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生物医学
关键字  范围   
 
不以己悲 | 惊天预言:2045年,人类将实现永生!
来源:收藏级顽主圈儿 | 2025/9/2 22:56:11 | 浏览:21 | 评论:0

图片


文末有彩蛋,也不一定总是有


今日处处学

英藏敦煌文献
链接:http://pan.baidu.com/s/1boRkP8F
密码:jp76

      最公平的,恐怕就是生老病死了。即使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再大,财富再多,最终都敌不过自然规律,走向死亡。

最近美国科学家突然宣布,人类将正式实现永生!看完真是叹为观止,赶紧往下看看具体内容吧~


谷歌的首席未来科学家Ray kurzweil,发布了一个惊天消息。 


到了2029年,人类将开始正式走上永生之旅!


到2045年,人类将正式实现永生!


此话一经放出,立即引爆各方媒体报道,死亡这个让所有人最为恐惧的“归途”,即将在9年后开始终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科学技术帮助人类延长寿命!每过一年,人类的寿命能够延长一年


谷歌首席工程师Ray kurzweil这样说:


“在我看来,到了2029年左右,人类会来到一个临界点。每过一年,人类的寿命能够延长一年,这要得益于科学技术到那个时间的发展。


到了2029年左右,人类的寿命将不再是通过出生的日期到活着的时间来进行计算,那时,人类每年所延长的寿命会比已经走完的时间还要长。”


乍听到这一消息,你可能心里觉得这简直是个无稽之谈,再过9年,人们就开始踏上“不死之旅”,开什么国际玩笑?再过900年都不可能吧!


然而,下面的一些信息,却可能让你的信念动摇。

谷歌专家惊爆“永生之说,引爆全球震颤!预测准确率高达86%


Ray kurzweil是美国硅谷的未来学研究者,发明家,作家,同时也是谷歌的首席工程师。他被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称为“我所知道的人工智能预测领域最牛的人”!


即使包括他自己,都无法说自己有生之年的预测百发百中,但惊人的正确率却令人震颤!


这以上的一个个预言确实一一成真了!


在他发表的报告中,这位科学家统计出,自己在过去几十年来的预测准确率高达86%!

三大理论力证“永生之旅”科技将颠覆人类进化史!


kurzweil的“永生理论”,还运用多重科学理论作支撑。


纳米机器人植入人体


kurzweil表示,到了2020年左右,人类的免疫系统可将由纳米机器人(Nanorobot)进行接管;


再接着,到了2030年,纳米机器人可以把病原体,肿瘤等一系列免疫系统错误进行修正。


而目前,纳米技术已经被许多科学家认为是“人类在未来抗癌事业上的最强大武器”。


人体程序化,活成智能机器


kurzweil称,目前的科技发展,已经实现了一些医药领域的惊人成就。


基于此,kurzweil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可以被视为人工智能软件来进行对待,对错误“程序”进行修整,比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这样癌症就不再会是折磨人类的大危险,改一改程序就能修正。


非生物技术优于人脑,借其优势实现永生。


kurzweil的“永生”预测,是建立在非生物智能技术之上展开的。


他表示,到了2045年,人类的非生物智能技术将彻底完善,到那时,这些非生物智能技术强大的创造力,将最终实现全人类的永生。



疾病,痛苦,失望不再:人类或将走向终极幸福。


想象一下:不久的将来,一个个微小的纳米机器人将住在我们的身体里,血管中,替我们的人体正确运行保驾护航。


再想象一下,随着生物体智能化,我们的大脑与云端技术相连接,我们的记忆都成为了其中是数据,需要的时候提取就行,再也不怕记忆力不好,忘记重要的事情了。


不过让人担忧的是,人工智能尽管会为人类,带来许多自身根本无法实现的愿望,但它们的威胁也不能忽视,因为它们实在太聪明了!


这个问题,即使对于研究永生学的专家们而言,也是一个无法定性的是非题。


坚信人工智能在12年后就能让人们告别死亡的科学kurzweil,也发出了下面这样的感慨:


“死亡为我们人类的生命赋予了意义。死亡让我们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及其珍贵的价值。”


如果我们活的太久,时间会变得一文不值吧。


图片

人类进化,繁衍生息几千万年,我们面对疾病,痛苦,不幸,挫败...但同样,我们的一生也在经历着欢乐与幸福,最终安然闭上双眼。


这是大自然为人类设立的规则,上千万年来一直如此。


中国著名学者臧克家先生曾说: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相关栏目:『生物医学
刚刚,英国造出地球从未有过的人造生命!38亿年进化史或被彻底改写 2025-09-02 [12]
麦卡锡报告《长寿科学赋能所有人健康生活》关注七个关键点 2025-09-02 [14]
中山大学研究发现:中国痴呆发病率飙升300%,超六成痴呆可预防 2025-09-02 [29]
全球首款「代孕机器人」亮相 引爆争议 教会如何回应这场科技风暴? 2025-08-15 [814]
认知刺激与音乐刺激:预防痴呆症的潜力 2025-08-13 [968]
天津大学校友团队:实现人类与肠道工程菌远程“对话” 开辟肠道健康监测与疾病治疗新路径 2025-08-12 [937]
Nature确认:1/4肺癌患者没吸过烟,背后竟是它惹的祸 2025-08-05 [1222]
美国家庭掀起了“麻将在手,健康常有”的潮流建议中老年人以麻将社交保持健脑防老 2025-08-05 [933]
日本厚劳省批准使用AI的医疗器械,可基于脑回路客观诊断抑郁症 2025-08-01 [1311]
谷歌突然免费开放"医生级"AI!医院连夜抢装,医疗界彻底变天 2025-08-01 [178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