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杭州市委党校放出了个招聘岗位,招3个博士生,要求35岁以下。有网友说试水报了个名,结果接到电话,工作人员说,报名的有150多人……
我们的博士招生在2017年后便进入了快车道发展,2019年之后每年增幅在10%左右,到2022年为止,5年的时间直接暴涨了50%。
01 博士不再是“稀缺物种”
随着多所高校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发布,与往年相比,学校计划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人数,再次增长。2022年时博士招生13.9万,2023年15.33万,之后每年还将以10%的增长率增加, 2024年估计在16-17万之间。目前全国在读博士生61.25万人。
今年开始,前几年扩招的博士生开始毕业了,博士学历贬值也随之到来。博士不再是“稀缺物种”,市场对博士的需求也逐渐趋向饱和。
大部分博士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集中在教职领域,但学校的条件也越来越高。一线城市比较好的学校,至少要求,名校毕业、手里有顶刊、年龄不能超过35岁,背后还要有大佬给撑腰,缺一不可。即便如此苛刻的要求,大家仍是挤破头的进。去年可以拿到30万安家费的岗位,今年只能拿到10万,还有很多学校已经严重饱和,不再放出教职岗位了。拿到的也大多数是月薪6K的讲师这类岗位,面临的各种考核压力并不小。
好多今年无法就业的博士只能选择去做博后,但是要知道,今年只是博士扩招后毕业的第一年,往后的每一年都会越来越艰难。所以,各位不要再装睡了,学历贬值这件事,是板上钉钉的了。
02 “70后”的子女都在干嘛
你们周围接触到的年轻人都在干嘛?最近这段时间以来,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朋友、同事聚会,我发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明明就不是学习哪块料,从小花了大价钱补课一顿鸡,考不上本科,念专科,专科毕业了专升本,统招考不上念民办,就是一路拖,不考虑之后的饭碗问题,关键是,家里也没矿。
2.好不容易家里各种托关系,找了个工作上了一两年班,明明是工作能力不行+情商低,不缺哪补哪,非要归咎于学历不行,要回去考研考博,再折腾一遍,家里也是没矿那种。
3.除了不去想怎么养活自己这个问题,其他什么都干,今年说考研、明天说考公、后天说想出国、法考、CPA、教职……每个都说要考,也不去好好考,就是拖着,家里也并不是说多富裕。你要问考不上有什么打算呢,也没有。
以上几类年轻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家里并没有说很富裕,就是一般家庭,大概有着70后的父母,是家里的独生子。你说他们不富裕呢,孩子穿的用的都不差,要啥家里都给买,你说富裕呢,家里是真的没有啥可以继承的家产。你说他们不焦虑呢,平时见面吃饭也会说这些问题,心里都有数,你说他们焦虑呢,却明明知道问题,但是不去解决他,任由孩子就这么拖着、耗着。
认识个朋友是高中老师,是为了普及高中教育的那类高中。他说,发现班里的学生都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家长也是。明明就达不到念高中的水平,非要上高中,刚入学还说我们要考985、要考211,但实际上,数学物理这种学科,班里大部分都是考20几分的水平,你也不能怪他们,确实是真的听不懂,也学不会,因为基础太差了。但是家长都有个执念,必须上高中、考大学。
03 正视学历贬值这件事
但事实上,学历贬值这件事已经越来越直观了,就算你真的有能力去无限卷学历,他也不可能成为你进阶的唯一钥匙了。学历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不给你家庭本身的资源拖后腿了。但是真正能正视这个问题的家长有多少呢。
我曾经算过一笔账,如果你很早就发现并承认孩子不是学习那块料,尽早止损一切补课花销,把这个钱投入到自己的事业、生意上,哪怕是前些年的时候,你买套房,至少现在,要么孩子能继承个小生意做,要么他自己有套房住,这个钱也算没有白白浪费打水漂了,好像都比无尽的拖下去要强。
周围接触到一些算是“二代、三代”的年轻人,不同于大众心理的那种形象,他们大多数其实很能吃苦,又懂人情世故,对于任何困难心态上都比较乐观且稳定。并且,他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也不是大众以为的那种“精英教育、贵族教育”,吃喝玩乐样样行,要啥有啥,随便躺平。他们的长辈在对于子女教育这一块,更不是好好学习才是唯一出路。
未来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个更加不确定的环境,但可以确定的是,学历绝对不再是考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了,无限制的不去规划、正视这个问题,将会拖垮这一代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