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科技前沿
关键字  范围   
 
AI如何重塑未来人类健康
来源:科技日报 | 作者:张佳欣 | 2025/9/23 16:26:09 | 浏览:169 | 评论:0

人体由约30万亿个细胞构成,每个细胞每秒发生近10亿次化学反应。一分钟内的生命活动规模如此庞大,以至于“百亿亿次”这样的数值也仅能描述其冰山一角。

近年来,科学家不断深入探索细胞内部,从细胞核到基因组,逐步揭示微观世界的复杂性。他们发现,大多数人类疾病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源于错综复杂的生物网络共同作用。面对浩瀚的生命数据,传统方法难以应对。如今,人工智能(AI)正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

读懂“生命语法”

AI正以一种突破性的视角重新解读生物学:它将蛋白质序列视为一种可被解译的语言。

正如自然语言由字母和标点组成,构成细胞、骨骼和肌肉的蛋白质,是由一串串氨基酸组成。生物学家发现,大型语言模型同样可用来识别氨基酸链中的潜在规律。

美国Dyno医药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凯尔西克坦言:“我曾认为蛋白质复杂到无法理解。但数据中自藏秩序,譬如哪些氨基酸可置于衣壳的特定位置。现在,我们可利用AI自动分析数据,发现人类难以发现的规律。”该公司正利用AI设计病毒衣壳,以实现更安全、高效的基因疗法。

AI的高效分析能力意味着,像Dyno这样的公司可开发用于罕见病的基因疗法载体。若AI能为每个人定制基因疗法,医疗将真正走向个性化、规模化。长远来看,从心脏病到肥胖,任何与基因相关的疾病都有望被重新定义。届时,人们将不再视基因组为既定命运,而是可编辑的“生命脚本”。

寻找生命“暂停键”

若AI能解读生命,它是否也能帮人类存留生命?

60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尝试安全冷冻人体,以待未来科技将其唤醒。如果能安全地冷冻和解冻生物组织,医疗领域将迎来巨变。例如,器官可冷冻储存用于移植,绝症患者可冷冻待治愈后复活。

由前谷歌大脑科学家马克·伍德沃德创立的生物科技初创公司Wake Bio正利用机器学习开发可实现全身冷冻保存的技术。其重点在于开发“抗冻保护剂”,即一款在冷冻和解冻过程中保护细胞完整性的化学混合物。

抗冻保护剂的成分组合近乎无限,AI可从亿万候选分子中筛选最优解,并在虚拟环境中完成测试。“我们将实验结果反馈给模型,它提出新假设、预测结果,循环迭代,不断逼近可行方案。”伍德沃德解释道。

这种“数字实验”模式正席卷生命科学领域,人类提出方向,AI执行推演。科学家的角色,正从操作者转向AI的引导者。

 加速科学发现

Wake和Dyno的AI模型用于非常具体的任务,而非营利研究机构“未来之屋”的目标更宏大。

“人类基因组有两万个基因,你既无力全部研究,也难以记住所有发现。”“未来之屋”首席执行官塞缪尔·罗德里格斯说,“我们需要的是能自主思考、假设和验证的AI。”

“未来之屋”致力于通过AI代理加速科学研究,其AI模型能够分析生物数据,生成新的科学假设,并通过数字化实验验证假设。这些过程所需的时间和成本仅仅是人类科学家的零头。

今年5月20日,该机构演示了一套多智能体科学发现工作流程,旨在实现自动化科学流程的关键步骤,并确定了一种新的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候选药物。6月,该机构发布了ether0,这是一个240亿字节的开放权重AI化学推理模型。

他们开发的一系列AI科学代理,已能处理实验数据、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流程、预测分子互动。尤其在新药研发这样高成本、长周期、跨学科的领域中,此类系统有望将原本数年的决策压缩至秒级,大幅降低新药成本,可更快惠及患者。

逆转衰老时钟

深耕这一领域的美国Retro生物科技公司,试图用AI破解衰老密码。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乔·茨—拉克鲁瓦受到蛋白质语言模型的启发,认为类似技术可推广至更多生物数据研究中。其团队专注于细胞衰老方面,这一过程伴随蛋白质功能失调,最终引发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与年龄相关的疾病。逆转衰老,需洞察细胞如何调度数以百万计的蛋白质,而这远非人力所能及。

与OpenAI合作,Retro开发出能理解蛋白质机制的生成模型,并借此改良“山中因子”(一组可令细胞重编程、回归年轻状态的基因),使其重编程效率最高提升50倍。一旦广泛应用,细胞重编程技术或可让人体在生物学上实现年轻化,延缓甚至逆转衰老进程。

然而,AI亦带来“黑箱”难题,毕竟无人能逐步解释其决策机制,这令许多人感到不安。

目前,人们仍然可选择观望,但随着AI不断融入医学,它正逐渐成为不可回避的力量。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当面对AI提供的治疗方案时,人们不只是“不得不尝试”,而是会把它视为延长生命、改善健康的新契机。

(责任编辑:王婉莹)

相关栏目:『科技前沿
为什么忽视人工智能在企业中的应用会让你在 2025 年付出代价? 2025-09-11 [666]
特斯拉宏图4.0:从电动车到人形机器人! 2025-09-11 [755]
AI杀死首个世界名校?全球TOP 3「翻译界哈佛」倒闭,毕业校友成绝版 2025-09-11 [687]
AI与人形机器人深度融合:商业化路径逐清晰 丨 2025中报专题 2025-09-11 [839]
一文看懂“人工智能+”的未来10年 2025-09-11 [849]
大模型如何推理?斯坦福CS25重要一课,DeepMind首席科学家主讲 2025-09-02 [1068]
史上最著名的物理实验,为啥伽利略根本不用做 2025-09-02 [1069]
微软为了AI,买了17亿美金的屎...... 2025-08-05 [1914]
东北热过三亚,沙漠种出水稻,毒虫开始北上,气候彻底乱套了 2025-08-05 [1918]
全球最“神秘”公司:靠卖颜色,一年狂赚2.5亿! 2025-08-01 [2023]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