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中国老人的“心病”该靠谁医?
来源:侨报 | 2011/1/11 17:06:17 | 浏览:1766 | 评论:0

  呼吁亲情回归,鼓励具备条件的子女们“常回家看看”,固然必不可少,提高社会性援助水平,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为老年人创建幸福的养老环境,更为急迫。

  年关日益临近,思亲之情日浓的海外华侨华人却心情纠结。因为中国正酝酿将“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增补进《老年法》,身处异乡的他们难道会因探亲不便而背上违法罪名?

  事实上,这也是身处中国大陆的民众共同的困惑:探视老人本是一种孝道,“常回家看看”是天下儿女的本分,为何非要变成“法定”责任,制造亲情“负担”?诚然,有少数不孝子女缺少照顾父母的起码责任意识,逼得一些老人花钱买子女“常回家看看”,甚至去法院状告子女不“常回家看看”,但毕竟瑕不掩瑜,这是个案,并非社会主流。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美德基础深厚,哪家子女没有在老人膝下承欢的冲动与渴望,还需要法律专门提醒?

  当然,这不是要否定中国修法的依据——中国1.67亿老人中一半过着“空巢”生活,“常回家看看”的亲情交流于他们是奢侈品。问题在于,这种亲情交流于子女同样是奢侈品——不是他们不想,实在是无法“常回家看看”。

  当今中国,子女在老人身边的固然有之,但背井离乡甚至游居海外的更多。常年疲于为生计奔波,子女们连年假、探亲假、正常节假日休息都难以保证,哪有时间保证“常回家看看”?即便这样,没有国家设“法”,他们也在设法回家——每年十几亿人“每逢佳节倍思亲”,挤在春节、“五一”、“十一”这几个法定长假期间探亲的盛况就是最好证明。但因运力有限,挤掉一层皮后跨越千山万水的幸运者只能是少数,连票都买不到或者买不起的不幸者更多,往往连一年回一次家都不可得,何况经常看望?子女倒是想和老人同处一个屋檐下,省去交通之苦,但自己都被疯狂的房价逼得难有真正容身之处,又怎么可能把老家的父母接来与自己同住?可见,“常回家看看”在中国之所以稀缺,主要在于很多子女赡养父母的能力不够,说到底是一个民生问题。如果法律“一棒子打死”,给他们扣上“不孝”的大帽子,又让他们情何以堪?

  伴随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国注意到老人精神世界的落寞,试图通过法律效力维护并保障老人“免受恐惧和孤独”的权益,满足老人的亲情诉求和心理健康,显然释放了立法善意。但这剂“精神慰藉”药方未免开得失当,至少流于形式。老人当然都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但这更多是一种对亲情温暖的需要,追求的是心,而不仅仅是人。即便两地分隔,只要有真心,老人与子女就能以自己的方式心心相通,有时一个电话、一封信就已足够让双方享受亲情带来的滋养。用法律强求“常回家看看”,罔顾现实诸多羁绊,令表达孝意拘泥于形式,排斥其他的亲情交流方式,对亲情可谓削足适履。

  再说,中国老人之所以会患寂寞、孤独、抑郁的“心病”,不仅在于亲情缺失,还在于社会关爱滞后。中国长期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令几代同堂的家庭结构解体,打破了中国5000年历史的“养儿防老”模式,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共济的“社会养老”模式过渡。但因为注重经济养老、物质养老,

  “见钱不见人”,精神抚慰不足,社会保障体系缺少从生活到心理多方面的人文关怀,反向性地助推了衣食少忧的老人对子女情感的迫切需求。倘若据此就将包袱推给“孝”、推给家庭、推给老人的子女,靠立法强制人们“常回家看看”,国家的责任就错位了。

  养老院与疗养所能成为西方老年人喜爱的群聚地,已证明老人的幸福不必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如果每一位老人都能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老人和子女就无须因“常回家看看”难以如愿而焦灼。尤其是当前中国普遍存在“421家庭”的家庭模式,即两个成年人要赡养四个老人还要抚养一个孩子,压力过大,国家更应该当仁不让地在医治老人“心病”中承担主要责任,加快以增加政府投入为核心的养老模式的社会化转型,为家庭、个人养老责任做减法。

  因而,呼吁亲情回归,鼓励具备条件的子女们“常回家看看”,固然必不可少,提高社会性援助水平,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为老年人创建幸福的养老环境,更为急迫。唯此,中国老人们才能找到生活寄托,体面生活,有尊严地安度晚年,“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再是梦想。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民企把生意做大了,国企把官儿当大了 2025-03-27 [136]
金雁|从“海燕”到“家鸭”,红色文豪高尔基是如何堕落的? 2025-03-27 [141]
为什么乌合之众更容易选择左派?——从大众心理与左派政治的共生关系 2025-03-27 [126]
华为抓腐败、复旦砍文科,两件事都指向同一个危机 2025-03-22 [236]
看了一个美国博主对进口中国机械和美国机械的对比 2025-03-17 [356]
韩剧真的懂我想看什么 2025-03-10 [522]
野村陆挺详解房地产:出清是关键!以保交房为主的市场出清方式是最合理的 2025-03-10 [514]
4000名少年被送进“戒网瘾”班,结局出人意料…… 2025-03-10 [535]
六部回忆“特殊时代”的书:是时代的伤痛,更是个人的悲剧 2025-03-07 [652]
赵晓:谁误导了中国?——中国知识界百年反思与警省 2025-03-07 [646]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黄奇帆:今后10年,中国经济将发生5个历史性变化 :为了在外太空住,人们都设计过怎样的房子?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