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封建制”是腐朽落后的
专制独裁的“皇权帝制”又先进在哪里呢
春秋战国以降,中国历来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即“皇权帝制”,“一人治天下,天下奉一人”,何来“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一说呢?
显然,很多人对历史的认识并没有对政治制度和社会形态严格加以区分,将中国自秦至清的漫长历史统统称之为“封建社会”,为其贴上“专制”“独裁”“落后”“腐朽”“黑暗”的标签,让“反封建”的口号顺理成章、理所当然成为进步的宣言。
所谓“封建”,本为“封土建国”“封爵建藩”,“命于下国,封建厥福”。封建制的基本内涵是世袭、分权的领主经济、贵族政治,国家政权形式是分权制,分封土地,在封地上建立起大大小小的封国。各个相对独立的王国城邦有自己的土地,自己的臣民,自己的军队,自己的政权系统;王位世袭,封王自己任免属下官吏;实权在下、虚权在上,凌驾于各个封国之上的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共主,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不过是名义共主权力的体现而已。
封建制似乎多少还有些权力分散制衡的“民主”意味,与希腊城邦制异曲同工。每个城邦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拥有自己的政府、法律体系和公民身份。强调公民参与、城市中心性和自治权力,实则民主制度的起源。所以,封建城邦制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中国,黄帝为封建之始,至周封建制度始备,在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亦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影响至今。
而后,秦至清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权力因素的作用远远大于文化和经济因素。自秦商鞅变法之后,国家权力就成为两千年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社会塑造国家权力,而是国家权力刻意建造了一个单一的社会形态,这个社会就是“皇权专制社会”,而非“分封建制社会”。所以说,秦王赢政统一了六国,亦灭了封建制,扼杀了中国的“民主”萌芽。
那么,秦始皇又是如何使“封建制”走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呢?
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政权之下,各个封国与共主之间关系是松散的,天子只是一个形式,实际的权力在封王手里。后来,由于封国势力的强盛和共主权力的衰落,封国或者“末大不掉”,或者“问鼎”于共主,或者彼此纷争混战。正如一个大家庭,众兄弟长大成人,互相斗殴争夺,老父亲却无能为力,谁也管不了谁,谁也不让着谁。
于是,“反封建,求统一”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人民渴望摆脱分裂混战的灾难而希望统一,具有野心的封国统治者为了满足“主宰天下、唯我独尊”的权势欲而对武力统一蠢蠢欲动,战火纷起,硝烟弥漫。
思想家们也抓住人心所向的历史机遇,极力游说统一学说:孔子主张回复到西周天子治天下,诸侯治本国的统一;墨子宣扬大禹时兼爱非攻的统一;而韩非却是独树一帜,提出“集一切权力于君主一人”的统一。
韩非的“中央集权专制”理论恰与野心家秦王赢政一拍即合,当赢政读到《孤愤》《五矗》后暗自窃喜,感叹:“吾见其人,与之一起,死无恨矣!”,“一人治天下,天下奉一人,唯我独尊”这样前所未有之美事着实让赢政兴奋不已,统一六国,势在集天下权力于一人。
殊不知,完成统一大业后,丞相王绾却建议说:“既各诸侯国已经被统一了,燕齐荆等地边远,不立诸子置王于这些地方,就难以镇守。”王绾意在恢复西周分封制,仍是“封土建国”“封爵建藩”,其实质是分权。
显然,向往“唯我独尊”的秦始皇对这一建议并不感兴趣,于是召集“群臣”廷议。绝大多数的人都赞同王绾的意见,唯独廷尉李斯表示异议,他说,西周王最初分封同姓子弟“甚众”,后来日子长了,骨肉之情不仅疏淡了,而且彼此之间相攻如“仇髓”,周天子也制止不了。现在好不容易统一了,各地设立郡县,不给“诸子功臣”裂土封侯,只是给以“公赋税重赏赐”而已,这样天下容易控制,得以“安宁”。
秦始皇很赞赏李斯的见解,他说,以往“战斗不休”使天下人“共苦”之,是何原因呢?就是因为分封了许多“侯王”,如今已扫平了诸侯王,取得初步的安定,又要恢复分封制,等于是培植分裂混战的势力,要“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抓住了人们对300多年来分裂混战深恶痛绝的心理,实现大一统的同时,亦灭掉了中国早期的封建制,建立起中央集权专制,自称“朕”,命为“制”,令为“诏”,真正成为中华之主,万乘之君,天下奉一人。而后的历代皇帝,牢牢抓住“集权专制”两千多年不撒手,成在集权,败于专制,周而复始。
究竟是“集权制”好,还是“分权制”好?
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掌权者谁都想要集权,因为只有集权,才能专制,只有专制,才能“唯我独尊”。而诸王臣子总想着分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谁不想手里有权呢?
其实,实行分权制,未必如秦始皇、李斯说的那样危险,不然,为什么西欧从黑暗的中世纪走出来比中国还要快呢?实行集权制,也未必如王绾说的那样不好,不然,怎么古代中国经济文化会一度居于世界前列呢?
集权制是刚性的,积极作用大,消极作用也大,正因先头的积极作用大,所以后来的消极作用也大。分权制是中性的,积极作用小,消极作用也小,正因先头的积极作用小,后来的消极作用也小。
所以,如果说代表分权的“封建制”是腐朽落后的,那么专制独裁的“皇权帝制”又会先进到哪里去呢?
后来的中西方历史发展经纬是:
分权势必会民主,民主大概会创新,创新将推进革命。不然,为何会有“文艺复兴”呢?
集权势必会专制,专制大概会暴政,暴政将逼迫民反。不然,为何会秦“二世而亡”呢?
如果要人民自己选择,我们就会选择既不是集权制,也不是分权制,而应是集权制与分权制相糅合的一种制度,集中里有民主,民主中有集中,维护主权,尊重人权。面对外敌与灾祸,集中权力,举全国之力从容应对。面对内部治理,权力制衡,让权于民,而不要秦始皇一个人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