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生物医学
关键字  范围   
 
大脑为啥要删除 3 岁前的记忆?真有不能看的……
来源:丁香医生 | 2024/6/4 12:40:41 | 浏览:399 | 评论:0

科学上有个说法叫童年失忆症(childhood amnesia),指人类无法记得 2~3 岁前的事。

估计有不少点进来的大朋友,别说 2 岁、3 岁,甚至 4 、5、6 岁发生过啥,都不太记得。

别为失去的记忆而忧伤,因为那些画面并不太美好……

不受控制地拉屎撒尿,还搞自己一身

大脑为啥要删除 3 岁前的记忆?真有不能看的……


被巨人一样的爸妈支配,无力反抗只会无能狂嚎

大脑为啥要删除 3 岁前的记忆?真有不能看的……

拖着鼻涕到处跑,爬两步就摔个屁股墩

大脑为啥要删除 3 岁前的记忆?真有不能看的……


在各种不堪回首中,可能还夹杂着一些不能言说的……嗯……

反正就是一堆现在想起来会原地尬死,或者原地吓死的事情。

但好好的脑子,怎么知道该不该删?它为什么就启动了「一键清除」程序呢?


遗忘过去

或许是大脑为你好


记忆能力,是大脑重要的功能之一,人类至今也没完全研究明白。

幼儿时期那些没记住的经历,可能有很多原因和机制,例如:
婴儿没有「自我意识」,也就记不住「我」发生了什么;
没有掌握语言,也无法理解意义和时间,单纯的「看见」很难被记住;
每天的吃喝拉撒玩过于平淡,没有记住的必要;
前额叶等脑区没有成熟,真的记不住也想不起来;

……


大脑为啥要删除 3 岁前的记忆?真有不能看的……


无论是哪一种机制,背后或多或少都与一个关键词有关:遗忘。

遗忘,其实是大脑的厉害之处。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高配置的硬盘,还没出生就已经拥有了极强大的性能。如果以神经元个数来算,14 周时,大脑就达到了人生巅峰。

那时候的你,长这样:

大脑为啥要删除 3 岁前的记忆?真有不能看的……


但记忆靠的不是神经元细胞数量,而是神经元之间的链接。

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全世界都是新鲜而未知的,眼睛接收到光,耳朵听到声音,皮肤感受到抚摸……所有的感觉都转化成神经电信号,大脑每时每刻都在记录这些新奇的信息,产生上百万个突触链接。

