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尽快解决“建、分、管”三道环节的漏洞,保障房总量的增加将会成为地方政府权力自肥、利益输送的盛宴。以公平为出发点的民生之举,最终成为拉大贫富差距的助推器。
在房价居高不下的大陆,不少低收入困难家庭把“安居梦”寄望于廉价保障房上。然而,中央政府高调筹建保障房为他们带来的希望,却屡屡被各地“鸠占鹊巢”式的操作粉碎。
继深圳、海南出现保障房成为富人、公务员的“权力房”之后,杭州又传出诸多社会名流入住“别墅保障房”。尽管不少社会名流已澄清未曾入住,但当地政府在119万平方米保障房大蛋糕中切下最美味的一大块(50万平方米),建造“人才房”吸纳政府官员、企业高管、专家学者、高技能人才等收入不菲的群体,却是不争的事实。
一地要发展经济,建“人才房”吸引各路精英创业,本无可厚非,但不能挤占原本属于低收入困难群体的住房指标。毕竟,保障房具有社会福利功能,对穷困者是雪中送炭。在一个民众期盼“损有余而奉不足”的社会,地方政府却逆向而行,“损不足而奉有余”,为“人才”锦上添花,等于劫贫济富。
此举自然无法与公平分配画上等号,有悖中央大力扩容保障房建设的本意。这不免让人疑惑,大陆的保障房安居工程,已形同一项中央动员、地方响应的自上而下的政治任务,地方政府为何敢虚与委蛇?
无他,利之所趋。相比商品房项目的高利润,保障房工程不仅无利可图,甚至还需要地方政府倒贴配套建设资金,一些曾经高度倚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当然心有不甘。
保障房市场供给机制欠透明之弊,又在客观上给了权力寻租大行其道的空间。于是乎,不是保障房的质或量缺斤短两,就是其项目准入中存在巧立名目的放水。好政策被稀释成伪对策后,“异化”的保障房只能令低收入困难群体无惠可得、愁上添怨。
中国副总理李克强近日强调“保障性住房不仅要建好,而且要分好、管好”,但杭州“人才房”事件表明,保障房政策在地方严重跑偏走样,连“建好”都难做到,更遑论“分好、管好”。
笔者更担心,大陆保障房未来5年将维持高速建设态势,但不少地方政府已视这项中央民生工程为“唐僧肉”,各自打着小九九,不尽快解决“建、分、管”三道环节的漏洞,保障房总量的增加岂不会成为地方政府权力自肥、利益输送的盛宴,进一步强化社会收入不公问题?
以公平为出发点的民生之举,最终若成为背离民心、拉大贫富差距的助推器,当为社会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