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43.3%的人希望成为不劳而获的“傍傍族”说明了什么?
作者:李记 等 | 2010/12/9 17:48:15 | 浏览:1693 | 评论:0

  “傍傍族”:傍权傍财族也。

  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6.9%的受访者确认身边普遍存在“傍傍族”,43.3%的人希望通过“傍”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梦想。清华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肖鹰认为,“傍傍族”日渐增多,其结果只会让我们整个社会越来越失去创新和独立发展的能力。

  想“傍”的人越多,表明社会竞争原本的途径已经出了问题,取而代之的是类似于“傍”的更多的灰色手段。但这种手段的成功,一时成功的是个人,永久受害的是整个社会,还有社会的公序良俗和每一个人心中的公平正义……

傍傍族"恨爹不成刚" 转走"捷径"

  结婚要傍大款,理财要傍巴菲特,办事要傍有权力的人……如今,不少人一门心思地希望借助“捷径”实现个人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类人被称为“傍傍族”。

  与之前的“拼爹”之说相比,新名词“傍傍族”显然更向前发展了一步,它与最近流行的“恨爹不成刚”,成为当下这个越来越浮躁的社会风气和固化的社会现状的生动写照。其实这种依靠他人的“傍傍族”,背后所反映的是根植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投机心理。我们向来都会被各种名目的“捷径”所吸引,从《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到《哈佛少女》再到《炒股圣经》等等,遍布教育、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人们都在纷纷寻求一种可以事半功倍的捷径。捷径的受欢迎,就意味着正道的艰难与曲折了。

  这种“傍傍族”背后所承载的社会负面向导,我们不得不严肃地意识到。一旦一个社会大量的人去寻求外力的作用,必然会导致个体努力的弱化,人们不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成果,而是投机取巧,甚至幻想不劳而获。而假如这样的局势不能得到改善,那么劣币就开始驱逐良币了,社会上大量的岗位被有关系的人把持着,没有关系的人,尽管有较强的能力,却只能一路上在拼搏,步履维艰蹒跚而行,然后看着身边那些可能碌碌无为的平庸者甚至是无能者,仿佛乘坐着快速直达车,从自己身边呼啸而过,难以望其项背。平庸者上位之后,优秀者就将更难有出头之日,如此,恶性循环便形成了,一个个既得利益者或者既得利益集团便拔地而起。

  令人感到无奈的还有,现实就像是一只凶猛的庞然大物,大部分的人在它的前面都无能为力,只能任其摆布。而在这样的境遇下,人们经过长期不正之风的浸淫之后,就会造成人格上的价值观分裂:我们讥讽不正之风,自己办事却忙着找关系。我们愤怒,不一定是因为觉得不公平,而是觉得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我们不是想消灭这种不公平,而是想让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有利位置。正如之前《人民日报》刊发文章说的,从“你是哪个单位的”的骄横,到“我爸是李刚”的张狂;从“蚁族”艰难的处境,到对“阶层固化”的焦虑;从个别地方招录干部子女的红头文件,到“拼爹就业”背后的无奈,我们看到了现实的凌厉与梦想的苍白。

  很显然,这样的发展态势,使得整个社会呈现了一种向下的“负发展态势”,在这样的态势下,社会发展的脚步必然会节节后退,社会的活力就会被堵塞,最终变成一潭死气沉沉的静水。而重塑这种社会的活力,唯一的办法就是疏通这种堵塞的机制,放开社会流动与竞争,具体到社会机制改革层面,便是约束权力的活动边界、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具体权利等等,依靠透明、公开、法治等手段,塑造机会均等的相对公平公正的社会大环境。

“傍傍族”得的是什么病?

