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Sam Altman:我们真的相信深度学习,这是我们的赌注
为什么梅宏院士说AI泡沫太大?
人工智能已经推动历史进程来到了一个“to be, or not to be”的关键时刻,未来科技将会如何影响社会以及人类自身?身处时代浪潮中的每个人都应该多花点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
如今智能机器崛起,能够自己做决定、自己创造新的想法,这也是史上第一次,权力从人类转移到其他物种手中。
在最新力作《智人之上》中,历史学家、《人类简史》三部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有关人工智能取代人的话题,谈及他认为的三个常见误区,并表示,2050年,所有人类的工作都消失的可能性实在微乎其微。
他认为,真正的问题,其实是该如何适应新工作与新情境造成的动荡。想要缓解冲击,就得预先做好准备,特别是让年青一代掌握在2050年的就业市场上用得到的技能。人类的再培训绝不可能一次完成,人类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再培训,才能让自己在社会上不被淘汰。
如果要给年轻人一些建议,他认为最安全的做法是去更广泛地学习技能,而不是专注于某种垂类技能,比如编程。应该提升动手能力、发挥同理心,就像过去锻炼智力一样,运动技能和社交技能同样重要。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在一生中不断学习和改变。要在21世纪蓬勃发展,你需要一个非常灵活的头脑。
以下为他有关未来就业的观点集纳:
未来需要什么样的职业
文科生不再吃香?
现在人们觉得就业前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人工智能迅速改变了就业市场,以至于我们无法预测未来还需要哪些技能。
对理工科的认知也是一样,很多人觉得学编程、代码很重要,因为计算机是未来。但几年后,AI编码可能比人类更好,那是不是我们也不需要人类程序员了?相反,也许到时候我们会更需要哲学家、心理学家,因为世界剧变会带来更多哲学和心理问题。
举个例子,要实现车辆智能无人驾驶,我们必须将道德规则也编码到驾驶程序中。那假如出现紧急情况,车辆必须为了救行人而危及车内乘客的安全呢?也许并不需要人类程序员解决此类问题,因为 AI 可以编写这段代码,但(我们)却需要人类哲学家来为AI制定道德规则。
同样,理工科专家也无法告诉你AI会如何影响人类心理健康、亲密关系和社会生活。为此你需要历史学家、心理学家和艺术家。
看看我们周围的世界——计算机科学家发明了社交媒体算法,但他们不能预见算法对儿童的负面影响。你认为谁最适合帮助改善儿童处境——研究计算机的人,还是研究人类的人?
想象一下对金融界,对于AI来说,金融是它们理想的游乐场——这是一个纯粹的信息和数学领域。
人工智能仍然很难自主驾驶汽车,因为这需要在混乱的物理世界中移动交互。你很难在物理世界定义什么是“成功”,但在数字世界里,数学是很容易界定“成功的”,用AI处理贸易,更多的美元就等于任务完成。
假设一家投资基金会分配给AI一项任务,让其赚取尽可能多的美元,人工智能不仅能制定新的投资战略,甚至还可能开发出完全超越人类理解的全新金融工具。
或许几年来一切都很美好,AI发明的新金融工具导致市场飙升,投资者赚取了数万亿美元,可再然后,如果出现了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大的崩盘该怎么解决?
