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徐庆全:谒华国锋陵
作者:徐庆全 | 2024/4/9 10:45:31 | 浏览:582 | 评论:0

2024年3月31日,自驾到太原,稍事休息,就是计划中的交城县华国锋陵园。

不是非要赶在清明期间,而是时间刚刚好。

我和他非亲非故,隔着辈,差着代,还差着阶层——他曾是“英明领袖”,我一介草民,再次来这里,只是带着对他曾经的那段历史的敬意。

第一次来是感受,不是拜谒

我第一次来这里,是2011年4月中旬。不是特意要来,而是在太原出差,听到了建设中的华国锋陵园的喧闹,就来感受一下。

华国锋要归葬家乡,交城县在建华陵,我在那一年2月就听说了。

华国锋生于1921年2月16日,卒于2008年8月20日,享年87岁。2011年2月16日,是他的90诞辰,有一个民间性质的纪念会。几个对华有研究的学者参加,华的两个儿子苏华、苏彬也在。大家从不同角度谈了华的历史贡献。我在会上就华的一件小事有个十来分钟的发言,前几年网上还有视频,现在似乎不见了。

在这次纪念会上,我听苏华说,华生前对百年之后事有安排:让我回交城,回卦山吧。那里树多,清净。小时候在那儿长,打游击也在那儿。

2008年8月,华去世后,夫人韩芝俊和子女向中央提出请求,中央批准。9月,苏华和家人来到交城卦山,为华国锋选择墓址。

苏华说,当时选址,我们有个“四不”原则:不占用耕地,不破坏文物,不破坏环境,不与民争地。最终,选中了卦山南麓的荒山石坡。省上和家乡人都欢迎华叶落归根。

徐庆全:谒华国锋陵

(华陵就在这个广场内,外边没有指示牌。摄于2024年3月31日)

陵园由省建设厅主导,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2009年动工兴建,现在基本完工了。今年8月20日,在华逝世3周年祭日,举行骨灰安放仪式。

不料,在这一年的清明节,仍在建设中的华陵,却引起了一番喧闹。

清明节期间,回家乡祭祖的当地人,出于对华国锋的敬仰,纷纷来到建设中的华陵祭奠。网络时代,有图有新闻,传得很快。于是,有人根据图片,或者道听途说,认为华陵太排场了,耗资巨大。交城县有关领导出面答复,认为传媒质疑不实,对耗资和规模一一亮出数据。双方你来我往,很是喧闹。

我来太原出差时,传媒的喧闹基本结束了,但我还是到了交城县卦山,想亲眼看看。

到建设中的华陵入口,就看到不少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拦别人,也拦住了我;后来,工作人员就索性在入口拉起“封锁线”。

正门不让进就找后门,好在,后山是敞开的,我看可以绕山到华陵。到处在建设,有路,绕山倒也不费劲。到了主建筑群,就看到花岗石墓碑底座。这时,还是被工作人员发现。

在承诺不用手机拍照后,才被允许可以有限制地“看看”。所谓有限制,就是这位人员和我一起看,限制我用手机;问啥他也不讲,还不允许我问别人。

一起下得山来后,我问他华的旧居在何处,他那在山上公事公办的脸有了温暖,甚至充满了善意。我想,这张脸才应该是家乡人对待华国锋的正确表情吧。

他充满歉意地说,希望你以后来,那时我们就不会限制你了。这次真是抱歉,网络应付不过来,多多理解。

我说,陵园有多大,花多少钱,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搞清两条:第一条,为什么家乡会舍得斥巨资(假设网上说的是真的)为他修陵园?第二条,修好会不会有人来看,来纪念他。

他说,对得呢,“北京人”看得明白呢。

其实,家乡人比我看得更明白。尽管交城县乃至山西省在华陵的修建中承受了很大的争议和压力,但他们不退缩,坚持干。他们知道,他们这位乡贤活着时受的委屈太多了,现在盖棺论定了,在陵墓上可以还他一个公道。

关于对华国锋的评价

如果从1976年10月6日算起,到1981年6月30日,华国锋执政也就四年多的时间。1981年6月底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问题决议”,列为四年,并作了“历史结论”。这个结论被学者概括为“一正四负”:

徐庆全:谒华国锋陵

(立在入口处的醒目的各种“禁止”标示)

“一正”:“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有功,以后也做了有益的工作”。

“四负”:一是“推行和迟迟不改正‘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压制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二是“拖延和阻挠恢复老干部工作和平反历史上冤假错案的进程”;三是“在继续维护旧的个人崇拜的同时,还制造和接受对他自己的个人崇拜”;四是“对经济工作中的求成过急和其他一些‘左’倾政策的继续,也负有责任”。

2008年8月,华国锋去世后,中央给的“生平”有了改变:“一正”有所加强,说他在粉碎“四人帮”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对于“四负”也基本上抹掉了。譬如,关于平反冤假错案,不再说他“拖延和阻挠”,而是“开始复查、平反冤假错案”;关于经济工作,不再说他“求成过急”,而肯定他“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经济建设各项工作”;至于推行“两个凡是”、压制真理标准讨论等等说法,则未置一词。