从婴儿到两三岁的孩子,整天东摸摸,西爬爬,大脑疯狂输入信息,形成了丰富而纷乱的神经网络。

大脑为啥要删除 3 岁前的记忆?真有不能看的……
36 周的胎儿、新生儿、3 个月、6 个月、2 岁时,大脑的神经突触网络

研究发现,3 个月的婴儿就能记住一个视觉刺激(例如人脸)长达 24 小时,半岁以后就能记事儿了。

3 岁儿童的大脑皮层约有 10^15 个突触(1 千万亿)。而一个成年人大概只有 10^14~5 x 10^14 个(100 到 500 万亿)。

说明大脑并不是没有记忆机制,而是主动把这些记忆清除了。

冗杂信息太多,电脑会卡顿,脑子也一样。

大脑为啥要删除 3 岁前的记忆?真有不能看的……


突触越多并不代表记忆力更好、脑子更聪明,反而因为太乱,调取和记录信息变得低效,信息之间互相争夺感官资源,注意力难以集中。

于是一场刻在基因中的,驱动大脑「降本增效」的突触修剪开始了。

这个过程很像磁盘整理 + 垃圾清理 + 智能迭代升级。大脑留下主要的神经网络,删除大多数杂乱低频的链接,以支持未来的发展。这个过程被称为「突触修剪」。

大脑为啥要删除 3 岁前的记忆?真有不能看的……
2 岁、4 岁、6 岁儿童的神经突触网络,很明显,随着年龄增大,变得「清晰简单」很多


或许儿时的你,觉得幼儿园初恋是珍贵的记忆,但基因里的祖传密码却告诉大脑,这些垃圾记忆如果不删,这脑子以后就不好使了。

大脑变得越来越高效节能,儿时的记忆也随着成长逐渐消散,剩下一些画面和情感碎片。

有些事情

其实从未被忘记


虽然长大的你我,早已想不起幼儿时期的种种经历,但那些看到的画面,听到的声音,接受的照顾,其实早已深深融入了身体,成为了「我」的一部分。

外界各种信号传递到大脑,刺激对应脑区的发育。

家人的笑脸,逗弄的玩具,轻声的呼唤……丰富的刺激对于大脑发育至关重要。

它们帮身体训练出了视觉、听觉、运动、语言、空间感知等优秀的系统,让成年的我们,哪怕一个人在外漂泊,也能独立生存,照顾好自己。

大脑为啥要删除 3 岁前的记忆?真有不能看的……

不断重复的小事,影响着我们的习惯、偏好。

走路、穿衣、用筷子、上厕所……很多事情是怎么学会的早就忘了,但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中,这些曾经很难的事通过程序性记忆(内隐记忆)被保留,无意识中身体自动就会行动起来。


最初的乳汁,添加的辅食,婴幼儿时期的味觉、嗅觉偏好会一直持续,传承了家族的饮食选择,深深记住了「家」的味道。


大脑为啥要删除 3 岁前的记忆?真有不能看的……


更重要的是,和亲人的互动,构建了我们对于「爱」的感受。

肚子一饿,嘴里就能吮吸到温热乳汁;难受哼唧,伸来一双手轻轻抚摸;屁股湿湿臭臭,有人及时擦洗清爽;睡醒发呆,总有熟悉的笑脸和听不懂的话语……

虽然 3 岁前吃喝拉撒这些糟心事现在啥都不记得了,但就是在这些琐碎的事情中,我们与家人开启了人生最初的互动。

如果需求迟迟得不到回应,或总被否认,我们对这个世界,对别人,可能会带有更多的不信任和警惕,会更独立、依赖自我。

如果在互动中获得了更多安全感和自信,我们会更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探索这个世界。

具体的细节可能早已彻底遗忘,但在被照料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关注和回应,让我们记住了被拒绝的痛苦,被呵护的甜蜜。

也让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与世界,与爱人,与自己相处。

大脑为啥要删除 3 岁前的记忆?真有不能看的……


遗忘,是成长必然的代价。

童年很遥远,记忆很模糊,那段时光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或许真的被大脑彻底删除,永远找不回来了。

但在我们的大脑深处,仍深深印刻着那个孩子的影子。

大脑为啥要删除 3 岁前的记忆?真有不能看的……


题外话

说真的,看到身边一两岁的小宝宝,不是在吃奶、拉屎,就是在犯傻、放屁……作为旁观者觉得挺可爱,如果带入一下是当事人……忘了真的挺好的。


只是现在的孩子有点惨,童年发生的糗事,脑子虽然都忘了,但全存在爸妈手机里了哈哈哈哈。

大脑为啥要删除 3 岁前的记忆?真有不能看的……

大脑为啥要删除 3 岁前的记忆?真有不能看的……

大脑为啥要删除 3 岁前的记忆?真有不能看的……

大脑为啥要删除 3 岁前的记忆?真有不能看的……


你还记得的,儿时最早的记忆是什么呢?

大朋友小朋友们,儿童节快乐 ヽ(°▽°)ノ✿


参考文献


[1] Madsen H B, Kim J H. Ontogeny of memory:An update on 40 years of work on infantile amnesia[J].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2016, 298:4-14.

[2] 《儿童发展心理学》

[3] Do we have brain to spare? - PubMed

[4]Craik F I M , Bialystok E . Cognition through the lifespan:mechanisms of change. [J].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2006,

10(3):131-138.

[5]《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

[6]《A Child's World:Infancy through Adolescence》

相关栏目:『生物医学
科学家首次拍到:人睡着时清洗大脑全过程,震撼 2024-06-24 [19]
父母的创伤会通过基因遗传给你? 2024-06-24 [18]
博士用自己的血一天喂3000只蚊子,终一作发Nature揭示“蚊子怎么只咬你” 2024-06-16 [63]
为走出抑郁状态,我做了这几方面调适 2024-06-16 [57]
猫咪怎样启发了人工神经网络的诞生? 2024-06-16 [76]
从生命到人工生命:未来生命形态会是怎样? 2024-06-08 [225]
Science 重磅!开山论文被锤造假 2 年,通讯作者终于承认了,全球 18 年研究白费? 2024-06-07 [254]
美国首富将自己冷冻50年,原定2017年被唤醒,如今怎么样了? 2024-06-07 [289]
生物计算:超越图灵模型的细胞计算机 2024-06-07 [273]
这些夜晚在你身体上“狂欢”的神秘生物,与你的健康息息相关 2024-06-07 [251]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