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不是穷,而是父母六七十岁了,还存在这3种“危险”情况
来源:听书369 | 作者:行简 | 2025/2/2 1:32:54 | 浏览:16 | 评论:0

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不是穷,而是父母六七十岁了,还存在这3种“危险”情况一个家最好的状态,莫过于亲人和睦,阖家共济。

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里写:“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每个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带着家庭的烙印。

尤其是年长辈高的长辈们,往往会对整个家族都带来深远的影响。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长辈,一旦上了年纪,难免也会做出一些“糊涂事”。

若是及时纠正,或许无碍,但如果放任下去,早晚会给家人带来麻烦和伤害。

很多时候,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不是穷,而是父母六七十岁了,还存在以下3种“危险”情况,别不信!

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不是穷,而是父母六七十岁了,还存在这3种“危险”情况

 01

父母太爱攀比,损耗整个家的福气

莫言曾在一档节目中说过:
“人,来到这世上,总会有许多的不如意,也会有许多的不公平;会有许多的失落,也会有许多的羡慕。
你羡慕我的自由,我羡慕你的约束;你羡慕我的车,我羡慕你的房;你羡慕我的工作,我羡慕你每天总有休息时间。”
诚然,适度的羡慕和攀比不是坏事,还能给人目标和动力。
但凡事有尺,一旦过度,就只会徒增不愉快。
就像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写的那样:“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我们盲目和别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一味地攀比,不仅得不到别人的美好,还会错失自己的幸福。
曾听过一位网友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烦恼。
他说父母年龄大了,家里条件也好了,本该今昔对比,珍惜当下,增加幸福感才对,可他们反而不知足了。
每天父母都会和很多同龄人聚在一起,聊谁家的退休待遇好,谁家儿子挣钱多,谁家女儿嫁得好。
光聊还不算,回到家里,还要在家族群里转发很多朋友的照片和视频,给群里人说东家去了国外泡温泉,西家去了北京吃大餐,要么就是夸奖别人家孩子有出息,懂孝顺。
话里话外,自己不快乐不说,还给家里人带来了很多压力和负面情绪。
过年的时候,一大家子聚在一起,老人又开始叨叨这些话,本来喜庆团圆的氛围,最后不欢而散,酒菜剩了一大桌。
即便如此,老人也没觉得自己有问题,还拍下剩饭剩菜发给自己的朋友,谴责儿女多不孝顺,多让自己寒心。
不明真相的群众议论纷纷,给网友和他的兄弟姐妹们带来了很多困扰。
很喜欢杨绛先生的一句话:“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我们的生活过得如何,不关别人的事,别人的日子过得有多好,自然也和我们无关。
到了一定年龄,父母要学会把目光往回收,把日子向内过。
多关心家人,多关注家事,放下一些攀比心、好胜心。
心态好了,生活自然顺风顺水,心旷神怡。
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不是穷,而是父母六七十岁了,还存在这3种“危险”情况
 02
父母过分偏心,致使兄弟姐妹结怨
知乎上有个提问:“导致兄弟姐妹间不和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有一条回答说:“父母的偏心。”
仅仅五个字,却收获了最多的点赞。
的确,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兄弟姐妹,不怕生活过得凄苦,最怕的是父母偏爱了其他人。
这种偏心,会像一把冰做的利刃,插进子女的身心。
看似无色无形,却真的很痛,甚至要用一生的时光去治愈。
兄弟姐妹,本该是携手到老,风雨同舟的感情。
可若是摊上拎不清的父母,最终只会使兄弟结怨,至亲反目。
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不是穷,而是父母六七十岁了,还存在这3种“危险”情况
电视剧《小巷人家》中的庄家父母,就是偏心的典型。
庄超英身为家中大儿子,是一个方正迂直的传统男人,从小就接受父母的教育,凡事要让着自己的弟弟庄赶美。
赶美学习成绩不好,庄父退休后,就把宝贵的工作机会给了赶美顶班。