应该说,这个“华国锋生平”,基本符合当年历史事实。可惜的是,华生前没有得到这样的结论。

不过,从民心的角度讲,人们对华国锋的历史贡献已经逐渐认识,已脱离那个“决议”的框架了。这里我说两个可比的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1982年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按照中央的要求,华应该给大会写个检讨性质之类的东西,以换取大会选举时当选中央委员。而两年前,华是党主席、军主席、总理一身兼,中央政治局常委。华没有写。一些与会代表有不满,私下有议论,华能否当选中央委员似乎成了问题。胡耀邦出面作了工作,1500名代表,有900多人投了华的票,华当选,一直干到十四届。

第二个场景是:1997年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选举中央委员时,对华没有要求,对代表也没有要求,爱怎么选怎么选,华却以全票重新当选为中央委员。此时,华已经76岁了。选票公布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十五年,历史上说是弹指一挥间;民心和民意的转变,则是一个不短的距离。不过,人们终究开始重新认识华了。

2011年2月16日,华国锋90诞辰。2月19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署名文章《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一生——纪念华国锋同志诞辰90周年》,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在2008年“华国锋生平”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一条一条捋出华国锋在历史的贡献。我前文中说到的“盖棺论定”,就是指的这个。我想,交城县人修建华陵的底气,也来自于这个“盖棺论定”。

2021年2月,华国锋百年诞辰,中央召开了隆重的纪念会。中央领导人的讲话中,对他的历史评价,也更加客观,他的历史地位也不再含糊。他执政的五年,是“拨乱反正”的五年,他在其中的历史作用也看得更加清楚了。

第二次来也不能拍照

按理来说,中央为华国锋百年诞辰隆重纪念,交城县华陵应该带着热情迎接赶来拜谒的人,但是,实情并不如此。

3月31日中午,我驾车到卦山。右手边是卦山风景区,有华国锋“山水交城”题字,左手边是“吕梁英雄广场”。“华国锋陵园”没有单独标牌,就在这个广场内。

进“吕梁英雄广场”门来,门前有提示牌,大致几种不准,其中一条是:进景区内,不得携带手机和照相机。入口的旅游广播,也播放着同样内容。入口的工作人员要求游客,将手机和相机存放在柜子中。那柜子还很先进,刷脸开门;出门时,在外面再刷脸取手机和相机。

徐庆全:谒华国锋陵

(我在停车场用相机拍摄的陵墓一角)

我问工作人员:为什么不可以带手机和相机?我远道而来拜谒,请允许我拍摄几张照片回去留作纪念。

工作人员倒是热情:这是规定啊,我们是按照规定来的。我问哪里的规定,她说,上级。

“上级”是个万能的词,一旦与这个词相遇,那是没有结果的。我只好按照规定办了。

不能照相,连一束鲜花或者花篮都不能携带,我不能说家乡人对华不厚道,只能说“上级”的各项规定不太人性、不太人道。我不知道别的游客心情如何,出了广场门后,我就有了“归兴随流水,伤心对落花”的感慨。

2011年4月,我来,因为陵园在建设中,因为有传媒的喧闹而被限制“看看”,没有留下照片;2024年3月31日,13年过去了,我依然不能留下照片。不让带手机和相机进陵园这项规定,是仅限于清明节期间,还是常年都有效?我不知道。

2008年8月20日,华国锋去世后,我为《中国新闻周刊》写过一篇“急就章”式的纪念小文。我说,华国锋是“沉默的老人”。远离政坛近30年来,他未发表过回忆录、文章或谈话,就是在出席党代会场合被海外媒体追问时,也只是讲几句不着边际的话。他“刻意与历史绝缘”。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与历史绝缘”的还有交城。1977年交城在全国声名大振,得益于那首改编的《交城山交城水》民歌,“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游击队里有咱的华政委”,“华主席为咱除四害,毛主席的接班人我们爱戴”,从历史唱到现实。不过,随着华从权力核心去职,交城也与老人一起陷入沉默。

如今,华国锋已经去世快16年了,从“华国锋生平”到《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一生——纪念华国锋同志诞辰90周年》,再到2021年中央隆重的百年纪念会,历史已经给了这位老人以公正的评价。

华国锋已经在历史中站立了,为什么他的陵园还要遮遮掩掩,不能大大方方地开放?在他的陵墓前献束花、拍个照留个影作纪念,还会触碰什么“雷”?交城县还需要“与历史绝缘”?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10余年,辗转多地读博,终于迎来高光时刻!她用2张图,发了一篇Nature! 2024-04-28 [15]
一个历史学教授的感悟是:我们所说的历史,多半靠不住 2024-04-28 [53]
托马斯·奥格登:对崩溃的恐惧和没有活过的人生(Fear of Breakdown and the Unlived Life) 2024-04-26 [86]
海伦·文德勒逝世丨批评家是如何炼成的? 2024-04-26 [76]
丹尼特:哲学是认知科学的一部分 2024-04-26 [79]
许倬云: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逐渐一步步往下走,真是吊诡的现象 2024-04-24 [148]
杨祖保教授:在跌宕的分离世界中提纯的高科技 2024-04-24 [107]
沈志华教授应邀主讲“对冷战起源的再思考” 2024-04-24 [156]
康德诞辰三百年|苏珊·奈曼:为什么这个世界仍需要伊曼纽尔·康德 2024-04-23 [121]
两个老头儿写的神奇算法,统治了全世界! 2024-04-23 [183]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