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地球变暖,需要脱碳? 科学骗子摆下的一道乌龙
作者:如松 | 2024/5/4 12:17:28 | 浏览:453 | 评论:0

次贷危机之后,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将天文数字的财政资源投入到了脱碳项目之中,我在不同的场合都说过,这些投资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一旦未来证明这些投资方向是错误的,就完全没有投资收益,进而产生天文数字的死账烂账,最终,这沉重的负担都会以高通胀的方式落在家庭身上。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科学家已经摆了一次乌龙。

今天,人们都知道有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厄尔尼诺现象又称为圣婴现象,直译为“男孩”;拉尼娜是反厄尔尼诺现象,又称为圣女现象,直译为“女孩”。既然男孩和女孩都有了,谁是他们的母亲那?它就是气象和海洋学上的“太平洋十年涛动”(PDO),PDO就是我们所说的拉马德雷现象,而“拉马德雷”一词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就是“母亲”。由此可知拉马德雷现象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紧密相关。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至30年。冷位相时期强震多发,气候也有变冷的趋势,而暖周期则相反。

1946年至1977年是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周期,是强震多发周期,当然也是一个比较短期的冷周期。

根据1971年丹斯加德等人发表的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谱分析成果表明,地球气候有10万年轨道周期性变化,其中9万年为冷期,1万年为暖期,他们的研究结论是目前的地球正面临从暖期到冷期的转折。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广大的气候学家认为十万年轨道周期中的冷周期正在到来,未来将是“第四小冰期”,而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环境研究所布赖森等人甚至认为地球正非常缓慢地进入另一个大冰河期,以至于一批欧美的著名学者聚会于美国布朗大学,专门召开了一次“当前的间冰期何时结束和如何结束”的研讨会,出于对所面临气候变冷威胁的忧虑,会议的两位发起者甚至还向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写信发出警报。

地球变暖,需要脱碳? 科学骗子摆下的一道乌龙

今天我们知道,这是一场典型的乌龙事件。这次的变冷不过是拉马德雷冷位相周期的气温下降,时间也比较短,从80年代开始地球就又进入了升温周期,到现在,人类反而开始忧虑温室气体造成的气候变暖。

那么,现在忧虑温室气体造成的气候变暖,会不会成为又一次的乌龙事件?我个人认为是必然的。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简称IPCC,提供给我们的数据是,人类活动每年向大气中释放超过300亿吨的二氧化碳,这个数字远超过火山喷发每年所释放的大约1.8亿吨二氧化碳。然后就告诉我们人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太多了,是造成气候不断暖化的直接原因,所以需要脱碳,各主要经济体为此投入大量的资金就成为理所当然,也就变成了一种义务,这就是一些左派的叙事逻辑。

但有些事情媒体一般是不会报道的,德国马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克里斯蒂安•比尔教授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2010年发表了两份研究报告,他们的测量数据显示,大气中每年约有1230亿吨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被吸收并固定下来,其中热带雨林的贡献率为34%,热带稀树草原的贡献率为26%,两者合计占60%。中国科技部公开报道中采用的数字是,光合作用每年吸收掉的二氧化碳高达7000亿吨。虽然各个场合所采用的数字并不一致,但都远远超过人类活动每年所释放的二氧化碳。

植物每年固定的二氧化碳多于包括人类活动和火山活动在内的自然活动所释放的二氧化碳,说明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趋势依旧还在持续中,这个趋势就是地球表面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史: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下降——这是长期持续的,而海洋和地球的地质变化等因素又会造成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反弹——这种反弹往往是比较快速的,从下图中可以看到这个典型的特征。

下图是IPCC在2021年重建的晚奥陶世(约4.5亿年前)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特征。4亿年前和2亿年前,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浓度出现两个高峰,大约是2000ppm,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持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二氧化碳固定了下来,这就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反复波动下降,最低曾经达到180ppm。如果二氧化碳浓度很不幸地下降到接近于零,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就消失了,人类的使命也就结束了,因此二氧化碳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所必须的气体,美国等国家将二氧化碳定义为污染气体本身就是值得商榷的。只是到了我们正在经历的人类文明时期,地球开始再次转暖,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浓度也开始反弹,近现代以来加速反弹,到2019年已经反弹到409.8 ppm,这个浓度比工业革命前的280ppm大约高出了45%,但如果从地球历史的角度来看,依旧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上。


地球变暖,需要脱碳? 科学骗子摆下的一道乌龙
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浓度反复波动,有时甚至剧烈波动,这是一种常态。然而到了今天,科学家们不断向大众强调,人类每年向大众释放了超过300亿吨二氧化碳,但却基本不会报道植物光合作用每年所固定下来的二氧化碳数字,也不考虑还没有人类出现时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浓度也是反复波动的,然后就武断地说,是人类活动释放了太多的二氧化碳导致地球变暖,就需要脱碳,这就是传说中的科学骗子吧。

既然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下来的二氧化碳数量远超过人类活动和目前火山喷发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可近现代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又确实在明显升高,这些多出来的二氧化碳到底从何而来?

