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活动公告社区动态
关键字  范围   
 
为什么商场越开越多却越来越冷清?看完秒懂
来源:听风落字 | 作者:听风落字 | 2025/8/13 23:24:28 | 浏览:71 | 评论:0

昨天路过宝山万达,突然感觉哪里不对劲。

仔细一看,连肯德基都关门了。这可是肯德基啊,在中国开了几十年店,什么风浪没见过?我当时就愣了,赶紧问了下保安大哥。

结果更离谱:房东还想涨租。

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房东依然认为自家的店铺很抢手,租户却直接躺平,把门一关就离开。反正是赚不到钱,何必还受那份窝囊气?

这件事让我想起2018年的时候,那时候商场里的热门店很抢手,排队都排不上。现在?大厅空荡荡的,就零零散散几个人,还都是来吹空调的大爷大妈。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商场这摊子事。说实话,我观察这个行业好几年了,现在的惨状真的超出了大部分人的想象。

为什么商场越开越多却越来越冷清?看完秒懂

 

数据不会骗人,商场确实凉了


 

先说个震撼的数字。

上海现在平均8万人就有一家大型购物中心。东京呢?20万人才配一个。也就是说,上海的人均商场面积全球第二,仅次于迪拜,是东京的三倍多。

这还不止——2025年上海要新开设60个商业中心,光闵行区就要开12家,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我当时看到这数据,第一反应是:疯了吗?

现在的商场日均客流只有1.87万人,比2015年的巅峰期4.7万人跌了一大半。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大规模开新店?这不是往火坑里跳吗?

但仔细想想,也能理解。很多项目早就立项了,资金都投进去了,不开也得开。就像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想停下来没那么容易。

为什么商场越开越多却越来越冷清?看完秒懂

 

钱袋子紧了,谁还逛商场


 

核心问题其实很简单:大家没钱了。

上海前5个月的社会消费总额达到了6872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4%。得说,上海可是全国的经济重心,只不过这增速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5%。

更有意思的是,越富裕的城市,消费反而越节制。为啥?

我琢磨了很久,觉得有两个原因:

第一,裁员潮。

近两年来推进降本增效,大城市里的白领受到很大影响:以往月薪三万的,现在连两万都拿不到;有的直接就待业在家,没了收入,还逛什么商场?

第二,财富缩水。

房价降了,股市也不太好,一线城市的中产阶层,账面上的财富流失了多少?以前觉得自己有几百万资产,现在一计算,可能还欠着银行的钱。

心理落差太大了。以前买个包不眨眼,现在连咖啡都要考虑一下值不值。

这种消费心理的变化,比经济数据更可怕。因为一旦形成习惯,很难改变。

为什么商场越开越多却越来越冷清?看完秒懂

 

商场倒闭,从来不打招呼


 

太平洋百货、梅陇镇广场、伊势丹、上海置地广场……这些名字熟悉吧?

全都关了。

有些是时代变迁的必然,有些纯粹是运气不好。但共同点是,倒闭的时候都很突然。前一天还在营业,第二天就贴封条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闵行爱琴海。2017年才开业,商业面积50万方,绝对的巨无霸。当时开业的时候,我还专门去凑过热闹,人山人海的。

当下室外风情街的闲置率都达到了90%,里面那叫一个冷冷清清。马路对面是华润万象城,今年还要新开12个商场来分客流,竞争能有多激烈?看看闵行商场地图就清楚了,到处都是点。

更惨的是那些新开的商场。十个里面七八个都凉凉。不管设计多么前卫,装修多么豪华,就是没人气。


钱投进去了,回不来了。投资人欲哭无泪。

为什么商场越开越多却越来越冷清?看完秒懂

 

高端商场也扛不住了


 

以前觉得,起码高端商场还能撑住。毕竟有钱人总是有钱的嘛。

结果数据打脸了。

恒隆集团2024年商场收入降了3%,高端商场降得更多,有4%。太古地产也差不多,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销售额小降,成都太古里跌了14%,上海兴业太古汇直接跌了13.9%。

连北京SKP这个全国销冠都不行了。2024年销售额220亿,比2023年的265亿少了45亿,跌幅17%。

要知道这可是SKP啊——爱马仕、LV、香奈儿全球顶级奢侈品牌的聚集地。连这里都卖不动货了,说明问题有多严重。

为什么商场越开越多却越来越冷清?看完秒懂

 

房东也开始慌了


 

最直观的感受是租金跳水。

全国重要城市商铺平均租金是24.16元每平方米每天,环比降了0.35%;购物中心商铺租金27.05元,降了0.12%。

别小看这些数字,这可是连续第三年下跌。

更吓人的是空置率——全国21座城市优质零售地产平均空置率是10.7%,处在历史高水准。得知道,行业标准是5%,5A等级要求控制在3%以下。

10.7%意味着什么?十个铺子里有一个空着。

房东们终于明白了,不是租户不给力,是市场真的不行了。再不降租金,连个看铺的人都找不到。

为什么商场越开越多却越来越冷清?看完秒懂

 

