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朱镕基之子清华演讲:犀利点评当前中国问题(深度醒脑)
作者:珍贵历史影像档案 | 2025/1/13 22:59:38 | 浏览:124 | 评论:0

朱云来(1957年—)朱镕基和劳安的儿子,1994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原中金公司CEO,连膺三届““亚洲最具影响力25位商界领袖”人物。

本文为朱云来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论坛上的演讲 《新常态下的中国发展之路》。


【演讲全文】

所谓新常态,应该是不同以往的一个常态。为什么要提新常态?可能是因为老常态已经不可持续,否则就没有必要提新常态。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标,就是希望国家发展、人民幸福。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国发展的基本状况。这是我根据2015年国家统计局出版的年鉴资料做的一个总体描述。朱镕基之子清华演讲:犀利点评当前中国问题(深度醒脑)

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是我们展开所有活动的基础,我们是拥有13.7亿人口的大国,总产值的统计数据为69万亿人民币。另外还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基本特点,比如历史悠久、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勤劳进取,加上改革开放,成就瞩目,工业发展,门类齐全,资源欠丰,产能过剩,库存过量,升级挑战,创新挑战等等。这是一个总体情况。


再看看中国的地理。这张图我挺喜欢,它能说明很多问题。

中国的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包括珠江流域都是平原。西北是高原,西藏这里最高,是世界屋脊。中国是三阶台地,第一个台阶是平原,第二个台阶是高原,第三个是所谓的世界屋脊。它的地理特点叫做“西高中低”,东南部比较温湿,西北部比较干旱。在960万平方公里总面积中,东部第一阶平原将近有281万平方公里。如果与全世界比较一下,中国的这块平原也算是全世界最大的了。欧洲也有很大块的平原,但是它的平原纬度50度偏北,而中国的这块平原纬度在北京40度到上海30度之间,温湿条件就比欧洲平原要好多了。这样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不仅适应动植物生长,而且也支撑了我们延续几千年的发展。

人口大致的分布,红色的区域的人口最密集,差不多93%的人生活在这里约三分之一的国土之上。虽然我们号称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核心区域就在300多万平方公里之内。

再看一下我们的城乡结构。这是我根据2015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找出的统计数字,全国各市、县是最基本的统计单元。城市平均有3000多平方公里,人口有112万人。最小的叫做城市建成区,例如北京的市区各区。中国大约有600多个城市。

城市建成区人口只有3.9亿,如果把县城算进去加起来只是5亿左右。乡镇人口有1亿多人,每个镇平均1.6平方公里,平均人口也就是4000人。

所以我们说城市化变成城镇化,其实是加了很多水分的。乡镇平均人口才4000人,县和城市建成区平均是9万人,这个地方是59万人,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概念。全国600多个城市,才真正是城市化的地方。所以总共加起来,在96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大概只有5万多平方公里是城市,只占大约千分之四、千分之五的国土面积。所以中国人口生活在非常集中的地方。把全部乡村面积,城镇和乡镇面积,县城和城市面积加起来,大概是20万平方公里,真正住人的地方就这么大。很多人觉得盖房子地不够用,这怎么可能?完全不是地的问题。

面积是展开的空间,人口是展开的基础,产值是展开的实际结果。东西南北,我用这条红线画出来,所谓东部和中部都在刚才说的一阶台地上,大概281万平方公里,10亿人口(将近四分之三),产值占了80%。如果各省政策都一样,片面追求GDP,都想搞高速增长,那只有加大工业投资或者房地产投资,效果肯定不好。更何况那些边缘地区,自然条件、人口密度也不一样。所以,应该考虑因地制宜、各不相同的差异化发展策略。

这里谈一谈总量的经济结构,GDP就是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它是以不同的生产单位,对所有经济活动的统计。它有三种统计方法:

一是生产法。简单地说就是不同行业的产品,最大的几大块是农业、工业、建筑、服务业等。

二是收入法。参与生产单位从分配角度得到的分配结果,如薪酬、国家税收、折旧、盈利等。

三是支出法。用的比较多的,跟经济生活联系更紧密。如消费、投资、政府开支、进出口等等。

这是我们的整体结构,它们的数字应该是相当的同一个GDP,但是由于统计过程总会有一点误差,所以数字可能会不一样,也不过是几个百分点的误差而已。

顺便提一下这是2015年的数据,是最新的。生产法的数据2014年是64,2015年是68,2016年是74,年均增速7.5%。从这个角度来看,生产数据中的生活服务,比如教育、医疗比例占的非常低。生产、制造、运输,也号称“三产”,这个“三产”不是大家平常讲的三产,主要是讲钢铁生产、粮食种植、火车运输等等,这些服务应该属于生产服务的概念。有人谈到一个新的观点,说现在要特别发展生产服务业,我想你原来恨不得85%都是生产服务业了,要特别发展生活服务业还差不多。

收入分配也是人工薪酬占比偏低,资本收入占比偏高。企业盈利,但是企业收入属于资本收入,劳动者收入只占企业的三分之一。这个收入是13亿人的收入,这是企业拥有者的收入,这是政府的收入,当然是一次税收,还有所得税。
我们看一下经济结构。从1978年到现在,经济总量以及个量的分量。这是进出口,如果从占比来讲,我们曾经有过一段发展到2007年最高达到8%左右,然后降下来,现在只有2%-3%左右。政府开支比例比较平均,最重要是两个大的变化,从1978年开始,消费最高能占到52%左右,从2002年以后逐渐下滑。
相反我们的投资占比直线上升,消费少了10%,投资多了10%,这一正一反,反映出来它的交叉点在这里,可以看出是一路上来大量的投资。
然后看看我们的消费结构,总额是从2003年到2016年累计消费179万亿,占同期产值576万亿的31%。不同的颜色,区别城镇的可支配收入、城镇的消费支出、农村的可支配收入、农村的消费支出。2013年以后,国家统计局把城乡统一一起计算。消费占比很少,只占了三分之一。我们的投资结构,20个大的行业标准分类,农业、采矿业、制造、供应链、建筑、批发零售、运输、餐饮、信息服务、金融、地产、租赁、科技、公共设施、居民服务、教育、卫生、文化、社会组织、国际组织。显然制造业最大,因为中国本身就是制造大国;房地产绝对是第二;公共设施也投了这么多,然后就是运输包括铁路、公路。采、制、供、建、地、运、公七大领域的投资占了总量的84%,居民生活服务、教育、卫生、文化、餐饮五大领域投资相对很少,只占总量的5%,其他行业占加起来也不过10%。这是从1978年到2002年以来形成的结构。2003年到现在是这个状态,2012年、2013年提出来进入新常态,现在还是沿着这个新常态在继续发展。
这么大的投资概念,主要靠什么支撑?这个是我们的产值,这是银行的贷款。银行的其他存款性工资负债表中各类债权合计,其实是拿了贷款出去是它的债权,剩下一部分是买了别人的债券。
这里有一个建筑业的总值,跟债务比一直在100%左右,建筑总规模跟债务总规模是非常接近的,这么大规模的建筑是靠债务支撑的,建产比2000年的时候是100%左右,到现在一路走到200%多。
按照GDP的大小来看,是一个比例关系。GDP代表当年的生产总规模,和当年建设总规模去比,建设总规模越来越大,从一倍变成两倍,这就是它最核心的问题。建设靠的是债务,银行系统收了存款后去贷款,贷款之外再买别人的债券,还是债务,它代表的总债务规模,跟建设总规模这么相近,很明显建设是靠债务支撑的。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鉴有一个资金流量表,我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彻底读明白了,从这里面反推出一个国家资产负债表,还没有人宣称做出来过。根据这些原理可以测算出来,假如以2002年为基础,到2016年,因为资金流量表最新只到2014年,后面的我现在没有,就做了一些估计。现在资产总规模843万亿,负债546万亿,权益297万亿。2016年GDP是70万亿,也就是说我们有70万亿的产出,产出有点像当年的生产总额,当年的销售额,但是资产总额是800万亿,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