  应该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此次调查,是前不久另一次调查的纵深与扩大:据11月1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9% 的受访者坦言身边真正的朋友很少,其中 6.7% 的人表示自己几乎没有真正的朋友。上次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拜金主义横行”让友谊变味、很多人交友是出于利益考虑——这句话的“扩大”注解就是,不仅在交友方面,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过分倚重傍款傍权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

  正如报道中相关专家说的那样,通常而言,“傍”是一种常态。但是,当“傍”一方面使傍人者无底线地丧失起码的尊严与人格,另一方面使被傍者过分地滥用权力与财富破坏规则、损坏秩序时,“傍”影响到的绝不仅仅是民众价值观的颠覆、独立精神的缺失、创新能力的低迷,而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社会病”。

  比如,当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奋斗无法实现梦想”、“所有人都在傍,我不傍会吃亏”时,“傍”注定会消解为数众多年轻人的价值观、奋斗观。不少人自感是弱势的社会,是稳定预期失调、规则被严重破坏等系列社会问题的外显,而众多的年轻人“为理想而奋斗”的方式不再是个人努力,而是试图通过“傍”的捷径凌驾于规则与秩序之上。

  调理并治疗过分倚重傍款傍权带来的系列“ 社会病”,已刻不容缓。原因很简单,“傍”风横行表明,在我们社会的一些方面和领域,常态的规则与秩序已经成为摆设——很多人傍款傍权,不过是试图和有钱有权者一样,享受他们能够获得的摆脱规则、秩序“束缚”的特权快感。而清理规则、重整秩序,无疑是消除重傍款傍权带来的系列“ 社会病”的良方。

李记

“傍傍族”背后折射多重现象

  这是一个族字流行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族员,甚至是多个族的族员,比如上班族、蚁族、隐婚族、月光族……现在,在这些族之外,多了个“傍傍族”。傍是一个贬义色彩的字,一听到傍,人们想到的就是依赖、依附、依托,其实,我们更该探讨的是傍权族、傍款族。 

  傍权的背后,折射了多重社会现象。首先,凸显了权力的非凡之处。正是权力具有巨大的附加值,人们才去傍,否则为何不傍无权无势之人?权力的确不凡。经济学家赵晓研究发现,过去几年中收入增长最快的都是与权力相关的群体,如果把权力作为中心点,那么收入分配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怪圈”——离权力越近的阶层收入增长越快,离权力越远的群体收入增长越慢。

  其次,这凸显了权力具有或隐或显的“杀伤”力。在权力无时不在的侵袭中,要么孤独地被边缘,要么与权力结缘。当大家都在傍,你不傍,你就处于被动地位;当权力具有威力,决定着前程,就不得不傍。

  最后,这更凸显了边缘群体的无奈诉求。学者称:“‘傍’的背后,体现的是‘边缘人’的弱势心理。人都需要被认同和肯定,但许多弱势群体想成功却没有资本,想结群却没有归属。正是这种巨大的不安全感,才会让这些人一味地想去依靠他人。”在这种傍中,其实也不是谁想傍权就能傍的,此时的傍,只是一种渴望和表达而已。

  我们更该追问的是为何要傍权?如果权力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如果掌握权力的人刚正不阿、两袖清风,人们何苦要傍权?

王石川

探究

功利者的信条

  世人之于权贵,心态可谓复杂。一方面,“仇富情结”天然作祟,往往下意识表露鄙夷、批判,俨然一副正义卫道士姿态;另一方面,“权力-金钱”崇拜根深蒂固。权钱至上,悄然成为最实际的普世价值。功利主义甚嚣尘上,各阶层无不为世俗目标奔走钻营。在此语境下,“傍”便很可以理解:后一种情绪,使得此类行为得以大范围出现;而前一种情绪,最终让“傍傍族”备受关注、背负更多负疚。在别地,“傍”只会被视作个体选择,而非社会公共问题。但在此时此地,“傍”却是刺痛人心的敏感话题。这,无异与国人文化性格特殊性勾连万端。

  始终以自我矛盾的视角看待权钱,注定无力形成抵制“傍文化”的舆论压力。由此,“超五成人称身边存傍款傍权者”,着实不足为奇。“傍傍族”似乎理由充分:“权贵者太强势,不傍难出人头地”。很是悲情,一副不得已而为之的可怜姿态。但需要厘清的是,任何道德进化皆非一个确定性过程,而取决于共同意志裁决、有赖社会成员推动。所以,强势者恒强、弱势者恒弱,未尝不是民众纵容的结果。当所思所盼,只是如何“借树乘凉”,“大树神力”注定愈发强化,以致更多人委身追随。如此循环,流俗以恶。

