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痴呆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导致全球死亡的第七大原因。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有5700万痴呆症病例,每年新增约1000万例,相当于每3秒就有1人患病。
作为人口大国,中国的痴呆症负担尤为沉重,中国有上千万患者,位居全球第一。
早在2020年,《柳叶刀》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 Dementia prevention,intervention,and care:2020 report of the Lancet Commission "的报告。报告列出了预防痴呆症的12大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包括:教育水平低、肥胖、高血压、听力障碍、过量饮酒、创伤性脑损伤、吸烟、抑郁、社交隔离、缺乏运动、空气污染和糖尿病。
2025年5月,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在"PLOS One"期刊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近30年来,中国痴呆症负担飙升300%,是世界上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高血糖、吸烟和高BMI是痴呆症负担的三大主要风险因素。
2025年8月7日,中山大学研究团队在" Alzheimer's & Dementia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Dementia risk reduction in China:Country-specific estimates of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and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s(PAFs)"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中国的痴呆症病例可归因于《柳叶刀》提出的12大因素,其中早年生活因素占14%,中年期因素占8.8%,晚年期因素占37.5%。
这意味着,改变这12大风险因素,约60.3%痴呆症可避免,研究为痴呆症的预防提供了重要依据,结果强调了中国痴呆症预防的巨大潜力。
图片
图:论文截图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结合《柳叶刀》委员会2020年报告中提出的12个可改变风险因素,基于中国特定的相对风险估计和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分析了这项风险因素对痴呆症的归因风险。
12大风险因素按照时间周期分为三类:
早年因素:教育水平不足;
中年因素:肥胖、高血压、听力障碍、过量饮酒和创伤性脑损伤;
晚年因素:吸烟、抑郁、社交隔离、缺乏运动、空气污染和糖尿病。
对单一因素分析发现,早年教育水平低是占比最大的单一风险因素,占14%。而中年期单一风险因素占比普遍低于4%,晚年单一风险因素占比从0.1-9.9%不等。
图片
中国的归因风险估计值(表:论文截图)
研究还指出,与全球的痴呆症归因风险相比(约40%),中国的归因风险(60.3%)高于全球,这表明中国痴呆症预防的潜力更大,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纵向研究来提供关于特定风险因素的更有力的证据,并开发针对中国老年人群的干预措施。
综上,结果表明,中国约60.3%的痴呆症病例可归因于12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这项研究为痴呆症的预防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强调了针对不同生命阶段风险因素干预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