假如这个国家的资产负债表,相当于把中国所有的公司全部整合,把它当成一个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我简称它叫中集公司,这就是一个800万亿的资产大企业,世界级的大企业。它的效率如何呢?它的股权回报,原来在这9%,现在到6%了。从2002年以后,曾经有过一段系统性的改革,也许可以叫做改革红利,但是2007年以后,就开始系统性的下降了。资产收益率原来3%,现在降到2%。资产周转率这个数放在一起除以10,周转率从50%降到30%,投资多了,资产大了,显然周转率就下来了。相当于资产杠杆率,也是除以10,260到280,相当于现在总体的平均资产负债率65%。这样可以看到整个经济的趋势性的问题。
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经济里面这几大成分。
一是消费。我们有一个全中国收入统计,产值从这到这,货币多了一倍,可支收入是产权的一半,薪酬占了整个GDP的一半。消费开掉这么多,剩下消费结余,每人平均剩了不到一万块钱。这是城乡平均,如果城乡分开算的话,城里每个人消费平均一万块钱,农村人大概只有是两千块钱,平均一下六七千,这个数还是非常小的。
从积累的概念去看,居民结余累计大概是150万亿,如果扣掉2002年以前的数字,现在应该是120万亿左右。当然,这些都是名义上的。数都很大都在涨,包括产值价格平均增加了两倍,如果按照真实GDP来计算这个数没有那么高了。经济里面的很多辩证规律是跟名义相关联的。
整体产值或者行业的基本结构,从20个行业中每个行业的产出,可以看出生产结构向哪里倾斜。我们把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它统计出来,这20个不同的行业总资产差不多是354万亿,从各个行业整体的分布、排序话可以看出来经济结构。
杜邦分析几大要素,利润率是6.6%,我们算的是7%,相当接近。杜邦计算的回报率是7.2%,我们算的是6%。上市公司回报率稍微好一点。这里面很奇怪,工业利润率只有3.6%,回报率只有5.1%,而金融是12.5%。
这张图是我们的金融资产。我们的金融负债对金融资产,两个基本相等,差了一个国际头寸。我们的金融资产总规模,2002年是48万亿,现在的最终数儿没有出来,但是有一部分的数出来了。根据这个逻辑,把已经出来的信息都用进去做估算,现在应该是510万亿。金融资产膨胀10倍,同样也是金融的负债10倍。
我对如何看未来发展,大致选了两个总体的角度。我觉得顶层设计确实很重要,但至少要把底层设计好。顶层设计显然是宏观的综合平衡考虑,但是我觉得光综合也不够,顶层和底层要结合起来,因为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性的问题,而且各个系统之间都有很多区别和关联。“一行三会”本身就够分散了,很多金融原则应该是统一的。
本质上是信贷巨额扩张,从一倍到两倍,这种建设规模,靠着债务的推动,结果一定是投资过剩。然后就是杠杆过高,产能过剩,库存过量,增速放缓,利润低下,资价通胀,币值压力,都是由此一起来的。这么大的国家,每个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但是统一的都要上GDP,有五个省GDP没有过5%,被集体叫去谈话。说了不要GDP,又说不能不要GDP,要GDP干什么呢?GDP算什么质量?GDP本来应该是市场活动结果的客观统计,现在我们倒过来把GDP变成一个目标,而且特别强调这个目标是所有指标的前提。假如你有一个项目,银行经过评估认为这个项目能够还本付息,有很好的前景,当然应该给予贷款,问题是你现在没有这样的项目,银行还要贷款给你,结果一定是不能赚钱。短时期貌似把GDP拉起来了,但是长期看GDP的质量会很低。
比如说房地产,据我的研究过剩非常严重。按房屋存量来看,城镇房屋建筑面积,加上现在还在施工的,人均大约30平米的规模,至少可以满足10亿人住房需求,但是按夸张的城镇化统计,城镇人口也只有7亿多人。而且事实上80%的城镇人口平均住房只有25平方,当然有的人人均是60平方米,平均下来才是现在所谓城镇人均30平米。现在已经超过30好几了,每年都在涨。
从宏观上看,总量一定是过剩了。而且现在房子均价差不多到7000-8000元了,可是我们的人均收入也就7000、8000元。想买30平米房子要不要用30年?除非十年不吃不喝。无论怎么算,这个价值完全不对了。
宏观经济要系统对待,区域经济要区别对待。我们的经济目标应该是让老百姓衣食无忧,现在至少还在忧房子。所以应该有一个客观的系统的衡量标准。现在提出“三去一降”非常对,企业的一系列问题一定要解决,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我认为这是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核心。钢的产能是12亿吨,产量就8亿吨,多出了4亿吨。目标是三年要减掉1亿吨,一年就要减3千万吨,有用吗?一会儿房地产又热起来了,肯定钢厂又跟着热闹起来,这不是真正按照市场机制定下来的东西。
顶层设计既要从上面考虑目标,也要看下面每一个具体行业的具体情况,包括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政策制度。