上面的探讨中,我们将目光聚焦在大气和人类生活的范畴,这本身就是一叶障目。在整个地球的碳体系中,大气和人类生活中的碳只是很少部分,甚至是微乎其微的一部分。

海洋是二氧化碳的巨大贮存器,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火药桶,海洋中二氧化碳的存量是多少哪?只要存储在海洋中的碳释2%,就将使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加一倍!

这个释放过程当然与温度有关,在1 个大气压下,海水温度从0℃升高为25℃,每克海水就可以释放约1 cm3体积的CO2,释放量与残留量的比值约为1:1。

结论是,海洋温度只要略微升高,就可以剧烈地提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温室效应就会剧烈增强,气候就会转暖。

也就是说,我们正在经历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以及气候暖化,更主要是海洋升温的结果,人类活动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对气候暖化或许有影响,但仅仅是十分次要的因素。

白垩纪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大约是1亿4550万年前至6550万年前,当时地球上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出现了剧烈的上升,今天的科学研究结果就显示,海洋温度上升就是造成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剧烈上升的根本原因。

另外一个造成地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剧烈上升的原因很可能是地球地质活动形成的火山喷发。

近现代,地球每年通过火山喷发释放的二氧化碳大约是1.8亿吨,但地球历史上多次出现火山密集喷发的时期,喷发的密度和强度比现在高的多,就会释放巨量的二氧化碳,这当然也会导致地球表面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迅速上升,这些二氧化碳从何而来?当然是从地球内部,所以,地球内部是一个比海洋更大的碳源,这个碳源也会根据自己的运行规律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

大气中所含的碳与海洋和地球内部相比,只是整个地球体系中极少的一部分,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是人类活动释放了太多的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并造成地球暖化,并不科学。

既然海洋温度上升会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那么,海洋温度上升的机制又是怎么形成的哪?

现在,为此建立了海洋锅炉效应和海底藏冷效应。

海水中因为含有平均约3.5%的盐分,所以它的最大密度约出现在摄氏负2度左右,恰好与海水开始结冰的温度很接近。两极临近结冰的海水密度最大,源源不断地沉入两极海底,自转离心力使较重的海水向赤道海底运动,形成全球巨厚的海底冷水层。由于太阳辐射不能进入这个领域,“冷”被安全地封存在海底,冷水领域还不断扩大。赤道海水表层热水在上、冷水在下,垂直方向只有热传导、没有热对流。随着海洋冷水区的不断扩大和赤道海洋表层热水区的不断缩小,赤道和两极的温差也不断加大,形成中、高纬度地区的冰盖和冰川。这个过程是海底藏冷效应(注:关于海底藏冷效应的这段定义摘自杨学祥教授的文献)。

在海底冷藏效应的作用下,当冰盖和冰川不断前进的时候,这就是我们俗称的冰进,就会对太阳辐射形成更强的反射,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阳能量会越来越少,就会导致气候转冷。在这个过程中,海洋还要从大气中不断吸收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减弱,进一步推动气候转冷。

反过来就是海洋锅炉效应,冰退让地球接收到的热量增加,海洋温度上升会加速释放二氧化碳形成更强的大气温室效应,这就是气候暖化。

至于如何形成冷至暖的转换、或形成暖向冷的转换,与地球的内在活动规律有关,这是过于复杂的理论问题,就不再继续论述。

为什么在地球历史上的一些时期火山会密集喷发?火山喷发的烈度也更高,这基本还是人类的未知领域。

总而言之,无论是海底藏冷效应与海底锅炉效应的互相转化,还是火山喷发平静期与剧烈期的转换,显然都与地球能量释放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综合上述内容,再想想过去十几年各主要经济体将大量来自民众的税收资源投入到前景并不确定的脱碳之中,是不是可以用“蠢货”来形容?

人类必须保护环境,这是所有人的义务,发展新能源也是正确的,这可以丰富人类的能源来源和出行手段,但人类如果认为自己是地球的主宰,就只能证明自己的愚蠢,保持谦卑之心,才能与地球更好地相处。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为什么时下中国很难出现真正的哲学家 2024-11-16 [64]
诺贝尔奖院士工作站介绍 2024-11-16 [50]
《乡下人的悲歌》读书笔记 2024-11-12 [145]
简单直接:特朗普当选,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这几点 2024-11-12 [164]
特朗普大获全胜,说明美国人对政治正确已经深恶痛绝 2024-11-12 [126]
也许特朗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只看到他们想让你看到的特朗普! 2024-11-12 [129]
特朗普胜选演讲里特别感谢的这位女性是谁? 2024-11-12 [119]
全世界都在蹲特朗普曝光萝莉岛大瓜 2024-11-12 [137]
任正非最新讲话:世界走向人工智能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2024-11-06 [279]
中国教育正走向恶性循环 2024-11-06 [318]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