  的确,为“傍”找一个容忍借口太过容易。同样,“傍”何以成势,也不是难于解释的问题。关键是,怎样看待此一趋势,继而如何决定态度与对策。仅仅将乱象归因为形而上、抽象的社会不公,而全然无视个体平庸的推波助澜,想必难以体现这个时代的智识与担当。理性人的抉择,当是与权贵败德者保持距离。严守道德律,倒逼出一套文明社会规则。

然玉

评判

公平竞争缺失令傍傍族泛滥

  虽然傍现象的泛滥成为民众共同的现实观感,但无论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傍与被傍都是一种高度稀缺的资源,而不是一种人人唾手可得的资本。想要成为人们争相傍取对象的人必须要拥有被傍的实力,譬如权力,又如财富;而想要成为傍傍一族的人必须具备可与所傍对象相交易的资本,譬如亲情,又如姿色,再如金钱。

  在傍傍族看来,虽然每一个人都有傍的想法,但并非每一个人都拥有傍上的实力。因此,傍傍族并非“只能如此”的弱势群体,而是一种在弱势群体里相较强势的群体,所以,“不懂傍傍族的心酸”的说辞只是一种矫情的辩解。

  不可否认,傍傍族并没有完全消解奋斗的意义,而只是将奋斗引往一条看似捷径却充满危险的歧途。他们客观上成为权贵文化横行的帮凶。傍傍族具有明显的负面示范效应,它向后来者宣扬的不是规则的胜利,也不是努力奋斗必然通向成功的可能,而是钻营取巧、出卖自己、抓住权钱的重要性。

  于是,公众的心理越来越犬儒,他们反对特权并不是为了废除特权,而是希望自己成为实际的特权掌有者;他们反对不公平并不是废除不同平,而是力图使自己站到不公平中的有利位置上;他们戏谑傍傍族并非看不起傍傍族,而是希望自己也能获取成为傍傍族的资本。

  从傍的心理到傍上的可能性,是从泛滥的傍文化到泛滥的权文化之间的转移。傍文化就像权文化的影子,只要有不受制衡的权力,就有随处可见的寻租空间,也就有投机取巧的傍傍一族;只要潜规则不能被规则所取代,只要阳光照不到权力的黑匣子,傍与被傍之间的利益同盟就不会告破。只有权力和金钱仍然是支配社会运转的实际力量,公平竞争的可能性还在襁褓之中,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傍傍族的队伍。

张凯阳

担忧

别让更多人失去拼搏动力

  “傍现象”背后有着“肥沃的”土壤,有着浓厚的社会环境。我们注意到,近些年来,由于贫富差距的加剧,生活困难群体的人格尊严越来越难以维护,即使是最公平的“上升通道”的求学改变命运之路也越来越窄。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国民只要傍着国家就能够生活得很安逸,因此他们仍旧能够保持巨大的竞争力与创新能力,因为人们有一种独立自主的个体精神的支持。但在我国,“傍傍族”日渐增多已使我们整个社会越来越失去创新和独立发展的能力,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这种“别人都能傍,我不傍就吃亏”等心态加入“傍傍族”的行列,必将会越来越使权力和金钱在社会上运作自由,必将会使权力寻租等不公正社会生态更严重,必将会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自我拼搏奋斗”的信念和动力,也必将会严重吞噬社会创新和独立发展的能力,在竞争日益激烈,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的现代国际社会,这显然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相关部门绝不能再对此漠然置之了。而这些,显然需要从校正“无所不能”的权力及“人治”现象等尽快做起。

张东阳

反思

草根梦想何以寄托

  可以说,公众对“傍傍族”的心理是纠结的,但又可能在不经意间成为“傍”的主体,因为离开了这一选择,个体无法做出更为理性的选择。正如专家所说:“傍”的背后,体现的是边缘人的弱势心理。巨大的不安全感,才会让这些人一味地想去依靠他人。

  事实上,个体对“傍”的选择并非是天生的,有些甚至是非主动性的,而是现实压力使然。当“靠自己的能力难以实现梦想”和整个社会中投机心理盛行时,为了生存,为了未来,除了“傍”,谁能给他们第二种选择呢?在社会上升空间日益狭窄,上升渠道越来越逼仄、改变命运的几率越来越小的当下,个体不成为“傍傍族”,又能成为什么呢?

