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大学生自救指南——高等教育不是早已崩塌,而是整片土壤都已经烂掉
作者:朝西梨 一千只羊群在燃烧 | 2024/6/26 11:52:04 | 浏览:49 | 评论:0

大学生自救指南——高等教育不是早已崩塌,而是整片土壤都已经烂掉

图片图源艺术家Guim tio zarraluki
——————
上交2008版的《大学生存指南》里曾断言,“高等教育不是正在崩塌,而是早已崩塌”。

十六年后崩塌的废墟上,各路牛鬼蛇神肆意生长,再看这段话,会发现“崩塌”这个形容,温柔得近乎暧昧。

当“学术丑闻”像“娱乐绯闻”般成为“每日新闻”,学术界这个象征“人类科学与理性的大厦”一次次跌落神坛,就足以看出,如今的高等教育不只是崩塌,而是整片土壤都已经烂掉。

这期是搁浅已久的“大学生自救指南”。

“钱学森之问”的答案永远刻在教育和体制里(具体怎么做当然不是你我能决定的),以下只是站在普通学生的视角,高屋建瓴(方法论角度)地聊聊大学生如何最大化地避免被这僵化的教育体制所裹挟。

仅针对普通家庭出身的同学,礼貌的留言都会精选,搭配往期推文食用更佳。(本公号的表达风格是直接陈述结论,个人觉得总好过模棱两可)

大学预备阶段

“别听高中老师、专家教授、填报机构的任何志愿建议”这期有讲为什么一线信息如此重要。

市面上(或学校统一订那种)动辄几百的志愿书都是割韭菜,夸克高考完胜一切。

学校、城市、专业中,专业值得优先考虑(除非对211、985有过命般的执念,或者能保证顺利转专业);其次在同层次院校下(双非、211、985间),城市应优先于学校。(好找实习、好兼职、好玩...)

切忌仅凭兴趣选专业——大学轻松将之扼杀,且容易“毕业即失业”。以市场、社会、就业为导向,吃饱饭再谈理想,才是理智的选择。具体该选什么,b站知乎有更细致的分析。

暑假旅游、阅读、兼职、发呆...的意义>>提前学高数>>就此放纵,一休息就愧疚的“好学生心态”早戒早幸福,建议提前阅读入学经验贴(网上太多了)。

大学阶段

对过往教育加之于你的一切崇高祛魅

不加思索地“崇拜和赞美”(学生思维一大特征)是极其危险的——容易沦为工具。

现实不是非黑即白、非左即右,开放、多元、包容才是每个大学生应有的品质。但当今的大学连教学都岌岌可危,何谈培养人文素质——科学、理性、批判、进步、现代化...

阅读是提升“思想观念”最好的捷径,其次是社会实践(后面会讲)。图书馆才是大学的精髓,迷茫、无聊、空闲的时候,去图书馆发呆远胜于待在寝室。

大学更像一个拆除围墙、解聘班主任、解散班级后的高中,只是“孤岛般”的处境为其蒙上了一层高贵的色彩。求职、保研、考研、科研、竞赛、拿奖学金...背后都有一套成熟的“生产机制”,从一开始就要对其祛魅。

大一如何走出迷茫、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

多去尝试。(这四个字可以概括所有经验贴)

如果对学习、考证、科研...实在提不起兴趣(别怕很正常),那就专注自己喜欢的事情,运动、电影、阅读、写字、乐器、做视频...(千万别觉得浪费时间),做到极致(专注两三年)很有可能会改写你的一生。(当做职业、副业、自媒体赛道等等)

就算做不到极致也还有专业可以托底(不推荐以“兴趣”选专业的原因),总好过盲目内卷。

三分钟热度、浅尝辄止也是一种很棒的学习方式,有想法就应立刻实践,在过程中学习,也即“在激进中开始、在过程中校准”。

信息差与学术“生产机制”

本科阶段有且仅有五条主线:求职、保研、考研、出国,需要在大三前作出决定。最好多手准备,梭哈有风险。

不要愚蠢地埋头苦干,大学发展到现在,无数“投机取巧”的方法可以实现事半功倍,也即所谓的信息差与“生产机制”。(具体实操小红书、b站有大量经验贴)

期末高分的关键是“找到往年题”+提前一晚突击,不建议提前苦学。学校打印店一般会有相应资料,稳妥的方法是QQ群找到上一届学长学姐,花几杯奶茶钱就可以拿到平时作业、实验数据、课程报告等,用作参考。

手抄几千字报告、精读落后教材、跟着老师上课按部就班...除了感动自己,很难学到有价值的东西(远不如b站听网课、自己看经典书籍)。另外要学会借助AI解决代码、各种公文的撰写。

不要为了缓解焦虑,执着于储备“未来可能用得上”的知识,“项目意识”(也即学到的知识能立马付诸实践)很重要,例如学了三天Python就去做项目、高数没学完就去参加竞赛、什么都不会就去实习...

保研如何卷综测、考研如何科学备考、出国申请如何准备,此处不再赘述,重点聊聊求职。

除了学历本身,求职(进体制除外)最重要的一定是对口的工作技能+实习经验。可以去Boss之类的求职平台,找到目标城市的意向岗位,按照企业需求去点技能树——无论交际还是技术能力,都可以提前“训练”。

除非有进体制的打算(提前熟悉工作环境)或单纯为了水加分,否则不推荐加入学生会、志愿团等功利性组织。

喜欢摄影、跑步、绘画、骑行...可以探索当地的兴趣组织(一般社会人居多),这些地方更纯粹、更能锻炼交际能力、还能提前学到社会经验,前提是城市别太小。(这期推文有讲,原文阅读量44万被和谐了)

不想内卷的前提下,建议省下的时间都拿去“接触社会”。(兼职、旅行、组织活动、做有意义的志愿...)

总而言之,大学生整天被上水课就挺痛苦的了,还要避免被高等教育耽误。“自救”的方案是在保护自身“天性”、不做无意义消耗的同时,尽量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足够努力还是找不到工作,那一定是社会的问题)

就写到这里,有其他疑问可以留言,各位酌情食用。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姜萍事件的疑点分析 2024-06-27 [30]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做科研? 2024-06-27 [48]
极端暴雨下,建造更多的水坝也无法阻止洪水? 2024-06-27 [22]
1955年,干部子弟比父母官大小,皮定钧儿子:我就说你是个和尚 2024-06-27 [22]
美国留学想休学,申请流程? 2024-06-28 [28]
人类在历史上真的经历过长达35000年的母系社会吗? 2024-06-25 [39]
中国太监制度演变史 2024-06-26 [41]
关于AI的一些杂想 2024-06-26 [38]
四川深山发现张飞隶书,战胜张郃后,用蛇矛写下22字作留念,网友:书法高手 2024-06-26 [43]
身处历史垃圾时间,你可以做些什么? 2024-06-26 [7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