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金融時報最新公布的第13屆全球商學院(MBA)排行榜上,香港科技大學三級跳,自2008年首次進榜的第17名,擠進去年的前十名,再衝上今年的第6名。香港科大有今天,在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港督尤德、香港政壇教父鍾士元眼光獨到,他們當年看到經濟要轉型,香港要邁入知識經濟,要有一所大學來訓練人才,引領香港突破。籌辦五年後,1991年秋,突破重重難關成立。
香港科大的國際化是全方位的,全球前50名最佳學府,都與香港科大建起密切關係,左二為科大商學院院長鄭國漢
港府對香港科大的重視,從當年的港督,到後來的特首。香港回歸後,科大校監是董建華,現在是特首曾蔭權。而從港府來說,給科大最大的支持,一是巨款,二是靚地。科大從港府拿到的錢,以百億港元計,而科大創校時雖蝸居尖沙咀小屋,但新校園是60公頃,而且是清水灣半島背山面海靚地,與邵氏片場相鄰。
有錢有地,不等於能辦出好學校,更不用說全球名校。當年辦校的人眼光獨到,特別是創校元老鍾士元,決意要先在「人才」下功夫,然後才是制度。
當年香港為延攬頂尖人才,先找到吳家瑋。作為首位領導美國重點大學的華人,吳家瑋擔任美國三藩市州立大學校長期間,把該大學發展為三藩市的頂尖大學,大大推動課程國際化。他回港出任科大創校校長,影響了大批出色的海外學人。
香港科大一直有個讓人津津樂道的故事,傳說校長六天飛行萬哩,到九處地方請人;副校長「三顧茅廬」,要請專業超過自己的教授。而這些名牌教授來到香港,帶動更多優秀學者加入香港科大,這些優秀學者,又帶來更高質課程、更優秀的學生、更驚人的成果。
有了好教授,緊接著香港科大就建好制度。香港科大第二任校長朱經武說:「我們要最好的教授來教最好的學生,對於教授來講還要有好的行政人員。」香港科大的行政,是在規則架構原則下面,盡力幫助同事、學生達到要想做的事情。這一點令北大、清華的管理者,羨慕不已。
香港科大還有一張牌,就是國際化特色。香港科大的國際化是全方位的,教授是國際上最優秀的教授,教授帶來其國際網絡,所以全球前五十最佳學府,都與香港科大建起密切關係。
教授國際化,引來教學國際化。香港科大從很多國際方面的排名,國際認證機構的承認來看,香港科技大學是亞洲第一流的,跟美國很多出色的大學完全在同一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