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意识理论均涉及分层概念,尽管叙述方式各异,但其核心理念或问题的思考结构相似,例如高阶意识理论或Alarm理论。在探讨分层时,我们力求排除因内在思维结构而导致的偏见(或许不可能,但希望偏见是可见的),而是基于客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因此,当我们将神经系统视为信息处理系统时,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是信息系统面临的信息量的增加。
从动物的特性出发,我们可以观察到大部分动物都具备某种优势感官。简单动物通常拥有简单的神经系统(或者类似机制),它们的反应多为基于单一外部刺激的简单动作。例如,草履虫的细胞膜对机械刺激敏感,如水流变化,这促使它们调整运动方向。水母和珊瑚则具有简单的光感受细胞,能感知光线变化,从而调节迁移行为。涡虫等具有简单神经系统的动物,能够感知特定的化学物质,当涡虫接触这些物质时,会引导其向源头移动以寻找食物。
在较为高等的动物中,如鸟类,多数具有发达的视觉系统,例如隼在发现麻雀时会立即采取捕食行动。狗、熊和狗熊通常具有敏锐的嗅觉,而多数猫科动物则夜间视力优秀。蝙蝠则以其高度灵敏的听觉系统著称。这些动物的优势感官使其能够有效地适应和生存于各自的生活环境。
多数动物发展出一种优势感官的动因在于,行动本身具有单一性。由于时空属性和个体的同一性特征,动物在任一时刻只能执行有限的行为,其肢体移动和方向选择也是单一的。例如,鬣狗在进食时虽然保持听觉对外界的敏感,但其行为上限受限于一张嘴、双眼和四肢的能力。然而,动物所接收的信息却是(可以)多元且丰富的,包括听觉、视觉和嗅觉信息,这些信息可同时从不同角度传来。信息处理系统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选择和优先级排序。在生存情境中,某些信息,如草丛中的异响(我们依然保持了对类似信息的高度敏感),可能比其他信息,如阳光,更为重要。从提高生存几率的角度来看,动物需要确保对那些关乎生命安全的信息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于神经系统而言,处理大量输入信息是一项挑战。以参与捕猎的狮群为例,如果两只成年雄狮在捕猎过程中发生互殴,将对捕猎活动造成灾难性影响。为了适应环境,多数动物选择了相对简单的生态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生存能力,因为它们无法有效处理复杂的信息。
动物处理信息的系统主要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某一方面的感官能力得到强化,而其他方面则可能退化,例如鼹鼠的视觉能力退化,而触觉能力得到增强;二是发展出注意力机制,即在特定时间内,动物能够控制信息处理的方向。注意力机制可能与应激反应类似,当感官受到刺激后,产生的信号传递至神经系统,经过处理后引发相应的反应。这种机制使得动物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优先处理对其生存和繁衍最为关键的信息。
由此我们引入分层的意义,分层的动因是用以解决行动单一和信息过量的矛盾的。
动物的信息处理系统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层次结构,其中注意力机制作为一种新一层级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感官信息的初级处理层面。注意力机制的出现标志着神经网络层面的一个飞跃,它超越了单纯的感觉输入和反射性反应,而是涉及到了更高层次的信息处理(控制)过程。
在这种认知层次上,注意力机制允许动物有选择性地聚焦于特定的信息流,从而在众多可能的刺激中筛选出最相关和最重要的信号。这种选择性注意不仅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还增强了动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动物能够更加精准地预测和应对潜在的威胁或机遇,从而提高生存和繁衍的机会。
注意力机制的这一高级功能被认为是意识产生的基石之一。它使得动物能够体验到内外部世界的主观感受,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更加复杂和精细的行为决策。这种意识层的涌现,不仅仅是对环境的被动反应,更是主动探索和理解世界的过程。我们理解意识的出现是基于控制的需要,但是如果控制本身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意识层就会产生更高的层面,意识本身是被管控的层面。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多层意识结构,该结构包含三个主要层次:感官意识层、元意识层和控制意识层。以下是每个层次的详细描述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1. 感官意识层(第一层)
- 功能:负责“获知”来自感官系统的原始信息,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信号。在这个层次上,意识到具体的感官体验,例如“我被刺痛”。
- 神经基础:与大脑的感觉皮层和相关的感觉处理区域相对应,这些区域负责接收和初步加工感官信息。
2. 元意识层(第二层)
- 功能:在这个层次上,个体不仅意识到具体的感官体验,还能认识到自己正在经历这些体验。例如,“我意识到我被刺痛”。这一层涉及对自身心理状态的反思和认知。
- 神经基础:可能与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和扣带皮质等区域有关,这些区域在自我认知和元认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 控制意识层(第三层)
- 功能:最高层次的意识,负责监管和控制低层级的活动。在这个层次上,动物能够主动选择是否让某些意识内容影响自己的行为。例如,尽管意识到疼痛,但可以选择忽略这种感觉,以完成更重要的任务。
- 神经基础:与大脑的执行功能网络相关,包括前额叶皮质的背外侧区域和前扣带皮质,这些区域在决策制定、冲突解决和行为抑制等高级认知功能中起到关键作用。
层次间的相互作用
- 感官意识层与元意识层:元意识层依赖于感官意识层提供的信息,但它也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加工和解读,从而产生更复杂的自我认知。
- 元意识层与控制意识层:控制意识层利用元意识层提供的自我认知信息,来制定行为策略和决策。它能够抑制或增强某些意识内容,以适应当前的行为目标和环境需求。
通过这种多层意识结构,个体能够灵活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所提供的大量的信息,通过注意力机制选择部分信息在特定时间赋予其权重,而另外一些信息可能被存储起来在其他时间被赋予权重,赋予权重很重要的目的是匹配适当的行动。
当控制层面不够发达时,元意识层面的过度活跃可能导致个体的心理崩溃。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意识内容像聚光灯一样不断跳跃,每在一处停留的时间都极为短暂,使得个体感到无所适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发展新的控制机制来管理这些跳跃的意识焦点。
在建立新的控制机制的过程中,有时必须做出武断且看似毫无道理(可能是我们的理解力不在那个层面)的选择。尽管这些选择可能不完全合理,但它们是必要的,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控制,个体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将会变得异常激烈。这些控制机制有助于稳定个体的心理状态,使其能够在一个统一的意识框架下做出连贯的决策和行为。
社会层面也有些类似。
想了这么多,我们该跃迁了,或者休息^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