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科技兴国,需要“全民搞科研”吗?
作者:Gavin 睛鸿学术 | 2024/8/21 15:57:34 | 浏览:630 | 评论:0

      一直想讨论这个问题,虽然目前只是个猜想。笔者的观点页仅代表个人观点,言辞也稍微激进,欢迎各位读者朋友前来讨论。

      闲话结束,以下为正文:

      “大炼钢”要不要得批判?当然要,但是再批判那都是过去发生的事,连历史教科书都已经否定它了,再批判也没新的花头。然后拿“大炼钢”说事的人又大多只是想从民族国家意识这几个宏大叙事里面挑一些排列组合来批判。真正有问题的地方,做好了或许能对民众有利的地方,就很少能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讨论。

      要笔者讲,医疗行业就是“全民搞科研”,只不过“全民”范围小一点——说小——又也不小。

      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医生看病看得好对医生本身来说没用,科研做得好才混得下去,那不就全都去“搞”科研了。

      笔者对象之前听网课(凑学分那种),我在旁边看书,本来没怎么听,里头老师有段话我觉得讲得很好,大意是质问,“都讲什么论文要写在祖国大地上,什么叫写在祖国大地上?你发个中文就算祖国大地了?”当然前面也有说他的观点,我就没细听了。

      所谓科研,也不是真要做科学探索,大家都知道做那些东西是为了功利的事情。这种功利甚至不是巴氏消毒法那样为了产品保鲜更持久使货能卖得更远,而是为了赢得一些与科研成果无关的资源。

      随便讲一个现象,网上你挑一个问“共一有没有用”或“水刊有没有用”之类的问题,看看是不是基本上都是从能不能升学能不能晋升去讲,顶多有几个人会意思意思,说这个重在内容;大部分情况是没有人会去评价你做的实际东西有没有用。大多数人做科研本来就不是为了那东西有没有用,所以你去评论它东西怎么样,搞得还很清高似的。你要是真要去推广自己的东西,那人家就觉得你太天真了,或者你是值得敬佩,不过境界太高,不是一路人。

      拉回来,回到这个问题上,全民做科研好么?笔者只说起码医疗领域,科研资源就没有那么丰富,物质基础都没有。

      很多课题需要的设备试剂都不便宜,资源有限大家,七拼八凑借着用一用。最基础的细胞研究,持续的培养基、二氧化碳供应是钱,储存用的液氮或超低温冰箱(包括电费)也要钱,还要有场地。说得直白一点,像现在因为功利驱动的科研产出,很多小组本质上就是一种“小黑作坊”的形式。所以指望这种形式做出来的研究有重复性、可靠性、可应用性,这个就有些奢望了。

      还有一点大医院里国自然对医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头衔”,所以也有缺的不是钱缺的是那个基金的说法。自然科学基金当然是做自然科学研究,所以像某个分子在某个疾病里什么角色是很多见的标书模式,它讲的不是去构建一套什么组织管理、治疗方法、实践反馈的问题。这个分量似乎对医生来说太重了,以至于其实你去研究怎么让疾病能被治好或者生存期能更久,虽然广义上也是一种科研,但对医生来说“科研”两个字仿佛就是和细胞、分子那些东西绑定的。

      大医院有设备、有技术、有生源,不光病人要去挤,医学毕业生也要去挤,呈现一出马太效应。那些资源的分配,又牢牢地跟科研成果绑定。医院的组织又非常奇怪,有累得死去活来的底层医生,也有“在其位”的高层。不在这个白色巨塔,你或许很难理解这种诡异的亚健康状态。

      你能想到的健康发展是啥样的?一个小诊所或者地区小医院,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的运营体系,看病效率高、病人康复好,然后影响力大,这套模式逐渐走向全国,有没有特区的感觉?其实很多奖项都是鼓励这种模式,问题能真正走出去的项目太少了。特别地方小医疗体系,大医院粗糙一点都能把你全方位碾压。

      科研是一种维持“公平”的工具,哪怕追寻科学成果的道路并不公平。白色巨塔大而不倒,医疗系统里又要有的升迁怎么办?牢牢地把人钉在科研上,疲于奔命。直到最后,疲于奔命的青年医生自己都接纳了那套价值观,那些中国人发的多的期刊,那些接纳小突破或小进展的期刊,也被打成了水刊。只有那些接纳完整的故事、大投入大产出的项目的期刊才被认可——只要有一点可能让你在这条赛道上的某处投机取巧,那一处就要被封锁。

      你下意识的反驳,“他们打压的是掠夺性期刊”,那么同道,又是什么让那些本意为打破科研壁垒的期刊一则又一则沦为水刊呢?你要觉得黑名单真的是一个为你好的东西,你也就成了这层秩序的维护者。

      笔者在某个知名B站博主那里听过一个有关历史的评价。欧洲贵族靠着训练武士的高额成本维持了他们的统治,但火枪的出现让平民也能轻易在战力上打败其统治者,因而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

      如果这样的事能够借鉴,那就是有朝一日,民间爱好者能打破那层被图片误用、引用规范所隔绝的成本,交付民众以动摇学术权威根基的“火枪”,恐怕科学技术的发展只会更加走向解放。

      “资本家会出卖绞死自己的绳索”,笔者不否认正是当代那些科研生态上的高位者带来的科技进展在逐渐打破这层壁垒。而时至今日,越来越没有人能闭锁科技发展。

      图片识别用的AI已经让一些学术不端的遮羞布能被轻易扒下,未来必然会有更多的突破,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一并打破学术体系的上层建筑。

      真正的全民搞科研,那些事实上听如鸭走如鸭的全民搞科研,未必会被冠以什么口号而存在。它在现代存在的形式与它背后的矛盾不是一两段历史能对应的。

      当全民科研真正具备它的物质基础时,未必是件坏事。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民企把生意做大了,国企把官儿当大了 2025-03-27 [137]
金雁|从“海燕”到“家鸭”,红色文豪高尔基是如何堕落的? 2025-03-27 [142]
为什么乌合之众更容易选择左派?——从大众心理与左派政治的共生关系 2025-03-27 [127]
华为抓腐败、复旦砍文科,两件事都指向同一个危机 2025-03-22 [237]
看了一个美国博主对进口中国机械和美国机械的对比 2025-03-17 [357]
韩剧真的懂我想看什么 2025-03-10 [523]
野村陆挺详解房地产:出清是关键!以保交房为主的市场出清方式是最合理的 2025-03-10 [515]
4000名少年被送进“戒网瘾”班,结局出人意料…… 2025-03-10 [536]
六部回忆“特殊时代”的书:是时代的伤痛,更是个人的悲剧 2025-03-07 [653]
赵晓:谁误导了中国?——中国知识界百年反思与警省 2025-03-07 [647]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黄奇帆:今后10年,中国经济将发生5个历史性变化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