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1965万人的大事发生了。延迟就业时代到来,很多人低估了接下来的连锁反应。
最近,我们要新增8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9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共计新增2755个。这是什么概念呢?新增数量对比上一轮(2020 年)暴涨了 36%!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增加的硕博点不是落在清华北大复旦这些名校,反而是散落在各种各样的“双非”本科或者二本院校。比如淮阴师范学院、台州学院、广西财经学院……提出新增十几个硕士点,通过率居然达到100%。可以说是来者不拒。二本硕士,正在遍地开花。
一个学历“通货膨胀”时代,脚步越来越快了。
要知道,过去10年,中国的研究生招生人数已经翻了一倍多,从2014年的62万飙升到130万。就连昔日被视为金字塔顶端的博士生,也迎来了大扩容,从2011年的6.56万人,扩招到2023年的15.33万人。
这学历贬值的速度,比货币贬值快得多了!
前有延迟退休,后有延迟就业,我们当下解决问题的思路似乎正在发生颠覆性的转变。过去我们说“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而现在是“用时间来延迟问题”。
而这种思路上的转变,背后是因为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本质上说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例如从城乡保障到医疗教育,从地方搞钱到民众就业,这些矛盾都不是单纯把蛋糕做大就能自动化解的,还需要在分配机制上多下点功夫。
所以,用时间来解决结构性的矛盾,思路的转变一定会带来新的连锁反应。
一是延迟就业实际上进一步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一方面,供过于求的道理大家都懂,当硕士挤爆奶茶店、博士争着去小区当清洁员的时候,更高学历的教育并不等同于一定能找到工作。另一方面,既然高学历都卷成这样,那么留给大专本科毕业生找工作的空间就更少了。
但是如果你躬身去入局去内卷,然后你就会发现研究生的就业比本科生还要难。
智联招聘今年4月一组数据指出,双非院校硕博毕业生的offer获得率是33%,史上第一次出现低于双非院校本科生43.9%的情况。人人都苦求就业的敲门砖,可能反倒成为砸在自己脚上的绊脚石了。似乎怎么选都很无奈。
第二个连锁反应是,结婚率生育率会继续往下。
现在大学里面性别失衡,女大学生越来越多,接近惊人的2比1了。随着高学历的女性群体进一步壮大,婚配的难度也会随之上升。接下来即使是走进了婚姻的殿堂,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平均生育孩子的数量也会降低,从小学学历1.97个孩子,再到本科阶段的0.63个孩子。
面对当前的大环境,究竟是应该寒窗苦读,还是要走出来趁早接受毒打呢?真的值得我们好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