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之所以选择辞职全职学习,主要是想在英语和学术能力上有一个大的提高。然而体验了一年的英式水硕之后发现,除非自己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和强大的自律能力,否则对于我这样的平庸之辈来说,一年根本改变不了什么。科研能力没有,英语依然是半瓶子水。当时想到的能提升自己的途径也只有注册了(本身对科研没有兴趣,没有申博打算)这是选择注册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爱尔兰人真的太友好热情了,无论是陌生人还是同事。我第一天兼职就迷了路,在CUH的停车场转不出来。眼看着快要迟到,对面走来一个穿着工作服的黑妹,赶紧上前问她main entrance怎么走,妹子指了路说走过去大约十几分钟,我抬脚准备飞奔,妹子歪了一下头come on,drive you there 感激涕零的钻进车子。还没开始上班就被温暖到了,一下子对CUH和爱尔兰产生了巨大好感。
第一天上班就分到了急诊,走廊里都加满了床。内心十分忐忑,对带我的护士说:这是我第一天在Irish上班,对这里的医院一无所知。当天跟我搭档的是一个白人小姐姐,带着我介绍了科室情况及仓库所有物品的位置,最后跟我说:别紧张,有什么问题再随时问我。一下子让我第一天上班的紧张心情放松了许多。
后来发药的时候,她让我去厨房拿一个酸奶,结果拿的种类不对,我站在那里战战兢兢,心想帮了倒忙可能要遭人嫌弃了。然而,小姐姐关上药箱和我一起走到厨房,打开冰箱一一给我介绍各种酸奶的名称,在什么情况下给病人用。坦白说,这一刻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一丝羞愧。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国内国外从没有被人这样耐心的对待过,当然我也没有这样对待过别人。在国内,我做过带教老师,也带过护理新人。可能我们习惯了急匆匆、忙碌碌的生活,遇到这样的状况我的口头禅通常是:别管了,一会我自己弄,可能心里还在想(真是越帮越忙)。然而时光流转,身份互换,我仿佛一下子看到了从前的自己和同学,也体会了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的真正含义。
在这之前,我一直都是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来看待这个城市和国家的,内心从未想过要留在这里工作生活,上一段国外工作经历的阴影一直还在,总觉得哪里都不如家里好。而现在我开始思索留在这里工作,成为这里的一员似乎也不错,这些温暖的小事不仅改变了我,也让我反思从前的我。
硕士毕业之后我开始准备注册的事,然而当时在科克找不到一个中国的注册护士,注册流程一窍不通。天真的以为考过语言就可以注册了,其实还有后面的认证和Aptitude考试,这里的每一部分对我来说都是一场考验。
搞完这个注册,说扒了一层皮一点也不为过。我后来常常想,如果一开始就知道这件事这么难,我还会开始吗?我不知道,只是有些事开始了,就不给自己退路了。
这三个部分对我来说最难的还是语言,因为基础不好一开始就选了OET。在准备的时候开始想报辅导班,问了一下国内提供辅导的机构,最低一万五RMB,超出了我的预算。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裸考了一次,不出意料一塌糊涂4个C。学了三个月又去考,口语和写作到了B,阅读和听力一个C+一个C。
拿到这个成绩心里又开始飘了,觉得这个考试也不过如此,再复习复习下一把就过了。然而下一次直接滑铁卢,不仅没进步,写作又降到了C+,复习了两三个月拿到这么一个结果。这个时候我已经没时间沮丧了,因为大半年已经过去,语言成绩搞成这样。
迅速调整了复习计划,本来全职的班取消,只留下周末上班,其余时间全部备考。幸好这个时候认识了一位上届的姐妹已经过了语言拿到DL,在她的指导下又赶紧准备申请资料。之后的OET考试我连报了3次,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包括aptitude考试是我人生第二次为了一个目标而“拼”,第一次是出国去新加坡。
整个作息周一到周五全天复习,每天都是十几个小时精力高度集中,周六周日上班口袋里还揣着复习资料。为了节省时间,那段时间都是靠披萨和方便面为生。记得有一次考试是在都柏林,考完之后又觉得没有考好。坐在回来的大巴上,想着接下来的一个月又要周而复始的听说读写…
心里想着到底什么时候才能通过这个考试?还能不能考过了?这时候好朋友发来信息:回来先好好歇几天吧。我说不能歇呀,回去还要准备下一次考试。当时的大巴里一片漆黑,朋友回信说:这个考试再重要,也没有你自己的身体健康重要...
看到信息的一刹那,眼泪一下子涌出了眼眶。出国那么多年,曾经在坡县受了那么多委屈,承受了那么多恶意,我从来都没有哭过。然而这一刻亲人的一句话就瞬间泪流满面。当时心里一下子充满了委屈,我明明已经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为什么还是没有一个满意的结果。
难受归难受,回来了还是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备考,终于在下个月的考试中通过了语言这一大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