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社区报道
关键字  范围   
 
科研工作中,“越想快,就越慢?”
作者:Gavin 睛鸿学术 | 2024/8/18 13:24:09 | 浏览:672 | 评论:0

      有一年的公务员考试的申论材料中,有这么一句话,让笔者记忆犹新,即:“快就是慢,慢就是快!”(别问为啥知道这个,因为当时的科研做的我真的想去考编。。。)

      大概的意思是说你做事情有时候很快,其实那不是真正的快,相反会漏洞百出,考虑不全面,反而要不断地返工。最后延迟完成任务了,这不就是典型的“快就是慢”的体现吗?


      但其实在笔者看来,这仅仅只是科研能力成长过程中思维的一个中间态,并不是最终态,是分阶段的。

      第一个阶段:无脑冲。

      第二个阶段:发现无脑冲的副作用太大了,开始深思熟虑,不打无准备之仗。

      第三个阶段:已经形成了独有的科研思路和思考方式,过往的科研经验已经内化,大多数事情都不需要经历太多深思熟虑,因为一眼就能看穿本质。

      到了第三个阶段,才算是入门。

      在这个时期,自己会发现第三个阶段沉淀下来的方法论,有一部分是有问题的,需要纠错,这个阶段每天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复盘上,会把方法论细化成若干个子节点,根据不同情况来适配。

      在往前发展一步,自己脑子里会有若干种工具,针对每个不同的情况、突发的情况,会及时的调动脑子里的工具来应对。

      之后剩下的科研工作,就是不断增加和调整工具的过程。

      随着年岁愈久,工具越多、适配能力越强,这个时候,绝大多数问题,一眼就看明白了。

      这是学术道上的成长。

      到了这个阶段,没有什么快慢之说,因为做事情不是用快慢做定义的,而是用结果来定义的。

      一眼就能看到,这个事情如何执行,得到最终的结果。这个时候,所做的事情都是以结果为导向。

      这条路上会经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而每一次挫折每一次失败,都是给自己方法论纠偏的机会。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越厉害的学术大佬,越能一眼就看穿本质。

      原因就是积累,积累思维方式、积累方法经验、积累踩过的坑……

      这种积累,是一个科研人员成长道路上最有价值的东西,因为这些认知和经验,不会随着年岁流逝而褪色,它会变成我们最好的朋友,给我们提供更多人生发展的支撑。

      生活中也是、学术工作中也是,很多时候没那么多时间让我们深思熟虑,有些时候一个不小心,就错过了一个好的机会。

      所以,“越想快,就越慢”,只是个过渡态,不是最终态。

      不需要以此为荣,也不需要沉迷于此。

      最重要的还是积累和纠正自己的工具。


相关栏目:『社区报道
面临“经济逆风”美国邮政总局报告亏损33亿美元 2025-05-12 [146]
新研究发现,美国28个主要城市正在下沉,在“潜在灾难性”时会出现损害 2025-05-12 [157]
官方突发才敢信!深夜大利好!中美谈判成功! 2025-05-12 [161]
A Book Published on 2025-05-12 [152]
电话断、电力停、求助无门!洛杉矶中老年人面临“通信孤岛”危机 2025-05-13 [65]
巴菲特年会-价值投资论坛参会分享 2025-05-13 [67]
美国国家科学院宣布选举 120 名院士和 30 名国际院士 2025-05-12 [148]
美国各大旅游目的地报告旅游业下滑 会导致夏季旅游价格下降吗? 2025-05-06 [204]
退休不是终点!当今社会“越老越有用” 2025-05-06 [311]
查理·芒格:我们并非天赋异禀,只是避免了愚蠢 2025-04-27 [509]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