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这两球的颜色是一样的?不,我不信!
来源:科普中国 | 作者:游识猷 | 2025/4/14 13:50:46 | 浏览:87 | 评论:0

这两球的颜色是一样的?不,我不信!

有张图一度在社交网络刷屏。明明左边一枚“蓝球”,右边一枚“绿球”,但其实这两枚球真正的颜色是一样的。

图片
你跟我说这两枚球颜色是一样的???|  David Novick


大家都不信。于是有人立刻开始自己动手,去除背景和圆点的颜色。

这两球的颜色是一样的?不,我不信!

惊了,真是一样的???

不论怎么操作,去除背景色,图片拼接,还是计算机取色,得出的结论都是一样——两个球,的的确确,是同一种颜色。按照原作者的说法,两个球的基本色都是一种水蓝色,RGB 值为 49,255,233。

这两球的颜色是一样的?不,我不信!

是我已经色盲了,还是颜色根本就是一种幻觉?

这张图是个啥?


首先,这张图是真的视错觉。图的作者是德克萨斯大学埃尔帕索分校的大卫·诺维克(David G. Novick)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计算机科学,业余爱好之一是制作视错觉图片。

这两球的颜色是一样的?不,我不信!
大卫·诺维克教授,就是这个人搞的事 | cs.utep.edu


他甚至还有个经常一起搞事的视错觉小伙伴,日本的实验心理学家北冈明佳(Akiyoshi Kitaoka‏),两人常在网上相互启发,彼此交流,把“愚弄人类眼睛”的事业进行到底。

诺维克发一张“这是我新搞的五彩纸屑(Confetti)视错觉,里面的点都是同一个颜色(RGB 250, 219, 172)哦。”

这两球的颜色是一样的?不,我不信!

北冈明佳就立刻回一张“太棒了,这是我的三颗心,也都是同一个颜色”。

这两球的颜色是一样的?不,我不信!

真是令人发指!这两位身边的其他人,大概天天都在怀疑自己的人生和眼睛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觉?


这种视错觉,大名叫蒙克-怀特错觉(Munker–White's illusion),有时也叫怀特错觉,有时也叫蒙克错觉。

上世纪 80 年代,心理学家怀特(Michael White)发现黑白条纹能影响人眼对颜色的感知。另一个心理学家蒙克(Hans Munker)则发现不同的彩条也能影响人眼对颜色的感知。

制造这个视错觉需要如下元素——

① 在中间层的物体色,物体色是完全相同的;

② 在最下层的背景色,背景色可相同,也可不同;

③ 在最上层的框架色,框架是交错覆盖在物体之上的条纹或斑点,框架色需要至少两种,必须不同。

对于制造错觉而言,框架色最为重要。

框架色的饱和度越高,框架色之间的对比越大(比如红绿、黄蓝这种互补色就很好),这个错觉就越显著。

另外,这个视错觉适合小图。图越小,这个错觉就越明显。

这两球的颜色是一样的?不,我不信!
这两个立方体也是一样的颜色喔 | David Novick


这个错觉是因为,大脑在判断物体原本的颜色时,会忍不住把周围的颜色带进去“综合考量”。

在不同的框架色“映照”下,颜色完全相同的物体,就被大脑感知成了不同的颜色。

大卫·诺维克用图做了具体解释——

蓝色框架 + 红色圆圈=紫色错觉

黄色框架 + 红色圆圈=橙色错觉

这两球的颜色是一样的?不,我不信!

紫色框架 + 黄色圆圈=橙红色错觉

绿色框架 + 黄色圆圈=柠檬色错觉

这两球的颜色是一样的?不,我不信!

框架色之间的差别越大越好,与物体色之间的差别也越大越好。

比如说,蓝色与黄色更对比,而橙色和黄色更接近。

于是框架色在蓝黄之间变化时,错觉更显著。框架色在橙黄之间变化时,错觉就比较轻微。

另外,下图里的四个圆都是相同的红色。

这两球的颜色是一样的?不,我不信!

随着框架色和背景色的饱和度逐渐降低,这个错觉也就越来越轻微,降到 10%时已经能看出物体颜色基本一致了。

这两球的颜色是一样的?不,我不信!

这种视错觉其实并不少见。许多艺术品都会利用这种“大脑混色法”。

比如点彩画(pointillism)大师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就擅长绘出一个个彩点,然后让观众的眼睛自己组合出“别的颜色”。修拉的油画《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完全就是一幅充满视错觉的名作。

这两球的颜色是一样的?不,我不信!

道理我都懂,但怎么看都是不同色?


这个视错觉的确是强大到几乎无法可破。即使你理智上“知道”物体的颜色应该是一致的,但怎么看都还是觉得那是不同的颜色。

为什么我们的大脑要“看到不存在的颜色”?为什么不能像计算机取色那样看到绝对色值呢?