两个儿子都工作后,超英的工资也被父母收了上去,攒下来帮自己的弟弟讨媳妇。
等到二人都生儿育女后,庄家父母的区别对待就更明显了。
庄母的生日宴,一桌子的菜都是超英媳妇带着女儿做的,可最后开席时,她们母女却只能躲在厨房里吃着素面。
超英一家的忍让和付出,没有换来父母的认可和弟弟的感激,反而被当成理所当然。
就这样,在庄家父母无底线的偏袒下,庄家兄弟的间隙越来越大,终于爆发成大战,搞到一地鸡毛。
道德经有云:“天之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心理治疗师苏珊说:“明智、成熟的父母会考虑到家庭中每位成员的感受和需求。”
世间之道,贵在平衡。
父母区别对待子女,会让亲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做到一碗水端平,不厚此薄彼,才是经营家庭的正确方式。
 03
父母惯坏孙辈,影响下一代的成长
看过一张图:
一个孩子手握游戏机,理直气壮地享受着家人的照顾,对他们的付出视而不见。
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不是穷,而是父母六七十岁了,还存在这3种“危险”情况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用溺爱态度培养出来的人,是自私自利透顶了的人。”
老话亦说:“惯子如杀子。”
很多家庭都喜欢将带娃的重任托付给老人,这本无可厚非,祖辈对孙辈的爱也毋庸置疑。
但万不能将爱,变成无原则的溺爱,那结果难免是害了下一代。
曾在网上刷到过一档育儿综艺,节目一开始,就是一个妈妈在吐槽婆婆对孩子太好。
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不是穷,而是父母六七十岁了,还存在这3种“危险”情况
一开始观众不了解情况,还在谴责那个妈妈不识好歹。
但节目随即就放出了婆婆平时带娃的一些视频。
视频中的孩子已经大约五六岁了,还是要人给他喂饭,帮忙给他穿衣服。
可能是营养过剩,他早早就长成了小胖墩,看起来肉乎乎的。
家里人想过控制饮食,培养运动习惯,可妈妈这边做好健康餐,婆婆那边就偷偷喂零食;孩子运动没两天,一哭一闹,婆婆又不愿意了。
更关键的是,因为老人的过度宠溺,孩子只觉得奶奶好,只想听奶奶的话,其他人根本管不了。
眼瞅着要上小学了,没办法,这才带到了节目上,希望专家能帮忙解决。
那期节目的讨论度很高,有人指责爸爸妈妈自己没时间,还抱怨老人带不好娃;有人则说时代变了,老人也应该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
但大家都没有否认的一点,就是这样过度的溺爱,对孩子有百害无一利。
人的底色如何,最要紧的是小时候那几年。
家庭的每位成员一定要齐心协力、各司其责,营造出最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溺爱就像一把涂满麻醉药的锯子,对孩子进行无痛截肢。
一旦他走出了保护伞,真实世界中的一缕微风都足以将他吹垮。”
当父母无节制地纵容孙辈时,及时告诉他们,这不是成全,而是伤害。
有节制、有分寸地教会他们如何应对人生,孩子才会越来越好,良好的家风才能传承下去。

听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历三个阶段,知道父母是普通人,知道自己是普通人,知道孩子是普通人。”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哪怕是父母,也不会永不犯错。
作为子女,当他们出现这3种情况时,要学会及时纠正,正确沟通。
作为父母,不妨修炼好自己,为儿女指引好方向,成为家庭的底气。
《礼记》有云:“父子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一个家最好的状态,莫过于亲人和睦,阖家共济。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地上的家乡”与“天上的家乡” 2025-01-31 [28]
专题 | 消费的人口“画像”? 2025-01-24 [67]
话说浦东的“场”“灶”“团” 2025-01-24 [62]
当代学生塑造优秀自我的四大核心习惯 2025-01-19 [202]
“床头柜”悄悄退出中国家庭 2025-01-18 [247]
博士生因“一稿多投”被学校撤销硕士学位后申请行政复议,判决结果来了! 2025-01-15 [322]
国内最“水”211?别被校名骗了,它的专业世界第一! 2025-01-15 [346]
上海人:鲜为人知的真相 2025-01-15 [363]
省政府发文:这所985,2027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2025-01-15 [323]
所谓电诈,远不是电诈这么简单,而是中国人利用中国工具残害中国人,只不过是借用外国场地而已 2025-01-13 [421]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