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
【及门登堂入室】培养学生的三层境界。及门的有,登堂的有,入室的很少。
傅佩荣:一句话收服游侠做大弟子,谁这么厉害?这种师徒太难得了
【注】推荐此播客,几分钟的短视频,讲得不错。
或许人一生,能培养出两三个入室弟子,也就够了。
明天来谈谈此话题。
6月27日
【及门登堂入室之二】前几天回复一个已三十六七岁的想考博士之人的邮件,建议综合考虑取舍。
实际上,这些年也写过一些零碎感想谈是否读博士问题,发在“微信公众号”【唐家弄潮儿】之上。
主要原因在于读博太苦了,没啥意思,尤其是大文科类专业,所写论文基本上是自说自话,没有啥用。
举个最简单例子,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学之类领域,真的需要那么多大学那么多博导和博士去研究么?
把底翻个遍,充其量还是车轱辘话换个新花样说而已。
真相就这么简单和残酷。
关键是评职称,要不断发表论文、申报课题。
【及门登堂入室之三】本来读博士(主要指大文科,理工科还带有基础理论与发明创新研究之类功能),只不过是在更加细分领域与议题上做更专业更深入研究罢,可社会舆论和科研院所偏把博士>硕士>学士这个公式作为圭臬,作为入职的门槛来看待。
做研究或许要承认多读几年书,功力要深厚些,可做高校行政要什么博士硕士呢?
甚至可以说,由于是博士,去做了行政,往往有种屈才的感觉,更容易心生不满以及职业倦怠感。
这些问题综合思考下来,我要是主管,做行政工作,我宁愿要学士>硕士>博士这个公式逻辑。
6月28日
【及门登堂入室之四】大概五六年前开始想明白过来关于硕博士论文写作的水平要求问题,即不再要求硕博士生人人写篇优秀硕博士论文,而是写出能够顺利通过盲审的合格硕博士论文。
这么一想明白所带来的一大变化,就是不再苦自己——既不心累又不身累。
对硕博士生论文写作,开始主抓选题、思路和方法三个问题,修改博士论文只重点看选题、目录、摘要与方法,其它的内容就翻翻了。
不是不负责任,而是想明白了,知道学术界本身的斤两(指忽悠功夫),既不去为难学生,也不去为难自己。岂不更好?!
【及门登堂入室之五】如果以硕博士生论文写作水平来判断培养学生的“及门登堂入室”三层境界,可以这么下个判断:
学生本身没有问题意识,题目是导师给的,目录是导师敲定的,学生基本上拼凑着写写内容了事,这类学生刚够“及门”水平层次;
学生有一定问题意识,也懂论文写作套路,目录和内容要导师提点方向,这类学生可够“登堂”水平层次;
学生有自主问题意识,懂论文写作套路,研究方法灵活多变,对于其中疑难问题,导师一点就通,文字表达通畅,这类学生可够“入室”水平层次。
从我所带的已毕业的十几个博士中,属于“及门”水平层次的,大约占15%;属于“登堂”水平层次的,大约占60%;属于“入室”水平层次的,大约占25%。
——草于去五里桥街道开会的路上
6月29日
【及门登堂入室之六】如果从博士论文写作水平角度谈及门登堂入室阶段标准,是一种谈法(有一点要注意,本身博导自身水平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博导也大有人在。因此,导师组的互通有无、拾遗补缺、整体把关,很重要)。
还有从年龄与情感角度的谈法。
我们读博士时,年龄三十岁出头,而导师六十多岁,犹如父辈,名气也很响,见面只有恭敬的份,不敢造次。
及门了,登堂了,入室了,更多是尊敬和敬佩。
我因为和曹师沛霖先生多有接触,彼此了解,加之我这个人不喜欢受场面上的规矩约束,在邀请曹师一起聚餐的朋友聚会时,还是敢在曹师面前“老曹”“老曹”的喊,而曹师也笑眯眯地应着。
到了一定年纪了,看下一代人乃至下两代人,满目都是喜欢和爱啊!
【及门登堂入室之七】如今博导年龄愈来愈年轻化了,讲师、副教授也可带博士生(对此,我并不太认可,尤其是大文科类博士,刚出校门,对社会并不知晓很多,对人生都缺乏理解,就凭读了几本书写了几篇文章,就可带博士生,也是一种不负责任。此外,年轻文科男博导,换老婆的比例相对也高,尤其是把女博士生带成了师母,影响很不好)。
我自己刚带博士生时,刚好四十岁,与学生年龄相差十来岁,如今要差快三十岁了。年龄差距不大,兴趣相通的成分多,价值观也趋同;如今年龄有鸿沟,更有代沟了,无论是学生看导师,还是导师看学生,都不在一个频道上。即便学术上能够及门登堂入室了,在情感上也难以互通。
会飞的鱼:
【及门登堂入室之八】前面讲过,我如今指导硕博士生论文主要抓重点问题指导,不再关注细枝末节(像不再修改正文的文字表达,很多学生连话都写不通顺,真不知小学初高中语文是怎么学的,真改起来,要气个半死)。
还有一大变化,不再当面批评女硕博士生了,怕万一批评过重,抑郁了,想不开跳楼了,无法向家长交代。
【注】收到一朋友的微信,提到了此类事情的后果。
这种心境变化的后果,集中为一句话,就是把硕博士生们平安顺利地送出门为上。
说起来,也有点不负责任了,该批评为何不批评?
批评很些,可以受到更大教育,接受深刻教训,体会与回味更深,更有利于今后成长。
可如今的世道,讲师生平等、快乐教育,唯独不讲责任、担当、磨砺、忍耐、蛰伏、修炼,其后果是即便后代胜前代,可真正的学术相长、情感相通、情谊相连的及门登堂入室友谊无意中消逝了!
嗟夫!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