所谓的农村土地流转,对于农民来说是个什么概念?一片大平原中间的一个村,土地能流转起来吗?真正土地流转的只能是在大城市周边。一个城市的周边边长能有一两公里就已经不少了。就算是土地能流转,又能解决多少人呢?对于居住在真正乡村的农民能有什么用?所以这样的政策解决不了本质问题。
前面讲消费只占三分之一的GDP,如果我们倒过来想这个问题,50%基本上是做投资了,如果不去追求GDP,很多投资可以不投。保证居民基础生活花的钱,也就是70万亿里面的30万亿而已。如果让市场机制来起决定性作用,不该投的投资全都停掉,全国老百姓的生活并不会比去年差。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审查一下哪里投的太多了。不要老觉得是压力,总想一旦掉到5%怎么办,再掉到3%怎么办?其实掉到一半都没关系,吃喝都够了,衣食住行都有了,只是暂缓一步改善,但是不会比以前差。保证了基本生活,然后是因地制宜。核心问题还是应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能再靠过去的投资、出口拉动,才2%能拉动什么?要真正推进改革,解决实际问题。要提高技术创新,这是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财政制度的特殊情况,是很多税按照中央税收上来,其中又把一部分钱转回到地方去,实际上是财政收入加上中央转移财政收入。两个加起来刚好等于财政支出,这是一个地方的财政的基本平衡。然后是居民的收入,居民的消费。
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河南这五个省超过3万亿,平均值是两万多亿。总而言之是一个概念,我的思路是“首先是老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举一个例子,黑龙江面积是47万平方千米,人口4000多万,拥有广大的耕地面积和丰富的石油、林业资源,不就是要解决这4000多万人的衣食住行吗?你非要在这里搞工业,是不是远离市场?江浙一带包括山东,工业发达的已经是一塌糊涂过剩了,它还能搞什么?农业占GDP的6%,但农业的增长只有2%,靠农业能增长什么?所以只能做投资,投资又增加了产能,而且距离内地又那么老远。如果给地方官定下一个目标,要求当地跟全国的平均GDP发展水平一样,他只能去搞工业,而当场发展工业一定没有出路的。实际上地方有旅游等其它资源,为什么不能让地方走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国的老百姓也需要夏天出去消暑,冬天去看冰花,还有许多其他的消费方式。我的逻辑是说,只有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他才有钱去消费。现在不是不想消费,而是因为挣的钱太少。我们的薪酬收入占GDP的一半都不到。在G7国家中,最低的是日本,国民收入占GDP的60%-70%。我们的这个收入占比太低,很多变成了国家的收入,由国家拿去大量投资,但是这种投资很容易出错。如果钱到了老百姓手上,老百姓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大家去消费就会产生需求,企业就去根据需求去投资,完全让市场来决定,让市场经济动作更加良性化。
关于“一带一路”的概念,我把全世界的面积、人口和产值排了一下。全世界陆地面积1.3亿平方公里,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全世界人均产值一万美金,中国8000美金。“一带一路”国家人均产值是我们的一半,相对欠发达一点,但是它的总量还挺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积是我们的五倍,人口是我们的两倍多,人均产值是我们的一半。
这个概念是,一带一路沿线大约有60多个国家,面积是我们的4.4倍,人口是2.3倍,产值是1.4倍。从企业的角度看,不是相当于我们的市场范围扩大了两倍左右吗?我认为这个思路是挺有远见的。我们比他们相对来讲还先进一点,产值差不多是他们的一倍,中国制造还是有一定的实力的,但在国内我们已经担心它产能过剩了。
至少我们面对一个这么大的国际领域可以去拓展。当然它不会自动属于你,是需要我们去竞争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有竞争优势。这需要我们很具体的一个一个做出来,需要有很强大的开拓能力。
这是美国宏观经济研究做的一张图,居然能从公元元年这么远古一直做到现在。我们的GDP一直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以上。其实我们只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平原,长期都依靠农业的经济规模效益,居然也能有这么强大。这个国家有10%的税就已经非常富有了,假如征10%的兵,那就是千万大军。正因为如此,没有人能打败这个国家,除非它自己腐败。中国历代朝代的更迭恰好也是如此。