AI取代人类,存在三个错误假设
就业市场的动态,很可能与直觉相矛盾
AI将会改变就业市场,但我们很难准确预测哪些工作会发生变化或消失。在这个问题上,直觉判断可能会带来误导。
例如,我们通常认为医生比护士更重要,至少从薪水和社会地位来看是的。但人工智能可能更容易取代医生而不是护士。
为什么?许多医生的工作主要是分析数据,他收到大量关于我的症状和病史的数据,他们分析数据、诊断疾病,并推荐治疗方案。这种数据分析恰恰是人工智能的优势,它们马上就能比人类做得更好。
但护士的工作就不仅是分析数据了,他们还需要良好的动手能力和社交技能来换绷带、给哭泣的孩子注射疫苗。这都是更难自动化的事情。因此,人工智能医生可能会出现得比机器人护士快。
就业市场的动态,很可能与我们的许多直觉相矛盾。这里存在着三个常见的错误假设。
第一个常见的错误假设,人类独有的技能,更不容易自动化。
举例来说,比起运动或社交技能,知识分子常常比较看重智力技能。但就自动化而言,比起洗碗的自动化,下棋的自动化要简单得多。但结果发现,计算机要打败西洋棋世界冠军,可比取代一位厨房杂务工简单多了。
如果从薪水的角度来判断,我们应该会说社会比较尊敬的是医生而不是护理师。然而,有些医生主要的工作就是收集医疗数据、做出诊断、提供治疗建议,其本质是辨识模式,从数据中找出规律,正是人工智能比人类做得更好的事情之一。
相较之下,距离发展出足够的技能来完成各种护理工作(像是给伤员换绷带、给哭闹的小孩打针),人工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人如果想在 2050 年仍然找得到工作,或许除了培养智力技能之外,在运动与社交技能上也该投入同样多的精力。
第二个常见的错误假设,唯有人类拥有创造力,所以只要是需要创造力的工作就很难自动化。
在国际象棋领域,计算机已经远比人类更有创造力。许多其他领域也可能会慢慢变得如此,从作曲、证明数学定理,再到写出像本书这样的作品。
我们对创造力的定义,通常就是能够找出模式,再打破模式。若真如此,计算机既然如此善于辨识模式,在许多领域就很可能会变得比人类更有创造力。
第三个常见的错误假设,是计算机无法取代人类那些需要情绪智能(又称情商)的工作,像心理治疗师或教师。
人的各种情绪,其实也都是模式。“愤怒”是我们体内的一种生物模式,而“恐惧”是另一种生物模式。人工智能本身没有情绪,但还是可以学会如何辨识人类的这些情绪模式。
事实上,人工智能正因为没有自己的情绪,更可能比人类更懂得如何辨识情绪。一项2023年的研究发现,ChatGPT 聊天机器人在特定场景中感受情绪的能力已经超越普通人类水平。
人类的再培训,绝不可能一次完成
关键是如何适应新工作与新情境
现在,很多人所做的工作在30年前根本无法想象,例如博主、无人机操作员、虚拟世界设计师等等。
2050年,所有人类的工作都消失的可能性实在微乎其微。真正的问题,其实是该如何适应新工作与新情境造成的动荡。想要缓解冲击,就得预先做好准备,特别是让年青一代掌握在2050年的就业市场上用得到的技能。
显而易见的是,未来几十年,经济的动荡程度可能比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大规模失业带来的动荡更大。我们的大问题并不是人类真的没有工作可做,而是面对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我们该如何进行再培训与调整适应。
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生存技能可能就是灵活性。在未来几十年,旧工作会消失,新工作会出现,但新工作很快也会改变并消逝。因此,人类的再培训绝不可能一次完成,人类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再培训,才能让自己在社会上不被淘汰。
了解自己的头脑是给自己的最好礼物
广泛地学习技能,而不是专注于某种垂类技能
如果要给年轻人一些建议,最安全的做法是去更广泛地学习技能,而不是专注于某种垂类技能,比如编程。他们应该提升动手能力、发挥同理心,就像过去锻炼智力一样,运动技能和社交技能同样重要。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在一生中不断学习和改变。要在21世纪蓬勃发展,你需要一个非常灵活的头脑。
那么如何培养一个灵活的头脑呢?你要先了解你的头脑是如何工作的。你的思维和感情来自哪里?为什么你喜欢某些事物而讨厌其他事物?是什么塑造了你的恐惧和欲望?有些人会通过冥想来探索这些问题,还有的通过心理治疗、艺术或运动解决。无论哪种方法适合你,你都要在上面投入时间和精力。了解自己的头脑是你能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