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生物医学
关键字  范围   
 
怪不得他总是get不到你!Neuron最新:两性基因的神经环路不同,导致共情行为存在性别差异
作者:Swagpp 梅斯医学 | 2024/3/30 11:02:24 | 浏览:671 | 评论:0

多喝热水。

哦,嗯,对。

你又怎么了?

都是我的错,行了吧。

你要这么想,我也没办法。

......

——摘自《最令人反感的吵架语录》
眼熟吗?看着上面这些话,是不是血压都上来了?像不像你和对象吵架时的经典台词?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感觉到男女生共情能力的差异,甚至吵完架还需要和对方解释一下自己“为啥生气”。
所以,男人的共情能力真的比女人差吗(还只是借口)?
共情,又称同理心,可以简单理解为:换位思考、感受他人情绪、理解他人处境的能力。用一个经典的歌词来描述,就是“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
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Martin Hoffman便总结了7项心理学研究后发现,女性往往表现出更强的共情水平。
与此同时,两性差异不仅体现在共情力的强弱程度,还在共情后的反应上。Nature上曾发表过这样一项有意思的研究,发现:对于女性来说,无论是喜欢还是讨厌,当对方受伤时都能感同身受;而男性确实也可以共情喜欢人的受伤,但相反的是,当看到自己讨厌的人受伤时,却激活了脑内的奖励回路,甚至感觉“被爽到了”?!
怪不得他总是get不到你!Neuron最新:两性基因的神经环路不同,导致共情行为存在性别差异

男女性在看到喜欢/讨厌人受伤时的大脑表现
看来“太直男”的话语或行为真不是演的。但为什么会出现两性共情能力的差异呢?
近日,来自中山大学脑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从大脑中神经回路中找到了答案,揭示了“为什么男女之间的共情能力不同”。该研究发表在Cell子刊Neuron上。
研究发现,对于其他“鼠”的痛苦,雌性和雄性小鼠会发出不同的嗅觉暗示,而这些暗示物会进一步激活梨状皮层(PiC)中不同的神经回路,唤起观察“鼠”的性别两态性移情行为,即不同的性别会表现出不同的移情行为——雌性会表现出更强的社会偏好,而雄性则会过度地自我梳理。
怪不得他总是get不到你!Neuron最新:两性基因的神经环路不同,导致共情行为存在性别差异

DOI:https://doi.org/10.1016/j.neuron.2024.02.001
为了分析雄鼠和雌鼠的共情表现,研究者设计了一个让它们分别目睹同伴经历疼痛的测试(WCP)。在WCP测试中,两只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小鼠被放在同一房间内,其中一只被注射了醋酸从而诱导其经历疼痛,而另一只则作为观察者。
有意思的是,研究者观察到:在测试的前5分钟,雌性/雄性小鼠均表现出探索行为,并与“正处于疼痛中”的同伴产生一定互动。
但5分钟之后,雌性和雄性小鼠则表现出了不同的行为特征。雌性小鼠会对疼痛的同伴产生更多的社交接近和嗅探行为,并在房间里停留更长的时间;而雄性小鼠则表现出渐进式和高水平的自我梳理行为,而非社交偏好。
也就是说,当目睹同伴经历痛苦时,雄性和雌性小鼠出现了明显的共情差异——雌性会持续和同伴互动,而雄性则更多地focus在自己身上。
怪不得他总是get不到你!Neuron最新:两性基因的神经环路不同,导致共情行为存在性别差异

目睹笼子里同伴经历疼痛的小鼠的性二态共情行为
事实上,小鼠是依靠嗅觉暗示物(Olfactory cues)感知到同伴的“疼痛”,而非视觉和听觉。当小鼠通过嗅觉感知到对方后,会进一步激活脑内PiC的不同神经回路,从而驱动观察者的性别特异性行为。
具体来说,雌性观察者的梨状皮层至前边缘皮质环路被激活,即PiC→PrL通路,从而诱发对“痛苦”同伴的社会偏好;相反,雄性观察者主要激活梨状皮层至内侧杏仁核环路,即PiC→MeA通路,引起过度的自我梳理行为。
研究者进一步比较了性别间差异表达基因(DEG)的数量。结果显示,在PrL突触神经元中,雌性小鼠有着更多的基因上调;而在MeA突触神经元中,雄性小鼠有着更多的基因上调。而这些具有性别差异表达的基因,在突触形成、传递和离子转运方面均有着明显的富集。
更准确地说,雌性的PiC→PrL通路和雄性的PiC→MeA通路源于两个独立的PiC神经元群,它们有着完全不同的基因表达特征,受到不同的转录因子和性激素调控,这也是两性共情能力大相径庭的原因。
怪不得他总是get不到你!Neuron最新:两性基因的神经环路不同,导致共情行为存在性别差异

两性共情能力差异的原因
综上所述,这项实验从分子、细胞和回路水平上揭示了共情能力的性别两态性——当感受到同伴的痛苦时,雌性小鼠往往表现出更强的共情能力,以亲近和安慰的方式来表达关心;而雄性小鼠虽然能识别疼痛,但只通过自我梳理来表达这种共情,因此很难给疼痛中的同伴带来安慰呢。而这种差异并非偶然,而是源自不同的脑内神经回路。
所以,情侣吵架时常说的“真不理解你的脑回路”还是有科学依据的,这时候不如各退一步呢~

参考资料:
[1]Hoffman ML. Sex differences in empathy and related behaviors. Psychol Bull. 1977 Jul;84(4):712-22. PMID:897032.

[2]Singer T, Seymour B, O'Doherty JP, Stephan KE, Dolan RJ, Frith CD. Empathic neural responses are modulated by the perceived fairness of others. Nature. 2006 Jan 26;439(7075):466-9. doi:10.1038/nature04271. Epub 2006 Jan 18. PMID:16421576; PMCID:PMC2636868.

[3]Fang S, Luo Z, Wei Z, Qin Y, Zheng J, Zhang H, Jin J, Li J, Miao C, Yang S, Li Y, Liang Z, Yu XD, Zhang XM, Xiong W, Zhu H, Gan WB, Huang L, Li B. Sexually dimorphic control of affective state processing and empathic behaviors. Neuron. 2024 Mar 1:S0896-6273(24)00085-0. doi:10.1016/j.neuron.2024.02.001.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38430912.

相关栏目:『生物医学
蹊跷!美国亚裔女性多种癌症发病率飙升!医生也无法解释原因… 2025-04-02 [81]
这个部位越粗,寿命就越长!不是大腿!赶紧自测一下吧 2025-04-02 [37]
我是哈佛大学急诊科医生,长期大量服用这三类药物,或将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脑损伤 2025-03-27 [153]
《自然》:mRNA疫苗打造超长待机抗癌T细胞!RNA新抗原疫苗可激活胰腺癌中的T细胞,激发针对胰腺癌的长期免疫活性 2025-03-27 [111]
英国同卵双胞胎颠覆实验:狂吃脂肪 VS 猛炫碳水12周,结果震惊所有人! 2025-03-22 [205]
在海外,“倒爷”撑起创新药半边天 2025-03-22 [198]
背薄一寸,年轻十岁! 2025-03-10 [578]
人类首次发现逆转衰老的“总开关”!科学家揭秘细胞返老还童密码 2025-03-07 [701]
《自然》重磅发现:阿司匹林还能阻止癌症转移!作用机制找到了 2025-03-07 [651]
斯坦福神经科学家:认知训练是一生要做的事,给普通人的认知训练手册 2025-03-03 [804]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