  家庭社会资本的不均等是“傍傍族”出现的重要原因。家庭社会资本是家庭所能拥有的各种社会关系、社会网络的总和。以家族制和差序格局为特点的社会结构使我国成为一个人情社会,这必然使那些社会资本匮乏的家庭与阶层处于劣势地位,缺乏向上流动的机会与通道。更要命的是,出现了特殊利益集团对其他阶层权利严重挤压相伴随的事实。

  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中,优胜劣汰是常态,这不仅能够使下层阶级的优秀分子实现阶层流动,上层阶级更新血液,也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但在我国社会中,已经出现了权力阶层对于政府部门与国有企业的垄断与世袭,贫困阶层子弟只能在非正规部门工作,甚至无法寻觅正常的工作机会,并且,随着垄断与不公平竞争的加剧,逆淘汰机制进一步强化,贫困阶层子弟想通过竞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更加渺茫,最终导致了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都向优势群体集聚的怪象,出现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而这恰恰是“傍傍族”出现的社会原因。

  因此,在看到“傍傍族”有“可能使得社会人脉关系的作用越来越大”和“使社会失去创造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进行反思,给更多的个体以不进行“傍”的理由。否则,在社会上升空间日益狭窄的当下,我们只能坐等“傍傍族”的大量涌现乃至进入恶性循环之中。

  傍傍族是对阶层固化无奈抗争的信号。因此,指责“傍傍族”不如反思草根梦想何以寄托,不如给他们的理想以安身之地。

朱四倍

警醒

别追捧“傍的成功”

  “傍傍族”的产生是一则生动而现实的寓言,“傍”这个词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够讽刺性,可在逼仄的现实下,在艳羡着别人的成功时,我们都有想“傍”的阴暗心理。只是谁都避而不谈,妄图保持“独立之精神”,其实内心对“傍”既爱且恨,彼此心照不宣。你不“傍”,别人就捷足先登,结果只会让更多人上了“傍”的贼船,这次调查是43.3%的人想“傍”,下次会有多少呢?

  没钱没权者什么都要傍着,而有钱没权者要傍权,有权没钱者要傍钱。怎么说,反正“傍”就是一种交换,缺少了透明的监督,没了良性制度的保障,资源与机会转入地下,所谓的“傍”代替了竞争,成为了机会的分配方式。石家庄的造假书记王亚丽,傍大官直至副处级,终于落马,而江西玉山县委书记王学山,傍大款成为了阶下囚,这些傍的例证,无不警示“傍”是一种灰色的手段,这种成功只不过是制度的毒瘤,众人不该追捧。

熊伟强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说说东林党和阉党 2024-04-23 [31]
爱因斯坦说,这是他一生所犯的最大的错误 2024-04-23 [48]
他打造的“外星人”太蛮荒了,让人怀疑他是不是真的见过外星人 2024-04-23 [25]
套一套公式,看看你能活多久? 2024-04-23 [85]
刘少奇排名在周总理之上,可是周总理一个电话,否决了刘少奇的提议 2024-04-20 [229]
3个方法,避免这种“有毒情绪”毁掉自己 2024-04-20 [107]
这几种鱼尽量少吃,重金属可能超标! 2024-04-20 [110]
爱因斯坦:我从未试图在任何场合取悦别人 2024-04-20 [80]
“学术量化的结果,不可能让庸人变大师,只可能让大师为应付数量而沦为庸人。” 2024-04-20 [68]
真正抑郁的人一个共同特征:他们比正常人显得更正常。如果你发现自己抑郁了,一定要把自己救上来。 2024-04-16 [144]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