这是因为,视错觉既是缺陷,也是优势。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者博 ·洛托(R. Beau Lotto)和大卫·科尼(David Corney)提出,很多视错觉的根本原因可能在于,“刺激的真实来源,与刺激的最可能来源,是不同的。”

我们的色觉是在大自然里演化出来的。大自然里有不断变化的光照,还有各种前景色、环境色,于是我们接收到的视觉刺激也就模糊而多样。

而视觉之所以被演化出来,是因为“有用”。我们要能迅速判断出一个东西本来的颜色——这样就能知道果子能不能吃,动物危不危险。同一枚红苹果,在早上、正午、晚上、树荫里给我们眼睛的反射光都不同,但我们永远能一眼看出“哦,这枚苹果是红的”。

经过演化的漫长教导,我们的感知系统已经把某种刺激对应的“最可能状况”作为“感知”而保留下来。当“最可能状况”与“真实状况”一致时,我们就“看见了”。当“最可能状况”与“真实状况”不同时,我们就“出现了错觉”。

事实上,就连人工智能也能出现视错觉。当博 ·洛托要求神经网络去学习“颜色恒常性”(lightness constancy),也就是要求它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能判断出一个物体的“本色”时,经过学习的神经网络在获得这种能力的同时,也获得了“和人类一样看见视错觉”的能力。
 
也就是说,以下这些大卫·诺维克的作品,如果让经过专门训练的AI来看,也会发出“这不可能”的惊呼声——

这 4 个立体球都是同一个基本色(RGB  251,183,251)哦。

这两球的颜色是一样的?不,我不信!

这 12 个立体球都是同一个基本色(RGB 156,249,255)哦。

这两球的颜色是一样的?不,我不信!

这些立方块也都是同一个基本色(RGB 255,197,175)哦。

这两球的颜色是一样的?不,我不信!

这两边的猫照片,是同一张哦。

这两球的颜色是一样的?不,我不信!

这两边的诺维克,也是同一个哦。

这两球的颜色是一样的?不,我不信!

月亮和月亮的倒影,其实是同一个颜色哦。

这两球的颜色是一样的?不,我不信!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这辈子再也不想看条纹或者斑点了。

好吧,下面是诺维克搞的其他视错觉作品,依然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下图里的深红色其实是灰色(RGB 125,125,105),浅红色其实是绿色(RGB 120,165,145)。

这两球的颜色是一样的?不,我不信!

下图里的黄色花,其实是紫色的(RGB 130,130,145)。

这两球的颜色是一样的?不,我不信!

下图里的深红色仙人掌花,其实是灰色的(RGB 122,138,125)。

这两球的颜色是一样的?不,我不信!

下图里塔上的“红条纹”,对不起依然是灰色的(RGB 82,107,109)。

这两球的颜色是一样的?不,我不信!

好了,现在只剩下一个小问题,你,还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大脑吗?


参考文献

[1]https://twitter.com/novickprof

[2]https://twitter.com/AkiyoshiKitaoka

[3] http://engineering.utep.edu/novick/colors/

[4] White M(1979)A new effect on perceived lightness. Perception 8:413–416

[5]White M(1981)The effect of the nature of the surround on the perceived lightness of gray bars within square-wave test gratings. Perception 10:215–230

[6]Munker, H.(1970)Chromatic grids, projection to the retina, and translation theory-based description of the color perception. Habilitation thesis,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y, Munich.

[7]Corney, D., & Lotto, R. B.(2007). What are lightness illusions and why do we see them?.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3(9), e180.


策划制作

来源丨果壳(ID:Guokr42)

作者丨游识猷 果壳网主笔,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责编丨杨雅萍

审校丨徐来、林林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自由貿易終結於一堵看不見的不自由的制度之牆 2025-04-14 [114]
在这个时代,你习惯了假,是因为从没有见过真! 2025-04-03 [397]
金融AI的挑战与破题 2025-04-03 [375]
民企把生意做大了,国企把官儿当大了 2025-03-27 [598]
金雁|从“海燕”到“家鸭”,红色文豪高尔基是如何堕落的? 2025-03-27 [596]
为什么乌合之众更容易选择左派?——从大众心理与左派政治的共生关系 2025-03-27 [564]
华为抓腐败、复旦砍文科,两件事都指向同一个危机 2025-03-22 [695]
看了一个美国博主对进口中国机械和美国机械的对比 2025-03-17 [825]
韩剧真的懂我想看什么 2025-03-10 [968]
野村陆挺详解房地产:出清是关键!以保交房为主的市场出清方式是最合理的 2025-03-10 [958]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