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硕士博士大扩招,考研人数却暴跌50万,什么信号?
来源:智谷趋势Trend | 作者:碎叶冬青 剑书 | 2024/12/5 19:32:11 | 浏览:222 | 评论:0

在就业形势微妙的当下,传来一个相当意外的信号:

全国硕士博士还在疯狂大扩招,考研报名人数却暴跌50万,降幅高达11.4%。

什么情况?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388万,在2024年减少36万的基础上,连着再次下降,且降幅进一步扩大。

这一变化,很不寻常。

要知道,过去10年,中国的研究生(硕士+博士)招生人数一直在“膨胀”,总计翻了一倍多,从2014年的62万飙升到130万。

不久前,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刚刚公示,全国新增8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9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共计新增2755个,相当于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5%。

硕士博士大扩招,考研人数却暴跌50万,什么信号?

为什么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招录名额不断增加,大学生们反而想开了,不再蜂拥报名呢?

报名人数连续两年大幅下降,是否意味着“考研热”走到了一个历史转折点?

硕士博士大扩招,考研人数却暴跌50万,什么信号?

这两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急剧下降,相对于过去连续8年的连续上升,给人一种急转直下的感觉。

从图上很明显可以看到,在2017年-2023年期间,尽管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在上升,但报考人数的上升更快,从而形成“考研热”的现象。

在这段时间里,考研难度实际上也越来越大。到2023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巅峰的474万。

硕士博士大扩招,考研人数却暴跌50万,什么信号?

但这一趋势,戛然而止——持续升温的热度,在2024年来了个急刹车,考研报名人数直降36万,2025年再降50万,迅速回落至400万以下。

从报录比也可以明显看到,2022年、2023年是考研最难的两年,录取率仅为24%左右。

根据过去5年的录取人数平均增长率(8.74%)预测,最近两年的录取人数将达到124.88万、135.79万左右。这样一来,随着报考人数的急剧下降,报录比也将快速回升到35%,似乎回到过去13年来最“容易”的时刻,跟研究生大扩招的2017年差不多。

硕士博士大扩招,考研人数却暴跌50万,什么信号?

不过,相关人士也做过解释:报名人数虽然暴跌,但真正上考场的人数,其实是上升的。

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就表示,近年来研招初试缺考率也不断大幅攀升。在2024年研招中,虽然报考人数减少,但实际完成了整个初试考试的学生人数,比去年有所增长,并不是下降。

换句话说,这减少的36万人、50万人,本来也不是考生们“真正的竞争对手”。

分数线佐证了这一点。在2024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首次出现下降,但研考国家线和各高校的复试线却“不降反涨”。

教育部发布的2024年研考国家线显示,哲学、法学、文学、体育学、历史学、理学、医学、管理学、交叉学科等专业的学硕国家线,相比上一年都有所提高;专业硕士的招录方面,法学、文学、历史学、医学等专业的国家线,也都比上一年有所提高。

也就是说,尽管报名人数显著下降,但竞争的激烈程度,未必能让考生轻松过关。

硕士博士大扩招,考研人数却暴跌50万,什么信号?

那么,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的大幅减少,到底反映了怎样的社会思潮呢?

影响大学生们的第一个考虑因素,可能是就业。

智联招聘2024年发布了一份报告——《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引起广泛关注。其调查显示,国内研究生就业率首次低于本科生,硕博学历毕业生offer获得率为44.4%,低于本科生的45.4%,而大专生的offer获得率,竟然高达56.6%。

也就是说,从就业的角度来讲,好不容易读完了研究生,可能会发现收获远低于预期。

毕竟,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学历“贬值”,靠卷学历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的路,越来越走不通了。

尤其是对“双非院校”的硕博毕业生来说,形势更艰难。智联招聘的报告就指出,“双非院校”的硕博毕业生offer获得率为33.2%,较去年下降17个百分点,也是史上第一次出现低于“双非院校”本科生(43.9%)的情况,低了超过整整10个百分点。

硕士博士大扩招,考研人数却暴跌50万,什么信号?

原因也不复杂——“供需错配”。很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或许只是月薪5000的本科生,而不是心理预期更高、流动性更大,想要六七千甚至过万的研究生。

有人概括说,“考研热”泡沫挤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们开始认识到,读研也解决不了就业问题。

这个判断,应该说有一定的道理。

同时,影响大学生们的第二个考虑因素,可能是读研的成本在无形中攀升。尤其是专硕、专博,读起来费用不菲。

这些年新增的硕士点,主要是专业硕士。比如,7月国家公布新增的硕士点,超过80%是专业硕士。

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81.1万人,专硕招生规模达47.4万人,占比为58.5%。

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124.25万人,硕士研究生110.35万,其中专硕70万,已经占到了63%。

