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做科研?
来源:睛鸿学术 | 作者:Gavin | 2024/6/27 11:14:27 | 浏览:1120 | 评论:0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适合搞科研?

      一个很简单的标准,是否热爱。

      这种热爱不是向上的,而是向下的姿态。不是那种崇高的,而是深入泥土里的。

      如果你没做科研,光在那里说一些比较宏大的话题,那你尽管说。

      如果你是研一或者打算读研的,不要给自己灌输那种向上的东西,先向下,去泥土里感受一下,真正的科研是怎么样的。

      去下几篇自己专业的文献,其实也不用文献,就专业课的英文教材,读起来。看自己看这些大串的英文还有没有那种意中人的感觉。如果还有,那很好,继续测试。

      去实验室感受一下,全流程跑一遍,不要在那里看,上手操作一下,坚持个三天,还有热情,那你很有可能是未来科研之星了。

      想搞科研的首要条件就是家里有钱。能抗住房子车子的压力,能抗住女朋友等你结婚的压力。能抗住一把年纪还是领着“补贴”过日子。

      工科为什么有不少比较“可惜”的导师,大概率就是因为有人以前穷怕了,使劲搞钱,报复性搞钱。还有以前坑位多,而一占住坑位就是三四十年,圈子固定,就变本加厉。不是说搞钱不对,但你不能压榨学生啊。

      他们那个时候被他们的老师压,然后现在压自己的学生。意思是以仇报仇是合理的?

      笔者理解他们要为了生活搞钱的难处,但也不能这么搞,起码尊重学生是要的吧。而且还有很多阴招,套经费。

      反正我见过的良心导师就那么一两个。

——————————————

      几个相对适合搞科研的特质:

      1.喜欢自学且善于自学:会自己解构问题然后一步步找到解决方案;

      2.耐得住寂寞,耐批……善于独处,至少不排斥独处(搞科研很多时候都是一人埋头死扛的过程)。虽然合作也是很重要很重要的科研特质,但你如果自己想要变成大佬的话,自己一定要独立有两把刷子的,不能永远依赖和别人合作。

      3.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脑洞开得大。

      再说一些不搞科研/没有到读博阶段的大家的误区,都是时不时就看见的。

      1.大家以为读硕读博是“华丽丽的”,是“镀金”,是“陶冶情操”,是“提升自己”。

      这是错的。有这样的心态大致就代表你(的心态)不适合搞科研了……读硕根本不是镀金,依旧是学东西而非产出东西,是为了读博打知识基础。

      读博也根本不是镀金,而是相当于你愿意为这个行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了(不管多大多小,大部分时候是很小的),你开始做博士研究的那一刻,你就应该产出的。

      提升自己和锻炼自己那是副产物,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你开始努力为科研搬砖,并且实际要搬成功几块砖。

      搞科研实际是很虐的一个过程,被实验虐,被reviewers虐,被各种人和事拒否。根本是个火坑,是苦行僧一样。不是你们想象的玫瑰花开镀金闪亮亮的过程。熬下来挺下来的人真的都是好样的。

      2.很多人依旧以“去什么学校”来评价一个人学术上厉不厉害,然后把“开始读/被录取”当成目标。

      不能再以你们高中时看人保送北大清华那样的眼光来想了,不对的。

      上面说了,开始读博只是开始不是目标。学术上,去什么学校只是一个很泛很泛的评价指标(牛学校里牛老师多)。实际上看的指标是你老板的实验室牛不牛逼。有太多牛逼实验室所在的学校,你们观众们大概都压根没有听说过。

      比如搞ultra-high-field MRI的学校和实验室你们大家听过几个?这些在业内的人才会知道厉害程度和靠谱程度。其实这些地方机会也很多,关键在于你知不知道以及申不申请。

      3.会有很多人觉得“他文章又发得不高,所以不厉害”。

      不应该这样看。不管学校是否有名,文章发得是否高,杂志是否有名,衡量应该按“文章和实验是否做得扎实”来看。有那么多基础工作要做,做了、填了一个小坑,就是好的,并不是说好杂志才是好的。CNS这些杂志其实要求实验有很高的“博大众眼球”的新颖度,没有新颖度不代表你的研究就差了。

      2和3两条,真的不要看表面名头,要看本质。如果你自己看不出来的话,不要妄加评价别人牛不牛逼。因为乱评价是一件只能显示你目光很短浅的事。

      4.很多人觉得大学里的成绩好的“好学生”一定会变成“好研究者”。

      这个错到天上去了。千万不要这样想。以前说过不过再说一遍:

      博士期间搞科研锻炼的是这四样:A.实验手动操作,B.数据处理,C.多方法学工具的结合运用来多方面说明一个问题,D.在C的基础上开脑洞开到别的领域去。

      大部分博士生在博士期间全都被A和B搞得死去活来的,每点都能刷掉一大批博士生,能过关AB并存活到锻炼起C的人少之又少,一般C是老板布置给学生干其中一个工具的部分,C的主体是老板自己干的,D只有大佬能干。

      研究者是一个极度特化的职业,博士前的所有教育基本没有为它直接铺路的,最多是能筛出智商过关(其实做ABC也不需要奇高无比智商的)、做题正确的人(之后B实验数据分析有基础、以及分析对的几率高些)。A动手压根没有专项练习;C多方面多维度说明问题也压根没有、而且这需要每个方法学都有的AB两点都先到位(所以老板们要养那么大一群技能点不同的学生,因为老板一个人全操作做不来)。

      研究全是开放答题,越往上越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干了,所以从头到尾需要极度高的自主性。大家如果在搞研究的话,一定要注意培养这个,并且检验一下自己现阶段在锻炼ABCD里的哪一个。真心的,不要再纠结“学习成绩如何”了,根本不代表科研是否牛逼,根本不在点上。

      吐槽完了。大家如果有感想或者相关问题可以留言问我……搞科研的小伙伴真的多一个是一个的,希望在这么艰苦的行业里能有小伙伴能坚持留下来。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为什么时下中国很难出现真正的哲学家 2024-11-16 [64]
诺贝尔奖院士工作站介绍 2024-11-16 [48]
《乡下人的悲歌》读书笔记 2024-11-12 [144]
简单直接:特朗普当选,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这几点 2024-11-12 [164]
特朗普大获全胜,说明美国人对政治正确已经深恶痛绝 2024-11-12 [126]
也许特朗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只看到他们想让你看到的特朗普! 2024-11-12 [129]
特朗普胜选演讲里特别感谢的这位女性是谁? 2024-11-12 [119]
全世界都在蹲特朗普曝光萝莉岛大瓜 2024-11-12 [137]
任正非最新讲话:世界走向人工智能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2024-11-06 [278]
中国教育正走向恶性循环 2024-11-06 [317]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