可以看到,这个逻辑为什么到这突然就失效了?从33%一下子跌到几乎是0。中国到底怎么了?是什么事做错了,导致我们突然从泱泱大国变成一穷二白甚至生灵涂炭。
你看印度居然比我们还高,但是它是怎么下来的?从东印度公司开始,然后基本上跟我们差不多。这张图上我发现一不小心把印度放在这了。印度平原也很大,而且平均海拔从30往下到20,这就是上海与广州的区别。印度的南方湿度和温度好,所以它产出更高。在以农业为基础的时代,它的农作物产量一直很高,甚至比我们还高。我们比它的纬度偏高,所以产量比它稍少一点,这可能是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吧。还有一个原因,它最早被所谓的雅地安入侵,所以它的历史文化各种交叉变化比较多。而中国由于地形的限制,三面是高山,在远古农业时期的冷兵器时代,基本是与世隔绝。
还有一个对修筑长城很颠覆的说法。过去我们都知道各个朝代都在修长城,一是当时我们的农业太丰盛了,花点钱修个城墙不算什么;二是游牧民族确实经常来袭扰抢夺,确实需要修筑长城来保护我们丰饶的物产。和确保占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产值相比,修筑长城的花费还是比较合算的。
这张图主要是说,因为工业革命,我们落伍了,于是一下子跌下来了。但是这条线到后面又涨起来了,这又是为什么?我们垮就垮在没有工业,迅速实现工业化,是实现振兴和重新崛起很重要的工具之一。中国的现代工业化进程从1949年就开始了,当时从苏联引进了100个项目,苏联人撤走了以后我们自己接着干。当时我们非常清楚,中国连肥皂、面粉机都生产不出来,但是一定要抓住两弹一星,这是当年最极端的高级技术。中国过去靠长矛大刀,再加上点武术,但是外国人搞了工业革命,人家用的是坚船利炮,我们的优势一下就没有了。我有这么一个逻辑,过去冷兵器打仗是一比一,当时中国有4亿人,英国只一千多万人,如果耍大刀他们确实拼不过,但是人家一人拿一杆步枪,就能顶上你一百个大刀队。用一百倍乘以一千万,人家就成了10亿人,我们能打得过吗?这叫做技术乘数,技术乘数改了,1变成了100,力量对比就颠倒过来了,中国一下子跌下来了。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学术动态|种族研究领域顶刊发表周敏主编的《反思分层同化理论论坛》专辑 2025-01-19 [33]
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虎妈”蔡美儿强势回归 2025-01-18 [57]
俞敏洪丨2024,艰难中的美好 2025-01-09 [156]
什么决定了子孙的“成功”?美教授揭开社会地位流动的两个秘密因素 2025-01-09 [175]
年薪达百万级!浙江、安徽、福建高校2025年海外优青政策汇总(华东地区下篇) 2025-01-01 [336]
纽约大学教授凯蒂·菲洛:完美无缺的成长环境,实际是在教育残次不全的孩子 2025-01-01 [322]
孙立平:目前的状况还会持续多长时间? 2024-12-15 [751]
北大教授张维迎:左的东西之所以流行,主要是他们善于语言腐败 2024-12-15 [771]
罗素:假如我是中国人 2024-12-05 [1022]
兼听则明!冯玉军教授:若俄国在乌克兰得手还想恢复俄帝国,而绥靖则会带来反噬 2024-12-05 [1004]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