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真是太会戳痛处了。
4月10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Fitch)将我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理由是中国公共财政风险增加。
财政部立即就惠誉下调我主权信用评级展望有关问题进行答记者问,说明情况。
其实,惠誉下调我国评级展望不奇怪,奇怪的是财政部专门对此进行回应。
翻看一下历史,无论是美国,还是我国,对评级机构下调评级展望可能会关注,但是不至于对此召开发布会进行回应。
只有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真正下调主权评级了,相关的官员才会站出来怒喷他们。
比如,2011年8月份,标普下调美国主权评级,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就直接站出来喷他们,结果17天后标普的总裁离职了。
2017年,穆迪和标普相继下调我国主权评级,财政部也表示“很遗憾”,认为他们的方法、逻辑和思维,不符合我国特殊国情。
2023年8月份,惠誉又下调了美国主权评级,美国财政耶伦也第一时间站出来驳斥,称惠誉此举太武断,且不合时宜。
……
这种影响力巨大的评级机构,在调整评级的时候,都会提前跟相关的人员进行沟通。
比如2011年标普的团队,就跟美国财政部的官员频繁沟通,邮件、电话、现场调研等等,奥巴马当时还很乐观,觉得美国评级不会被下调。
哪想到前一天晚上,标普的团队非常不爽地离开了美国财政部,结果第二天就把美国评级下调了,然后直接把奥巴马惹毛了。
也就是说,在主权评级被下调之前,其实财政部的人员是知道的,而且下调主权评级的影响也十分巨大,因此会站出来反驳。
这次没下调评级,我们为何就主动站出来,驳斥惠誉呢?
因为惠誉太会戳痛处了!
先看一下,惠誉下调我们评级展望的具体理由:
1、近年来巨额财政赤字和不断上升的政府债务,侵蚀了财政缓冲。
2、未来几年经济增长,财政政策越来越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会使债务不断上升。
3、支持中期财政整顿的措施尚不明确。
……
再看一下,我们反驳的论据:
1、惠誉主权信用评级方法论的指标体系,未能有效前瞻性反映财政政策的正面作用;
2、我国在处理地方债方面,采取更多更实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
3、下一步,……不断加强地方政府法定债务管理,进一步推动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见效,严格违规违法举债问题监督问责……
跳出双方的论战,其实我们只需要看一条:债务能否持续下去。
有一个现实是,最近几年,我们债务发行规模确实太大了,两三年就上一个台阶。
2017年地方债发行43581亿元
2018年地方债发行41652亿元
2019年地方债发行43624亿元
2020年地方债发行45525亿元
2021年地方债发行74898亿元
2022年地方债发行73676亿元
2023年地方债发行93374亿元
短短几年,每年地方债发行规模就从4万亿,上升到7万亿,再上升到9万亿。
2024年新发行的地方债规模尚未结束,但是初步统计后,还是9万亿靠上。
最近两年,我们又额外增加了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水利建设特别国债等等。
注意,这是每年地方债的发行规模,总的地方债规模(余额)已经超过了40万亿。
一句话,这几年国债发行规模确实在迅速膨胀。
问题是什么呢?
1、融到的钱,相当大一部分都用于还旧债和利息了。
大家可能会想,我们发行了这么多地方债,地方融了很多钱,应该有钱搞投资、搞建设、搞经济了吧。
其实,不是的。
未来几年,地方债集中到期,因此发债融资的钱有相当大一部分,都被用来偿还之前的债务,以及利息了。
这一块的占比高达30%-40%。
还有一大部分地方债,用于各种日常运营成本。
也就说,发了那么多债,融了那么多钱,真正用于拉动经济的资金其实并不多。
2、债务融资并未真正得到市场检验,有点像是左手倒右手的游戏。
2023年,我们的地方债大幅增加了2万亿,然后市场上表现相当风平浪静。
如果全是市场上公开标售,那么这就说明,我们的债务融资得到市场认可。
问题是,我们的债务融资并非全部市场化的。
截至2023年末中国央行总资产45.7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相比2022年扩表约四万亿元。
仔细看结构,其实主要就是MLF扩张的厉害。
之前都是1800亿左右,但是去年搞了2.5万亿,一下子增长了10几倍。
如何理解?本质上就是QE。
MLF是什么?
央行给商业银行的借款,商业银行为啥需要MLF啊,因为他们的流动资金都去认购城投债,以及其他国债去了。
结果就是,国债发出去了,但是央行基础货币扩大了。
虽然央行没有直接买国债,但是它只是借助商业银行这个渠道而已。
行者孙,者行孙,变一变,都认不出它是孙行者了?
QE是什么?
站在国家的角度,其实就是左手倒右手的游戏,就是“财政部”倒给“央行”嘛。
为何说惠誉太会戳痛处呢?
1、惠誉讲的很多都是实话。
比如未来的经济拉动,大概率就靠财政刺激,而货币政策主要就是为了配合财政融资。
这也是我们一直的观点。
2、惠誉的行为会吸引关注,让很多人关注到财政可持续性问题。
经过前些年的科普,大家对货币政策的理解其实足够了,但是对财政规则和财政政策的理解还太缺乏。
大家只有模糊的概念,什么债务灰犀牛等等,但是每一个财政动作,它具体有哪些影响,还不能深刻理解。
而惠誉的动作,直接会让大家关注这一块。
3、关键是什么呢?债务这个游戏,靠的只有信心,经不起敲打。
国际上有个债务警戒线,60%。即债务规模占GDP的比重不超过60%。
问题是什么呢?这不是一个铁律,每个国家承担债务的能力不一样。
比如非洲某些国家,政府债务负债率只有50%,还没到国际警戒线,国债市场就崩溃了。
货币贬值、恶性通胀等等,搞得经济一地鸡毛。
但是,有些国家的政府债务负债率远远超过了国际警戒线,国债市场丝毫没受到影响。
而且他们还敢不断加息,丝毫不担忧债务的利息负担。
比如美国,政府债务杠杆率早在2010年就告别了60%的国际警戒线,现在超过了120%。
日本更夸张,政府债务负债率已经飙升到220%了,还是没啥事。
现在,我们国家的政府债务负债率什么情况呢?
大家的统计口径不同,有的说79.4%,有的说91%,有的说108%等等。
不管哪个水平,现在这个债务游戏还能玩下去。
但是,我们究竟还能发多少地方债,谁也不知道。
大家比的就是信心。
为何民众对美国、日本政府债务的承受力那么高,而民众对非洲国家的政府债务承受力就这么低呢?
区别就是大家对它们政府的信心不同嘛。
但是,无论是美国、日本的债务游戏,还是非洲国家的债务游戏,本质都一样,都很虚,都是空中楼阁,都经不起敲打。
动一个国家的债务信仰,就相当于掘它的祖坟。
而惠誉调降主权评级,就是掘祖坟。
所以说,惠誉真是太会戳痛处了,逼得我们立马进行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