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希蓝,8月开始读一本新书《瓦尔登湖》。
这是梭罗远离热闹的人群,独居在瓦尔登湖写下的经典之作。
离群索居,在别人看来,是那样的孤独,但梭罗正是利用这样的孤独,成就自己。
其实孤独并不可怕,反而是人生常态,就像柏拉图所说:“每个人都是被劈开成两半的不完整个体,终其一生在寻找另一半,但不一定会找到,因为被劈开的人太多了。”
不管是谁,都不可能一直处在热闹中,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千方百计想着摆脱孤独,而是坦然面对孤独,并在孤独中成长自己。
01在独处中做自己
这几年,我从熟悉的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环境生活。
也许是因为性格原因,我并不喜欢到处结交朋友,更不主动参与各种社交。
平日里,除了跟同是热爱写作的前辈,偶尔去采风,收集写作素材,基本都是在家看书,写点文章。
在多数人眼里,我这样的生活,枯燥乏味,同时是孤独的一种表现。
然而在我心里,这其实是一种享受。因为我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记得叔本华曾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在独处的过程中,我能按照自己的喜好,看想看的书,写想写的文章。
这样的生活,对我来说真的很惬意。
一百多年前,《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在二十八岁那年,带着一把斧头,远离尘嚣,在瓦尔登湖边建了一间小木屋,只身一人隐居了两年。
他曾写道:“我愿我行我素,不愿涂脂抹粉,招摇过市,宁可或立或坐,沉思着。”
后来有人问他:“你一个人住在那一定很孤独,很想见人吧,特别是在风雪天里。”
梭罗回答:“我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呢?至今我尚未找到能有独处那样亲切的伙伴,在独处时,我做回了自己。”
独处,是做回自己的最好方式。
如果你也不爱热闹,不喜欢社交,那就不必勉强自己融入集体。
可以找一个地方,静静地做自己的事,轻松又自在。
02独处是最好的增值期
曾在一本书中,看到作者说,有一位女孩,在学校总是孤身只影。
同学们一起加入社团,她不参加;同学们一起找兼职,逛街,聚会,她也不凑热闹,而是独自留在宿舍看书。
大二那年,学校组织一场国际交流会,让学生们与外国学生交流。
很多本校学生的英语说得磕磕巴巴,而平日里不合群的这位女孩,却能与外国学生对答如流,从历史到经济,侃侃而谈。
刚读大学时,女孩的英语水平并不好,两年后却有了质的飞跃。
原来,这两年,那些孤身一人的时光里,她都用来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了。
“孤独,是最好的增值期”,这话一点也不假。
一个人若能耐得住孤独,在寂寞中默默地提升自己,就能悄悄惊艳所有人。
所以,独自一人的时候,不要害怕,更不要觉得孤独是可耻的。
反而应该高兴,让自己有了独处的时间,学习想学的技能,发展兴趣爱好。
一个人的能力提升了,或者在某个方面有独特的能力,自然可以遇到志同道合的群体。
03在独处中能自我完善
古人常说:“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
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一味沉溺于感官享受,这种人的智慧一定很浅薄。
只有从声色繁华中超脱出来,宁静沉思的人,才能具有把握纷繁人生和无穷宇宙的大智慧。而浅薄或智慧,完全在自己。
一个人能主动从繁华热闹,灯红酒绿中抽身,多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在独处的过程中,多加思考,会发现平日里想不通的问题,在这一刻有了眉目。
独处时,内心是宁静的,思绪也是清晰的,不会受到外界以及他人的影响,这个时候思考问题,得出的结论完全是理智的结果。
同时,在独处中的深度思考,更有助于理清人生中的问题,能理性地计划未来的人生走向。
在《心流》这本书中说:“独处是建立自己的内心系统的必要经历。有了自己内心的系统,更能够适应因偶然原因陷入的孤独的处境中。”
每个人都会有孤独的时候,平日里习惯了独处,当有一天因特殊原因让自己陷入孤独境地,内心就能坦然接受,并在这样的境地里,从容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学会享受孤独,是每个人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