⽽且⽇托服
务也是免费的。2.5个⽉到3岁的孩⼦,可以被托管在⼀个⽇托
中⼼。这些⽇托中⼼由地⽅政府和州政府资助,并免费为⾼收
⼊群体之外的⼤多数⼈服务。中⼼每天开放11个⼩时。法国、瑞
典等国在育⼉上拿出1%的GDP扶持,我们建议,如果能建⽴更
普惠的学前教育,诸如从出⽣后、⽉⼦、学前班、幼⼉园等⼀
套国家义务教育体系,将会很⼤程度上帮助家庭分担育⼉压⼒。

尾 声
婚姻,看似是在⽣命演进过程中个⼈抉择与成⻓的烦恼,实际上却
与整个社会紧密相关。婚恋变迁背后是深刻的社会变迁,与⼈⼝、
阶层、技术、信息等整个社会的流动过程息息相关,某种程度上是
个⼈⽣活与社会⼤环境的交织节点,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变化。
纵深来看,婚姻制度不过是⼈类发展出的,应对⻛险,共享资源、
降低暴⼒、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今天,各类市场尤其是⾦融市场
已经⾮常发达,国家福利和契约制度也⽇益完善,⼈们不再需要借
助婚姻才能实现避险或达到资源共享。婚姻的性质变了,是因为社
会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
最后,我们仍想感谢婚姻,它对⼈类发展起了正⾯积极的作⽤,虽
然放眼整个历史发展的⻓河,它可能只是⼈类在⼀个特定阶段⾥的
选择。也让我们继续畅想可能在不远的未来,婚姻以另外⼀种意义
存在于⼈类社会中,⻅证⼈类⾛在更⾃由更包容的路上。婚姻这道
⼈⽣课题,只是选择题,⽽不是必答题。
⽽⽆论是否选择婚姻,我们可能都⽆法逃离碳基⽣物的孤独基因。
科学⾛到今天,给到⼈类的,却是我们要独⾃⾯对宇宙巨⼤的不确
定和不可避免地最终要⾛向衰亡的结局。
加⻄亚·⻢尔克斯曾写过这样⼀句话:“⽣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
独⽴存在。⽆论是我们出⽣、我们成⻓、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
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样存在于⽣命⼀隅。”
⽽⼈类历史上,⽆数先贤们终其⼀⽣为后世积淀的也许只不过是:
让⼈活得更有尊严,更⾃由。

参考⽂献
《⽂明的逻辑:⼈类与⻛险的博弈》陈志武
《⼼灵⾰命:现代中国爱情的谱系》李海燕
《谁住进了养⽼院》葛玫
《中国性少数群体⽣存状况 - 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的社会态度调查报告》联合国
《⼈⼝战略 - ⼈⼝如何影响经济与创新》梁建章
《结婚由我》上野千鹤⼦
《五四婚姻》孔慧怡
《事业还是家庭,⼥性追求平等的百年旅程》克劳迪亚·⼽尔丁
《⽣育制度》费孝通《北欧五国⽣育率回升原因分析 及对中国的启示》陈佳鞠 靳永爱
《孤独经济:城市化、全球化与社交⽹络下的未来》诺瑞娜·赫兹
《改⾰开放以来中国婚姻“私事化”研究》董怀良
《我国育龄妇⼥⽣育⽔平及⽣育模式的变化特点 - 基于第七次全国⼈⼝普查数据 》杨宏娟
《相亲找对象与⾃由恋爱,哪种⽅式组建的家庭更抗⻛险》罗东
《中国未婚⻘年⼈⼝的特征与变动趋势分析 》王磊
《社会转型过程中家庭的变迁与延续》杨菊华 何炤华
《被劫持的私⽣活》⾁唐僧
《再婚与再婚家庭研究 》⾦⼀虹
《何以为家:第⼆次⼈⼝转变下中国⼈的婚姻与⽣育》於嘉
《我国⼤城市年轻⼈⼝的婚姻趋势及其影响研究 - 基于⼈⼝普查数据分析》陈蓉
《中国“城市—镇—乡村”⼈⼝婚姻推迟研究 》⽯⼈炳 柯姝琪
《⾮婚⽣育⾛向何处 - ⽐较视野下的婚育模式变迁》宋健 郑航
《低⽣育率陷阱”⻛险下如何实现⽣育率翻转? - 东亚和欧美的经历及对中国的启示》⻩⽟琴 萧易忻
《婚姻⽣育状况对劳动参与的影响研究》王美艳
《家庭结构、代际关系与婚姻稳定性 - 费孝通“基本三⻆理论”的现代性扩展及其应⽤》张 波 丁⾦宏
《变迁中的中国家庭结构与⻘少年发展》吴愈晓,王鹏,杜思佳
《“ ⽼年漂 ”:现状、 问题与对策研究》吴⾦晏
《1990~2020 年中国的婚育推迟:变化趋势与典型特征》张现苓 盛亦男
《中国⽣育成本报告2022版》任泽平 梁建章
《BOSS直聘中国职场性别薪酬差异报告》
《婚姻挤压与农村代际关系变动》孙新华
《2023抖⾳宠物⾏业⽩⽪书》
《中国⺠⽣发展报告》张春泥,社会科学⽂献出版社
<Evidence of correlations between human partnersbased on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of 22traits and UK Biobank analysis of 133 traits>,Nature Human Behaviour
<Marriage, a Histroy>,Stephanie CoontzAmerican time spent survey, Our word in data
<The Two-Parent Privilege>,Melissa Kearney
<A Theory of Marital Sex Life,Joural of Marriage and theFamily,Supplementary>Chien
LiuGeneral social survey,Nicholas
第七次⼈⼝普查数据、国家统计局、⺠政部⽹站、numbeo《中国⼈⼝普查年鉴——2020》《中国统
计年鉴(2022)》北京⼤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
numbeo数据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为什么时下中国很难出现真正的哲学家 2024-11-16 [68]
诺贝尔奖院士工作站介绍 2024-11-16 [53]
《乡下人的悲歌》读书笔记 2024-11-12 [147]
简单直接:特朗普当选,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这几点 2024-11-12 [166]
特朗普大获全胜,说明美国人对政治正确已经深恶痛绝 2024-11-12 [128]
也许特朗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只看到他们想让你看到的特朗普! 2024-11-12 [132]
特朗普胜选演讲里特别感谢的这位女性是谁? 2024-11-12 [124]
全世界都在蹲特朗普曝光萝莉岛大瓜 2024-11-12 [140]
任正非最新讲话:世界走向人工智能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2024-11-06 [290]
中国教育正走向恶性循环 2024-11-06 [33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