官方披露的计划是,到“十四五”末,将专硕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专硕和学硕的区别,简单来说,学硕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而专硕是以就业为导向来培养的,门槛更低,学制一般两年到两年半,论文要求也相对低一些。

但是,主打就业导向的“性比价”硕士,却让不少学生感觉吃了“哑巴亏”。

学费越来越贵,学制越来越长,并且还不提供宿舍……众多问题浮出水面。据公开信息,上海交通大学2025级新闻与传播全日制专硕学费为18万/期,比原来上涨了6万。西南财经大学2025级全日制会计专硕学费,从原来的8万元上涨到9.8万元。

近年来,不少国内高校开始延长专硕学制。东南大学2023年招生时,硕士研究生所有专业学制均为3年。湖南大学从2020年开始将艺术、法律(非法学)、工程类、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文物与博物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调整为3年制。

除了学费成本、时间成本,住宿成本也是问题。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的专硕都不能住校,但给予了适当的帮助和补贴。北京大学直接表明专硕不安排住宿,南开大学非应届的专硕则一律不提供住宿。

去年,1岁被父母抛弃、5年考研上岸清华法硕的黄凯,因参加《令人心动的offer》走红。他在采访时提及,之所以放弃北大法硕报考清华,就是因为清华给专硕提供宿舍。

对于大部分全日制学生来说,在北上广等租金较高的城市,如果没有宿舍,读研的成本将大幅增加。

此外,专硕设立的初衷虽然是面向就业,但实际上却与学硕有诸多相似之处,学习到的技能也未必适用于就业。

因此,这两年报名人数的减少,也就不算奇怪了。

硕士博士大扩招,考研人数却暴跌50万,什么信号?

事实上,国家也看到了研究生培养中的种种问题,不断在调整政策,尤其是鼓励更多硕士、博士走向市场化,而不是待在象牙塔。

今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表决通过,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自1981年以来,我国学位法律制度的首次全面修订。

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强调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要分类发展、分类培养:

重视学术学位的培养,让学生敢于去闯无人区,从事原始创新,在基础理论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重视专业学位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围绕国家科技发展的重大需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硕士博士大扩招,考研人数却暴跌50万,什么信号?

学位法从制度上给予了专硕学生更多空间——专业学位,可按专业实践的成果去进行答辩,也可按专业实践上的一些创新成果答辩,不一定都要拼论文了。

未来,专业硕士依然会是重要的“就业蓄水池”,同时不断提升其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福州大学等在内的多所“双一流”高校,官宣部分专业取消学硕招生。而停招学硕专业有很多是统计学、法学、新闻学等更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

不单是硕士,国家也希望博士更多走向市场化。2022年,专业学位博士的招生数量比五年前增加了8倍。在培养方向和需求导向上,专博更贴近“市场”,以实际应用和技术创新的理工科方向专业为主。

事实上,我国的博士生数量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只是就业过于集中在高校教师的方向上,导致“僧多粥少”。北大核心期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一份研究对2015-2020年我国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博士生在高等院校就业的比例高达45.55%,位居其次的为医疗卫生单位(占比16.96%)和科研设计单位(占比10.25%)。相比之下,博士生在民营企业的就业比例仅占5%。

博士一定要去学术圈吗?其实未必。2002年,美国有52%的博士毕业生选择进入学术界,到2022年,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33%。与此同时,美国博士生在工商企业就职的比例则翻了一番,从2002年的24%上升到2022年的48%。

美国很多顶尖大学如斯坦福大学和UC伯克利,在研究成果向市场转化上已经非常成熟。据福布斯报道,至少有 35 位美国亿万富翁在投身商界之前获得了博士学位。比如,“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本身就是斯坦福的辍学博士,而他旗下特斯拉和星链的高管里更是博士如云。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20年中国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中,博士生仅仅占约0.8%;而美国高等教育中,博士生占比约为6%。每百万人口中,我国拥有博士学历的人数仅有600多人(2021年),而美国早已经超过1万人。

让高学历人才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真正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栋梁,才是解决“学历贬值”的关键所在。

硕士博士大扩招,考研人数却暴跌50万,什么信号?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把盲目排外当成爱国,是近代中国的一大悲剧 2024-12-15 [59]
苦难是强者的巨额财富,是弱者的万丈深渊 2024-12-15 [52]
深陷“论文盲审”困境,该如何自救? 2024-12-15 [44]
清华钱颖一院长:人工智能将使中国教育优势荡然无存 2024-12-05 [230]
李伟教授:逆全球化之下的中国何去何从? 2024-12-05 [224]
学术遇挫,不是努力不够,而是…… 2024-12-05 [109]
知识分子是如何持续走向败坏的? 2024-11-23 [580]
为什么时下中国很难出现真正的哲学家 2024-11-16 [719]
诺贝尔奖院士工作站介绍 2024-11-16 [699]
《乡下人的悲歌》读书笔记 2024-11-12 [858]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