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生物医学
关键字  范围   
 
《科学》:缺氧才是大脑常态!科学家首次发现大脑经常短暂缺氧,运动可将缺氧负担减轻52%
作者:代丝雨 | 2024/3/29 11:07:37 | 浏览:669 | 评论:0

毫不夸张地说,大脑可能是最需要氧气的器官。别看脑子体积不大,实际上它消耗的氧气可以占人体总摄氧量的20%,大脑供血中断几秒人就会失去意识,缺氧数分钟就可能致命。

按常理说,如此需要氧气的大脑应该时刻保持充足的氧气供给吧?

不!其实“缺氧”才是大脑的常态!怪不得上班经常脑袋晕晕

今日,哥本哈根大学科学团队在《科学》杂志发文,研究者们利用的全新的成像技术记录了小鼠清醒状态下大脑的供氧情况,发现大脑竟然存在自发的、间歇的缺氧区域。

大脑缺氧经常与认知下降联系到一起,不过别慌,研究者们还发现,运动能够将缺氧负担减少52%!

《科学》:缺氧才是大脑常态!科学家首次发现大脑经常短暂缺氧,运动可将缺氧负担减轻52%
论文题图

这么大的事儿,怎么今天才发现啊?

其实对大脑做氧成像难度还是比较高的,既往方法时空灵敏度比较低,很难精确地记录。研究者们开发了一种新方法(GeNL),利用了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酶与发光底物作用,信噪比很高,能够记录活体动物的皮质氧张力(PO2)。

总之先来看点美丽动图。

《科学》:缺氧才是大脑常态!科学家首次发现大脑经常短暂缺氧,运动可将缺氧负担减轻52%
成像原理

《科学》:缺氧才是大脑常态!科学家首次发现大脑经常短暂缺氧,运动可将缺氧负担减轻52%
随着氧张力变化生物发光强度(BLI)变化

将小鼠呼吸的氧气浓度从20%增加到40%,生物发光强度(BLI)增加了200%,氧浓度降至50%,BLI也下降50%。

连续监测麻醉小鼠大脑BLI,研究者发现了有趣的现象。在静息状态下,小鼠大脑的氧张力竟然是高度动态化的,经常表现出局部瞬时的氧张力下降,持续时间从几秒到几分钟不等。反映在图表上,这种短暂缺氧的曲线边缘清晰变化急剧,研究者把它称为缺氧口袋(hypoxic pockets)。

《科学》:缺氧才是大脑常态!科学家首次发现大脑经常短暂缺氧,运动可将缺氧负担减轻52%
小鼠脑内常见缺氧口袋


《科学》:缺氧才是大脑常态!科学家首次发现大脑经常短暂缺氧,运动可将缺氧负担减轻52%

这明明灭灭的光,就是脑子在缺氧……

缺氧口袋的出现其实相当频繁,在20分钟的记录中,缺氧口袋就出现了200±22次,覆盖面积达到观察视野的2.43%±0.02%,缺氧口袋的持续时间平均48.2±1.0秒。

这个持续时间远小于之前常用氧成像方法的成像间隔,难怪之前都没有相关发现。

缺氧口袋经常在同一个位置反复出现,经研究者计算,大约每7分钟,在同一个位置就会出现一次缺氧口袋。

在缺氧口袋期间,小鼠脑氧张力可低达11mm Hg,已经低于18mm Hg的皮层缺氧阈值了。

研究者发现,缺氧口袋更常出现在小静脉附近,且与局部血红蛋白浓度变化有关,研究者猜测缺氧口袋的出现与局部毛细血管流动缺失有关。

血管舒张可以短暂地增加血流量,那么这是否能减少缺氧口袋呢?研究者通过提升二氧化碳浓度诱导小鼠血管舒张,发现这的确能够将氧张力提升118.4±0.3%,每平方毫米每秒出现的缺氧口袋从3.9±0.1个降低到了2.3±0.1个,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后数量又回升到4.7±0.1个。

使用异氟烷扩张血管也能够起到类似的效果。

《科学》:缺氧才是大脑常态!科学家首次发现大脑经常短暂缺氧,运动可将缺氧负担减轻52%
高碳酸血症和异氟烷都可以扩张血管、减少缺氧口袋

以上数据来自麻醉小鼠,清醒小鼠又如何呢?

成像结果显示,清醒小鼠缺氧口袋数量比麻醉小鼠少17%,持续时间相对更短、振幅不变,但是这些缺氧口袋的面积却增加了41%。

醒着怎么不是一种昏迷呢

研究者认为,在清醒状态下氧张力表现出了更高的动态性,可能反映了清醒状态下更高水平的神经元活动和血流变化。

《科学》:缺氧才是大脑常态!科学家首次发现大脑经常短暂缺氧,运动可将缺氧负担减轻52%


综合缺氧口袋的面积、持续时间和幅度计算缺氧负担,研究者发现,与静息状态的清醒小鼠相比,跑步中的小鼠缺氧负担减轻了52%。

不是,跑步不耗氧的吗,这下氧气越少氧气越多了。

不过,研究者尝试刺激了麻醉小鼠的胡须,这能激活毛细血管充血,也能减少35%的缺氧口袋。陷入沉思……睡觉的时候挠我痒痒是否可以给大脑充氧……

总之,我现在觉得脑子好像不能呼吸了,写完这段就出去跑一下下……

相关栏目:『生物医学
蹊跷!美国亚裔女性多种癌症发病率飙升!医生也无法解释原因… 2025-04-02 [81]
这个部位越粗,寿命就越长!不是大腿!赶紧自测一下吧 2025-04-02 [37]
我是哈佛大学急诊科医生,长期大量服用这三类药物,或将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脑损伤 2025-03-27 [153]
《自然》:mRNA疫苗打造超长待机抗癌T细胞!RNA新抗原疫苗可激活胰腺癌中的T细胞,激发针对胰腺癌的长期免疫活性 2025-03-27 [111]
英国同卵双胞胎颠覆实验:狂吃脂肪 VS 猛炫碳水12周,结果震惊所有人! 2025-03-22 [205]
在海外,“倒爷”撑起创新药半边天 2025-03-22 [198]
背薄一寸,年轻十岁! 2025-03-10 [578]
人类首次发现逆转衰老的“总开关”!科学家揭秘细胞返老还童密码 2025-03-07 [701]
《自然》重磅发现:阿司匹林还能阻止癌症转移!作用机制找到了 2025-03-07 [651]
斯坦福神经科学家:认知训练是一生要做的事,给普通人的认知训练手册 2025-03-03 [804]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黄奇帆:今后10年,中国经济将发生5个历史性变化 :为了在外太空住,人们都设计过怎样的房子?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