王健林都在卖商场


 

最让我感慨的是万达的变化。

王健林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是399.26亿,虽说同比涨了1.8%吧,可净利润从110.57亿降到97.79亿。

更为关键的是,王健林在疯狂卖商场——2023年卖了71座,2024年卖了30多座,到了2025年又打包卖了48座,这么一弄就套了500亿。

这说明什么?说明王健林也知道,商业地产的价值在持续下跌。与其等着继续贬值,不如趁早变现。

连万达都这样,其他开发商的日子可想而知。

为什么商场越开越多却越来越冷清?看完秒懂

 

转型求生,各显神通


 

不是所有商场都在等死。聪明的已经开始转型了。

路径一:二次元化
上海五角场百联XG以及静安大悦城是很成功的范例。哔哩哔哩世界刚一开张,排队的年轻人就源源不断。

但二次元不是万能药。要真正了解这个圈子,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怎么消费,才能做好。很多商场学个皮毛就以为能成功,结果还是凉凉。

路径二:平民化
引入大量平价餐饮,降低消费门槛。毕竟现在还有稳定流量的,要么跟孩子有关,要么跟吃有关。

外卖吃腻了,总要出来换换口味吧?

路径三:银发族主题
老龄化社会,银发族的消费能力不容小觑。而且他们有时间,有意愿出门社交。

可是这个市场还没完全开发出来,得花时间来验证。

为什么商场越开越多却越来越冷清?看完秒懂

 

供给过剩的死循环


 


说白了,现在的问题是供给严重过剩。

商场太多了,消费者就那么多,钱包就那么大。你新开一家,必然要从别家分流。结果就是大家一起亏钱。

就像三个和尚挑水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现在商场的情况就是这样。开得越多,单店生意越差,整体效益越低。

但问题是,已经规划的项目停不下来。华润置地还要新开41座购物中心,龙湖集团也有11个新项目入市。

明知道是过剩,还要继续建。为什么?因为钱已经投进去了,不建也要亏,建了还有一线希望。

轻资产模式成主流
聪明的开发商已经开始转型了。

不再持有物业,转为输出管理服务和品牌。华润置地的运营收益超过22亿,租金收入才6亿多,万达也是这样的方式。

这么做的好处是:占用资金少,风险低,还能有稳定的管理费收入。

但问题是,这个市场就这么大,能容纳多少管理公司?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行业需要踩刹车了
我觉得,商场建设也该像房地产一样调控了。

对那些建得太多的城市和地区,应该暂停新增土地供应,让已有的慢慢消化,市场也缓一缓。

否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好商场被拖垮,差商场也活不下去。最后大家一起完蛋。

但这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纯靠市场自发调节,时间太长,代价太大。

消费者主权时代来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不全是坏事。

之前商场不是很常见,顾客可选择的不多;如今供应变得充裕了,竞争也跟着变大了,商场没办法,只能提升服务质量,对运营模式进行调整。

谁能提供更好的体验,更个性化的服务,谁就能脱颖而出。

消费者主权时代,真正来了。

为什么商场越开越多却越来越冷清?看完秒懂

 

写在最后


 

购物中心的严重困局,从根本来说,反映的是经济转型时候的痛苦。

老的商业模式不行了,新的还没完全成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有人成功,有人失败。

但我相信,市场会找到出路。可能是二次元,可能是银发族,可能是我们现在还想不到的新业态。

关键是要保持开放心态,不断学习,不断调整。

毕竟,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为什么商场越开越多却越来越冷清?看完秒懂

相关栏目:『社区动态
错了! 2025-08-15 [16]
我不会去看! 2025-08-15 [14]
突发!19岁中国女孩非法入境美国 手机存儿童色情视频被抓!服刑后遣返出境... 2025-08-15 [15]
认知刺激与音乐刺激:预防痴呆症的潜力 2025-08-13 [26]
中国留子带3.8万镑现金闯机场,改口三次疑洗钱,每个留学生都可能踩雷的换汇陷阱 2025-08-15 [24]
美政府废除“出生公民权”获最高法有利判决后 美上诉法院出手叫停 2025-08-13 [17]
香港高校扩招,千份美国转学咨询 2025-08-13 [34]
某大型央企600多名干部,220名是干部配偶,240名是子女 2025-08-13 [21]
哥大、布朗交了!常春藤最敏感数据被特朗普政府获得 2025-08-13 [47]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在新的健康警告中警告旅行者全球风险上升 2025-08-13 [13]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