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某天下午,我和孩子们闲聊,刚上9年级的大姜,说了一件让我大跌眼镜的事:
大姜:今天课上老师问大家,在家里都会看些什么书?结果有人说,我已经几年没看过书了。
我诧异:什么书都不看吗?
大姜:嗯,除课本外,“为兴趣而看”的书,一本都没看过。
我:他这样的,很少见吧?
大姜:我们班有4、5个吧,都说平时从不看书。老师说其他班也类似。
我:那你们下课那么早,他们大半天都干什么?
大姜:看视频、打游戏呀!
作为诗人和哲学家之乡,“德国人爱阅读”这件事,在中年以上群体中,可能还是事实。
在青少年中,早已成了事过境迁的“老黄历”……
大姜班里总共20来个学生,也就是说,大概20%的人“从不阅读”。
2023年年底,我在《德国之声》上看到一条新闻:
比萨PISA是"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的缩写,是国际上最大规模的中学生学习能力比较研究。
所考察的,是15岁中学生对阅读、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掌握情况。
自2000年以来,每三年进行一次。
在2000年的第一次评估中,大概有20%的9年级德国学生(国内初三)的阅读和计算能力,只能达到小学水平。
当时共有日本新加坡等32个国家参加评估,经济实力名列前茅的德国,只占到22位。
整个德国社会受了极大震动,这之后10年,德国做了很多改革,并在后来的评估中有了明显进步。
不过因为师资短缺,移民儿童失学率高,从2010年起,德国整体教育质量又开始下滑。
疫情期间,由于网络教学设施跟不上,绝大多数公立学校几乎放弃了网络教学,再次加剧了教育质量的恶化。
2022年进行的最新一次比萨评估中,德国中学生的水平跌到了历年最低……
一次聚会中,碰巧遇到一个文理中学副校长,聊起这件事,她说她看到的德国中学生中,大概有1/3的人阅读、数学能力不过关。
从业30年,她觉得现在的德国中学生水平,可以说是“每况愈下”。
话说我早就对德国教学水平有疑虑:
在疫情期间,大姜他们学校作为国际学校,网络教学的软硬件设施相对较好,但因为老师们不堪重负,大姜每天只有3-4节网课,二姜一般1-2节。
而身边上公立学校的朋友,都说孩子基本没有网课。
很多中小学生每周只能领到一份“作业”,在无教学无辅导的情况下,纯靠自学完成。
这之外,另一个让我困扰的点,是德国中小学的“上课时长”。
大姜二姜上的学校,是“全天制”小学和中学。
他们3点左右下课,回家后几乎没有作业。
作为一个初三学生,大姜每天的学习时间,抛去午饭、课间,大概是5-6个小时。
而德国还有一种“半天制”小学和中学,放学时间是1点左右。
当然,放学后学校会提供“托管”。
但这种托管并不教学,也不会系统性辅导作业,大多数会提供手工、户外、运动等非学习项目。
大姜3年级前,曾在一个半天制公立小学学习,每天下午,都会拿一堆类似下图的手工回家:
前一段去朋友家玩,她家住在柏林公立教育资源最好的区,我大概是1点左右到的,路上遇到了不少刚刚放学的中小学生。
到4、5年级后,学生可以自己回家,很多学生们不会留在校内“托管”,而是选择自己回家、或和朋友们约着玩。
玩耍项目中,最经常的就是“打游戏”。
拖教育进度后腿的,还有各种名目的放假、老师病假。
大姜在公立小学读三年级时,因为班主任老师请了2个月病假,学校没有找到合适的代课老师,全班学生的德语和数学就停滞了近两个月。
家长们当然是各种投诉,但学校也凭空变不出老师,更不可能让其他老师超额代课。
所以最终的解决方案,是让生活辅导老师暂领学生们“自学”……
转入现在的学校后,虽然一般情况下,老师请病假时,都会有专门的“替补老师”上课,但高年级的课程因为程度较深,有时还是会缺课。
这个学期,因为老师病假,大姜已经上了4、5次没有老师的“空窗”自习课。
在教学时间短、假期多、作业少的前提下,德国基础学科教学程度浅几乎成了必然。
前一段,大姜拿了几道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来问我,我才发现,他们的数学水平,大概比国内晚了一到两个学年。
大姜班上,有个今年从上海某国际学校转过来的学生,他的感受也是国内的数学要比德国要早两年进度。
即使是这种情况下,还有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
这两天,又发生了一件跌破我认知的事:
德国中学有一门“科学课”,是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相当于国内早些年的理综。
大姜9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后,因为大量学生理综不及格,9年级的家长群里怨声载道。
抱怨是人之常情,但让人惊奇的是:几乎每一个家长的抱怨重点,都是“老师出题太难了”。
我问了大姜情况,他说:
是有些难,但都是学过的内容。
只要考前复习一遍,应该都能大概知道。
问题是大部分同学根本不复习。
在家长们的压力下,老师不得不出了个补考卷,让不及格的同学再考一次。
作为一个中国老母亲,我实在是被各位德国/欧美家长的操作震惊了:
孩子没考好,不去卷孩子复习,反而各种抗议、施压,最后让老师重新出了一个低难度卷子。
这还没完,过去一周,学校又出了新的理综教学方案。
一周前,大姜三令五申交代我,这周三(昨天)下午4点,学校要发布一场10年级理综教学方案网上说明会,让我务必参加。
但周三下午是二姜三姜上游泳课的时候,所以我把这个任务转交给了姜爸。
听完说明会后,姜爸给我发了以下信息:
翻译:
姜爸:我觉得是个毫无意义的提案。
我:为什么?我们晚上可以细聊。
姜爸:一样的课时量,只学生物。
我:图片
姜爸:是为了那些学不好数学的孩子。
我:那就算了。
最让姜爸无语的是:“该方案是为数学不好的孩子准备的”这一条,还被明明白白地放进了宣讲PPT里:
截屏如下:
新方案适合人群:
希望专注生物的同学。
觉得数学太难的同学。
兴趣在生物上的同学。
觉得同时学三门理科太难的同学。
常和欧美人打交道的应该都知道,这是典型的三明治沟通法:说一个好接受的,夹一个不好接受的,沟通重点在夹心层。
所以说白了,这个新的教学方案,就是给“数学有困难”的同学准备的plan B。
学生因为数学基础差学不好理综,学校的改进方案,不是加强数学学习,提高整体水平;
而是直接降低理综教学难度……
真不知道是该为学校的“人性化”鼓掌,还是为亲眼目睹德国基础教育如何下滑而叹息……
很多年以来,作为从高考大省河南考出来的小镇做题家,我一直觉得过高强度的学习,是一种影响孩子成长、有碍社会整体创造力发展的极端方案。
但欧美过度放松、甚至放纵的基础教育,却可能是危害更大的另一个极端。
在最近一次比萨评估后,德国IFO经济研究所教育经济中心沃斯曼(Ludger Wößmann)就德国衰退的基础教育发出警告。
沃斯曼认为,德国教育成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下滑。
而教育水平,将对未来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他预测:从长远来看,因为教育水平大幅下滑,德国经济产出将损失14兆欧元。
作为一个身在其中、并随时关注中德两国教育信息的18线教育博主&三娃妈,我完全理解他的担忧和预测:
德国基础教育水平的下滑,一定会严重影响德国的经济发展。
当然,现在看大姜和他的同学们,因为轻松的日常生活、大量的户外活动,大部分都看着身心健康、性格健全、有很好的独立思辩能力。
但整体社会的科学技术竞争力,将会因为日益下滑的基础教育滑落到哪一步,真的很难估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